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谨防工资表里的“猫腻” [打印本页]

作者: 劳动与法频道编辑    时间: 2006-6-16 11:58
标题: 谨防工资表里的“猫腻”
工资表,顾名思义,就是发放工资的表格。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部门、单位,特别是企业在工资表上大做“文章”,或利用虚列工资转移资金,用于私设“小金库”;或假造工资表,搞“变通”,用于列支其他费用,偷逃税费。这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也为贪污、收贿等腐败行为提供“温床”,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在群众中产生很坏的影响。其手法主要有:) R8 Z6 h6 w% Q1 I 2 T( f) w$ g" O$ y) [  一 是“虚列”,就是“吃空饷”。在对某企业审计中发现,该单位职工花名册和工资表反映的人员有出入,审计人员进行核对,结果发现某车间虚列职工20多人,通过进一步追查,该单位一年在工资表上虚列职工近300人次,虚列工资额近50万元,并将虚列的工资转出账外,形成单位的“小金库”,用于发放奖金福利、请客送礼等支出。 1 I' b& e0 |# X( m( H9 } # C' |4 B. I+ H# [# J- {$ j( B  二是“多造”,就是“发少、报多”。某企业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每月按300人、每人960元标准提取工资费用,甚至将停薪留职人员、被处理开除的人员也纳入其中,转入“应付工资”科目。发放时,冲减“应付工资”科目。但该单位不是按月发放工资,而是采用季度,或半年度一次发放,发放的工资远远低于提取的标准,这样形成“应付工资”结余。然后,会计人员又将单位不属于工资的费用、非正常开支的费用、不应开支的费用,甚至吃喝招待、请客送礼费用也堂而皇之地在“应付工资”中列支,从而达到少缴税费之目的。% d8 D& `6 P: ]- P# M5 ~0 { ! ]) K2 L8 N4 h) o$ r$ L$ r& z) b7 j   三是“假借”,就是假借支付临时工工资列支其他费用。一些企业,为了少缴税费,将在编人员的工资表,写成临时人员的工资表。甚至将在编人员的福利、奖励等奖金支出,以临时人员的工资支出。某企业还将职工集资款利息支出、职工“红利”,编造临时人员的工资表来支出等等。由于临时人员流动性强,检查核实难度大,一般不易被发现。( y; o3 r) l* G % n' s8 l- W/ T& g2 E1 f. u$ a  四是“乱发”,就是违反规定,以职工工资的名义发放福利费、补助费和加班费。在对某企业集团公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在中秋节、春节两次发放职工福利费80万元,先由公司会计部门以公司发放加班费名义在工资费用中列支,再由公司后勤部门编造花名册、统一领取现金支付。 9 V1 Y* r* x- U& Y' W 7 D# U0 D; h7 B# q+ c5 u" W) z/ H& N   五是“转支”,就是以发放职工工资名义,把资金转出账外,套取现金,用于支付相关单位,甚至公务人员的补助及奖金或回扣。如某药品生产企业2004年以支付企业职工效益工资之名义,提取现金76万元,存入账外,用于支付外销人员的奖金,或支付代销人员的销售回扣,这样企业可避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又能人为调节职工工资基金的目的。 7 a3 d! ?; k! q8 F) l* |+ q( C/ l0 ?% e+ L+ K   上述做法,在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事业单位中更为多见。这些企业、事业单位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在工资表上大做“手脚”,逃避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为此,笔者建议: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打击利用工资表做“手脚”的行为,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重罚,不能让这种行为滋生蔓延。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