中人网
标题:
[转载] 逃离外企:是开始,不是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linda888
时间:
2006-6-16 11:43
标题:
[转载] 逃离外企:是开始,不是结束
2006年5月25日清晨,俞雷怀着欣喜写下了一个简短的BLOG:在百度的历史上,“逃离外企”的搜索量首次超过“外企招聘”。这一天,《逃离外企》同时登上当当网管理类新品热销的榜首。
8 D3 Y9 E( ^5 z) A6 p* F
+ x& M; V' K" l2 V9 j9 @- E" U' E
他正是《逃离外企》一书的作者。34岁的俞雷一直用“船长”的网名担任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营销管理论坛版主,是营销领域最知名的网络版主之一。他曾经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玛氏中国、莎莉中国和欧莱雅中国,现在是浙江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
5 O/ P) H. \6 B2 @
; X- N$ d4 C0 v. T0 ]
《逃离外企》的内容并谈不上如何厚重,以主人公李白10年的外企生涯,在三家外企里的沉浮,形象地表现了外企的招聘、营销、绩效评估、公司政治等等,最后为了寻求事业的归宿感,李白决心到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去施展抱负。180页的书读者可以很快翻完,但是作为国内第一本跨国公司职场内幕的小说,这本书用虚拟的故事几乎浓缩了俞雷12年来在500强跨国公司的经历和体会。
6 a2 J; o6 m2 p2 f) H' a2 A' a; U
, }, C' K) f1 M
认识俞雷的朋友评价说,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逃离外企”的过程,所以与其说他用笔写了一本书,不如说他用行动写了这本书。
- _7 h) t0 m8 G' p
' r7 I- s! F8 E4 u" s
但是,凡是认为这本书是揭露跨国公司“办公室政治”或者将它当作“500强入职面试指南”的人,俞雷认为他们全都误读了。外企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官僚气息,但是有能力的人也有机会脱颖而出,而且其中的培养机制、规范的商业做法也会使人不断成长,“逃离外企并不是对职业生涯的自我否定,而是涅磐,一个再生的过程。”
" Y- g% }+ }4 M' r4 h
* r# {7 z* ~! z; o) f
30岁之前,俞雷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当初追求的东西都迅速得到了。” 24岁的俞雷就被提升为外企的城市经理,拿着远高于当时同龄人的薪水和待遇。不到30岁就当到了500强企业的省经理,并且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大区经理。但是,他意识到,再向上的路很难——总监级别要等待很久,而总经理几乎看得到摸不到,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并不是传说,它真的存在着。
0 P% [# F$ V9 \8 C. y9 L
0 ?" F3 |& I+ \ s
作为一个外企中的营销人,他不得不追问自己,35岁到40岁的时候干什么呢?40岁以后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
5 P9 c. m6 ^% H }9 H: N* i3 a. l; @
3 M- I% w+ q9 d
他和周围的外企朋友发现,他们几乎不能在职场上停下来,因为这不是获得多或者少的问题,而是得到或者失去的问题。这,真是相当残酷。
% |6 z& i+ M# ]; R+ M
7 }( |% ^" q d, h% P
曾经有位在斯坦福上学的朋友问他:你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他回答,是与爱人过着舒适的人生。这时,俞雷忽然认识到,这意味着掌握自己的工作,而在外企中充当高级打工者是很难达到这个自由境界。即使达到总监或者总经理的目标,也不能满足人生的追求。他的进取心在催促他去开拓职业的蓝海,追求一种非凡的自由。
/ P& |1 x8 n9 f- S# h" q1 G$ c8 ?
, v8 P: L U) Q2 n
这样想的外企白领数不胜数,但是为什么真正迈出这一步的并不太多呢?
: z+ |8 i1 ?9 E+ p" a; |
% Y0 Y" ^, W. `+ z# A
“外企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旋涡:你有一百条憎恨它的理由,但是有一个爱的理由就会使你留下来。” 俞雷说,毕竟外企的运转的系统性、巨大的平台以及品牌、资金的支持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而且对员工的培训和成长也的确有帮助,这些都不知不觉地阻止你新的追求。
5 |3 e: o3 [6 B, U; ?
* O( O, e/ J5 i2 s Z( `) X
经历了12年之后,俞雷还是突破天花板勇敢地走出了一步。目前,他在浙江一家上市公司做高管,“外企不可能有舞台,挑战巅峰。”
# b9 ]8 e# `8 S) x7 \* f% ?* t$ g
. a z) }7 ~8 A0 A D: C. P
当然,俞雷承认,有人管这种创造的欲望叫梦想、勇敢,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冲动,他的身边也有从外企出来之后水土不服的失意者,有人也会后悔,抱怨酒店越住越差,出差预算越来越少。
, I9 {& u4 t+ @5 s$ ~! N
- ~# x# y& }( o" ?$ ?& \8 U
“从外企到民企,我们要找的不是差距,而是差异。” 俞雷说。“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他的体会是,在民企不能继续做螺丝钉,要做发动机。民企需要你从一个点上的擅长变成一个面上的把握。经理人不能浮在空中,而要快速搭建自己的平台,逐渐习惯变成战略制订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这个适应期,他认为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 N' Z: h9 m5 i P& N2 B; e
0 i0 r" c Q; ~5 p
给已经离开外企和准备逃离外企的人,俞雷有几点忠告:
1 J/ {- {/ q" r* \
0 k7 T& n( ]4 } t3 C
确定职业目标;学习适应不同环境;学习市场的变化;要懂得选择和取舍;多交一些朋友。
作者:
linda888
时间:
2006-6-16 11:44
标题:
RE:[转载] 逃离外企:是开始,不是结束
朋友是俞雷的一大财富。他在网上的文章点击量在中国所有管理网站中无人可以比拟,为他凝聚了巨大的人气。《逃离外企》也号称是第一本通过博客推广的畅销书。
6 K% u4 M A E1 _& p; N* f5 V
7 [+ W" q9 `7 m C2 H5 g
4 @7 f! Y1 O8 u: Y% }
0 e3 q" [1 @& D A& \0 i
在小说中,主人公李白从500强欧诗雅公司辞职后,情不自禁地哼唱起Boyzone的《No matter What》,这也是俞雷喜爱的一首歌:
6 d5 M% _, m$ a. l Q
1 C3 m& V; { {: \
; u9 R, ~0 q2 @- {
9 D. S) w0 h; }6 e" F
No matter if the sun don't shine
0 O. R; f) g d" ]5 g& _
! n" {9 U2 a) A
Or if the skies are blue
, M) z& g" [/ }4 y
3 \' u) z/ Q4 W! @0 K! M7 j
No matter what the end is
1 @8 x* x: d& [5 A' a* B; o* I" V
% ?/ C* b9 n) o! o. p; T v
My life began with you
5 \- f9 @$ O/ b/ p( c1 R
. {; T+ j# l/ G( _! V7 C
I can't deny what I believe
- j- g1 L, w2 s" m
4 A0 I& I: v2 `$ K
I can't be what I'm not
) O6 ?% _8 ?( i$ ?4 b) P
0 B$ L1 ?2 g; _! e1 ]3 F
I know, I know
4 O1 i1 d0 S4 R* l6 p
2 Y8 u5 C& Y, ?& Y0 }" N
I know this love's forever
5 m* y: O# \, O! Q9 a/ i: g
) {# d0 K. X$ k, a$ N( O+ l+ }
That's all that matters now
8 X0 O7 Q. T: K# r4 H' @
) m8 i1 X5 k4 d; j2 L) z3 y; e
No matter what .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