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转载] 金融业培训“瓶颈”何在?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大燕园
时间:
2006-6-16 12:38
标题:
[转载] 金融业培训“瓶颈”何在?
种种迹象表明,金融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正掀起新一轮“热潮”。不久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宣布成立,无疑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 S6 g& C& {" X/ E- G' i" j1 c
5 J# ?: p' Y2 B* t
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建立起一套统一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和上岗专业标准,推出统一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 `. W" _( X1 w" F8 P& d
r H ?2 o+ m, z8 O& `
这一认证体系已筹备了六年之久。迄今为止,教育、医药、出版、建筑、法律以及证券、保险等行业,均先后建立了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惟独银行业没有。
: i8 D9 \% |' ?8 M8 T+ J
G, [$ o. p$ ]* j
天性:急功近利的天性
( f9 O8 ~3 P" }& m
6 }. L2 |6 U1 d" K7 [
当然,长久以来没有统一资格认证的金融环境,并没有妨碍银行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事实上,银行业的培训“历史”悠久,很多银行都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
7 [3 W1 h4 T% X
# W4 e( z2 }* Z# M: |# d X
同时,各机构每年的投入亦不是小数目。据记者了解,金融机构一般每年培训经费的提取额为员工工资的5%,即每年至少投入几百万用于培训的需求调查、课程设计、项目分析及实施等。而且专款专用,“这是铁的纪律”,一位银行人士透露,“经费不是大问题。”
! z O# t B! o
! n% ]8 C* Q, ?8 ]" S4 f9 A3 N
其中在专业技能和高管的培训方面,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不惜重金。高管培训投入大且层次高;而在专业技能方面往往只注重客户经理及一线操作人员,“因为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银行所看重的,一线员工是银行的窗口,也必须操作熟练。”
4 X4 O1 q/ X7 p( ^' O) X
' ~ a# @* D. z; x. W% v: s
除此之外,其它员工的培训则平平,普通员工要想轮到自己头上得等猴年马月,培训变成一种奢望。按理说,既然培训经费是从员工工资总额中提取,那么培训应该人人有份。可事实并非如此,就拿高管培训来说,很多企业不仅全额“报销”,而且“有时不想培训也必须培训。”
. W! l. v1 o1 l+ T9 g+ L
, }. R7 B/ n1 E9 V1 m" v
这种鲜明的培训落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关人士解释说,虽然银行的培训意识在不断强化,培训流程和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但培训理念还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看菜下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没有细水长流的规划,没有在普通员工中选才的制度,这在中资银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b7 V- I0 f3 J" I
% x* h |- K! w8 ~
目的:福利还是激励
9 ~& g8 ?$ m' A0 m- S& D6 n% O1 a0 \
( P* r7 S# r1 ~5 R' n4 _
眼下,有不少机构开始实行“培训账户制”,即给每个员工设立培训账户,按岗位和层级设定不同的金额,由员工自己选择培训项目自我培训。
# l' M* [/ P. @$ o& Z/ @! N& l
( I+ ~. h) m& w- X
这看似平等的“人人有份”,是否真能达到人人培训的目的呢?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信息培训部主任刘杰坦言,如果账户金额多,没有积极性的人会将此当作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另作他途,存在浪费现象;如果账户金额少,对于想培训的人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这种制度其实弊端明显,必须有更好的管理账户的配套措施。
* o( `4 ^4 }$ {* B
L+ k4 m) G3 k6 T9 {- T
“培训既是员工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和自觉性。”刘杰说,从某种角度,培训是一种福利,人人有份。假如换个角度思考,培训做得好,更是一种激励手段。从“二·八”法则来说,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利润。那么,在平衡各方机会均等的基础上,企业就应对这20%的员工加以重点扶持、重点培训,才会产生出更大的效益。
+ _8 B* T. a$ V1 P) H3 U. q+ R
K% H2 @' ?! H2 n" |
“但是,”刘杰强调,培训的重点首先在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再好,但意志力、忍受挫折能力的情商,以及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是企业更应看重的。然而这点却往往被企业忽略和忽视。
$ p5 [# M1 Q4 r8 p6 {! I7 v/ A
% k5 A, _2 w) h4 Z6 U/ K* t
另外,中资银行培训的最薄弱环节,在于没有对培训后效用的监督体系。如果企业不及早建立起培训后的使用考核和评估体系,那么,培训也只能沦落为企业的一种“福利”而非有效的激励手段。[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6-6-19 16:54:16编辑过此帖。[/EDIT]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