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革这个名字早已响遍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知名度。其实,鲁布革原本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布依族小山寨,离罗平县城约有46公里,它坐落在云贵两省界河——黄泥河畔的山梁上。“鲁布革”是布依族语的汉语读音。“鲁”是民族的意思,“布”是“山青水秀”的意思,“革”是“村寨”的意思,“鲁布革”的意思就是山青水秀的布依族村寨。它的名声远播缘起兴建鲁布革水电站。
$ y3 A7 [& Z$ @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罗平县与贵州省兴义市交界的黄泥河下游河段。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鲁布革工程原由水电部十四工程局负责施工,开工3年后1984年4月,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基本建设项目。但是根据与世界银行的协议,工程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必须进行国际招标。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国承包商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600万元而中标。大成公司报价8463万元,而引水隧洞工程标底为14958万元,比标底大大低了43%! 大成公司派到中国来的仅是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了424名劳动工人。他们开挖23个月,单头月平均进尺222.5米,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2至2.5倍;在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的国际先进纪录。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工期比合同计划提前了5个月。
相形之下,水电十四局承担的首部枢纽工程由于种种原因,进度迟缓。世界银行特别咨询团1984年4月、1985年5月两次来工地考察,都认为按期截流难以实现。同样是那拨子人,两者的差距为何那么大?此时,长期沿用“苏联老大哥”的“自营制”模式的中国水电建设企业意识到这样的奇迹产生于好的机制,高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他们将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演绎为“项目法施工”。项目法施工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以企业内部决策层、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对分离为特性,以内部经济承包为纽带,实行动态管理和生产要素优化,从施工准备开始直至交工验收结束的一次性的施工管理活动。
: h9 W. f7 I) l 1985年11月,在强烈冲击下,经水电部上报国务院批准,鲁布革工程厂房工地开始试行外国先进管理方法。水电十四局在鲁布革地下厂房施工中率先进行项目法施工的尝试。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事务所的建制,他们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使用配套的先进施工机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革内部分配办法,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通过试点,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和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显著效果。在建设过程中,原水利电力部还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工程监理制(工程师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管理办法,取得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好的经济效果。到1986年底,13个月中,不仅把耽误的3个月时间抢了回来,还提前四个半月结束了开挖工程,安装车间混凝土提前半年完成。国务院领导视察工地时说:“看来同大成的差距,原因不在工人,而在于管理,中国工人可以出高效率”。
: m4 ? W1 w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建设战线长期处于“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被动局面,而鲁布革工程无论是造价、工期还是质量都严格达到了合同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鲁布革工程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我国施工建设管理造成巨大震撼。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极为重视,要求国家计委施工局对鲁布革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 u6 w; X2 W; V5 P4 d+ R- X9 C7 h( |$ l
4 V) @6 j( d ~& L6 B& c1987年6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在全国施工工作会议上以《学习鲁布革经验》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建筑行业推广鲁布革经验。
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著名记者杨飏写的通讯《鲁布革冲击》,于是"鲁布革冲击波"冲击着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影响深远。
鲁布革水电工程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实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程。鲁布革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部分工程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在全国率先实行项目管理,以“鲁布革冲击”和“鲁布革经验”在全国建筑行业及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3 H7 y2 L3 L: F' D, [5 V
"鲁布革冲击波",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和震撼是空前的。它对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施工管理模式乃至国企组织结构等都提出了挑战。而对于中国项目管理发展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项目管理时代的元年。) h0 l, T9 a2 W" m, M9 f$ ~6 \7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