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我把 RAR 文件的内容找出来,贴到下面:
, V% _# u5 D. v$ m/ n! @ H3 X3 Z
# C( x$ p! `* @' p, j1、由表1可知,所有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社会行为、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间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则与其它变量呈显著负相关。+ ] T. Y% j, x3 |. L" C2 n
+ `) |- s) ~# l4 t0 V( V2、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SEM分析( @/ k! a" H( c8 B1 {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满足了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9][10]。依据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完全中介模型。: C0 E- o7 e: H3 i3 K5 K1 D
' H( c, a% O9 P9 E, w4 ?为验证本研究的实验假设,将分别检验社会行为对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的直接作用以及社会喜好和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直接作用。为此,将依次以6个部分中介模型与构建的完全中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2 K( y O2 @4 C' L! F& q$ K4 I
: u; G% T( K. z Q# i/ @4 y3 u
温忠麟等人(2004)提出,模型比较时应采用卡方检验,只是针对不同的样本量应选取不同的临界值: N≤150时α=0.01,N=200时α=0.001,N=250时α=0.0005,N≥500时α=0.0001[只需要比较卡方吗?是否需要结合自由度考虑?]。本研究样本量为430,所以应选取α=0.0005作为临界值。由表3可知,M1与M0相比,Δχ^2=6.298,Δdf=1,α=0.012>0.0005,即在完全中介模型M0的基础上,加入社会行为→孤独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后,模型拟合程度并未得到显著改善,M1予以排除;相似地,经过依次的比较,最后确定了M4作为最终的模型予以保留,如图2所示。 z9 b: h I4 ?# l( M) p: z, D# q
_% P! [, O) @ 1 H8 s% `3 e! V
(如果这中方法可以的话,我把社会喜好变成另外一个构念,而且这个构念只有一个测量条目,还能继续用这种方法吗?)
m3 u$ F: j# O& `+ t/ W. t由图2可知,社会行为以四组中介作用的路径模式对孤独感产生影响:社会行为→社会喜好→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0.22乘0.24乘-0.69,这样乘起来作为各组路径的预测效应合理吗?)、社会行为→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社会行为→友谊质量→孤独感、社会行为→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各组路径的预测效应分别为-0.036、-0.051、-0.013、-0.179(即各组路径模式中相应路径系数的乘积,下同);社会行为对孤独感不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总体预测效应为-0.279(=-0.036加-0.051加-0.013加-0.179,这样加起来作为社会行为的总体预测效应合理吗?)。# x2 |$ q3 ` {% A* q$ n% Q3 N& e
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其预测效应为-0.166,社会喜好对孤独感不存在直接的预测作用。除了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外,友谊质量还能直接预测儿童的孤独感,中介效应值为-0.214,直接效应值为-0.180,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543,总效应为-0.394。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