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3-4
- 注册时间
- 2009-8-23
- 威望
- 24
- 金钱
- 127
- 贡献
- 2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7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
- 主题
- 4
- 精华
- 1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9-8-23
- 最后登录
- 2014-3-4
- 积分
- 172
- 精华
- 1
- 主题
- 4
- 帖子
- 8
|
二、 线下形式:
当校园招聘的数量在20人以内,通过线上的形式一般也就可以实现了。当然,通过线下的双选会还可以进一步去确保招聘的顺利完成。如果需求数量超过20人,而且岗位的任职要求有较高的标准,或者承担了品牌推广的任务,那么专场宣讲会、定向培养等深入模式的介入就很有必要了。
1. 双选会
双选会是由学校举办的,毕业生与招聘单位之间的见面会。具体形式和社会招聘会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目标更为招聘者与应聘者的目标都更加集中。各个学校都会办自己的双选会,但是双选会和双选会也有不同。
重点院校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小,来学校做专场招聘会的企业也比较多,所以重点院校的双选会一般都安排在专场招聘会相对比较少的12月和春季,尤其是春季又会比较集中。主要是为那些经过考研、国考之后刚刚确定下就业意向等尚未就业的部分学生准备的。而且,一般重点院校的双选会也会由就业办收取一定费用。谁让人家名气大,牌子响,你既然想娶皇帝的女儿,那备点财礼也是应该的。如果又想吸纳一些重点院校的才子才女,又和大企业竞争不过,最后这个时间段,利用比较少的费用去“抄底”还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大学扩招,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想想90年代初,每年全国本科招生也就在60万左右,可是现在研究生招生都达到了60万。这数字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因此,大多数学校的双选会在每年的十一月份也就陆续开始了,而且一般不收费。有些高校为了保证双选会现场的场面,甚至在双选会之前不安排专场,要求企业先参加双选会,然后再做专场的打算。当然,这类的学校学生层次其实也可想而知。
2. 招聘会
我们这里提到的招聘会,主要是指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面向当地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每年当地教委负责就业的主管部门,或者自行举办或者联合当地劳动人事部门都会做这类的招聘会,一般收费也不高。以北京举例的话,基本贯穿全年都会有,确实有需有,可以和对方谈包年,包年下来和参加一次国展之类的招聘会的费用差不多。
这类招聘会的缺点是学生层次属于中等偏下,重点校的学生既不屑也无需要参加这种形式的招聘会。一般来说,参加这类招聘会的企业,往往要么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岗位需要,不太看重学校的名气,再有就是用人量比较大,所以常年会蹲守在这类招聘会上。
3. 宣讲会
每年的十月份开始,高校里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专场宣讲会。宣讲会的规模自然各不相同,效果也不尽然。做宣讲会可以通过就业办组织,也可以通过相关专业的院系组织。就业办掌握的资源其实有限,组织能力也一般,不过,这一层的也不要忽略,毕竟人家也是就业的主管单位。即便通过学院组织了宣讲会,也有必要提前与就业办做好联络,同时当面拜访,赠送个小礼物之类的沟通感情。
大家做了宣讲会后,往往会在三个环节上追求效果:到场率、签约率、到岗率。宣讲会的现场是最早要进行评估的一个环节。如果你希望打造一个火爆的现场效果,那么之前在学校内的宣传工作自然少不了。通过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宣讲会,往往提前两周就要开始实施一些宣传通知了。另外,如果能得到相关学院老师们的配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组织,当然才更有保障。这里面的执行环节确实学问很多,放到以后再来和大家交流。
想提出的一点是,其实如果招聘数量的压力并不大,比较看重学生后期的稳定性和整体发展的话,也可以在宣传上少做些铺垫。尤其对于一些以技术型为主导的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把岗位的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和发展的背景清晰描述,少一些鼓动性的宣传,来听宣讲会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到场人员对企业文化和岗位技术特点的兴趣应该是相当浓厚了。当然如果有品牌宣传的目的,就另当别论了。
4. 定向培养
如果面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比较稳定,专业的针对性也比较强,其实和相关院系合作开展定向培养是大力推荐的形式。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使招聘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而且提前介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企业充分的了解,也可以让企业充分考察学员。当然真正能采用这处方式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这不仅是由于招聘需求的不确定,往往更多是由于作为企业HR不了解校方的诉求,仅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一次性的表面合作往往还有问题,更不要说深入地合作形式了。
|
-
总评分: 威望 + 11
金钱 + 32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