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10-10
- 注册时间
- 2003-7-29
- 威望
- 0
- 金钱
- 424
- 贡献
- 4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42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4
- 主题
- 8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7-29
- 最后登录
- 2005-10-10
- 积分
- 428
- 精华
- 0
- 主题
- 84
- 帖子
- 134
|
内部提升是比较普遍的交接班模式。就忠诚度识别而言,此模式要优于“空降兵”模式。在企业内有一定时间的经历后,继任者德行有比较多的流露,会给考察者更多观察的机会。就能力识别而言,此模式也要优于“空降兵”模式。
内部继任者,对企业的战略路线、核心能力、管理方式以及文化形态,有较强烈的认识和把握,不至于交接后,发生过于强烈的交接震荡。一个组织都有自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和潜文化,作为外人是不容易看明白或一时不容易看明白,内部继任者这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
正因为有以上诸多优质,内部提升的模式较为普遍。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对这种模式也有较多的褒扬。柯林斯研究的优秀公司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是从内部选拔继任者。但是,我们并不能得出这种模式最优的结论。从理论上说,内部提升模式人选的范围较窄,尽管比子承父业宽,但与空降兵模式相比,大大不如。
内部提升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劣势就是:内部复杂的人脉关系和习惯势力带来的桎梏,常常使内部的继任者难以施展拳脚,发起大的改革运动。当然,也不乏像韦尔奇这样出类拔萃的内部继任者,但是,我们也看到像IBM的郭士纳和HP的菲奥里纳因其“空降兵”的身份而带来不少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