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12-27
- 注册时间
- 2011-5-17
- 威望
- 0
- 金钱
- 39
- 贡献
- 2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6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
- 主题
- 1
- 精华
- 0
- 好友
- 0
  
- 注册时间
- 2011-5-17
- 最后登录
- 2012-12-27
- 积分
- 62
- 精华
- 0
- 主题
- 1
- 帖子
- 6
|
回复 2楼 hongyan911 的帖子7 ]2 F+ W) Y8 c9 x" F
. p& F; v" P4 c( Q+ `) `
我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经过一定的文献阅读训练过的人,且更适用于阅读实证类文章。
9 c1 E0 ^; E' w$ t# Y$ l" s7 z y; J0 Z' J对于我这种刚刚开始学阅读文献的人来说,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明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需要弄懂文章的逻辑推导,弄明白作者如何从理论背景推导出假设部分,这种推导是否合理?- P4 l n' Y# T) F* ~
在阅读实证类文章里,作者采用的理论视角不会很复杂,推导的逻辑不用太费心理解。但在阅读conceptual的文章时,作者会综合多种视角来推导出他的理论模型,每一部分都在为最终模型做铺垫,这时既要明白这部分的内容,又要不断将这部分与文章整体或理论模型整合起来思考。如果被某一部分卡住了,这时就感觉死翘翘了,因为怎么看就是不明白,最终的结果是,我把这篇文章放弃了,比如Ely & Padavic (2007), A Feminist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sex differences. , e, Z! H$ J0 c; s( Y8 b
这篇文章挣扎了很久最终忍痛割爱,而后就成为心理永远的一个痛,觉得写的很好的文章,可是奈何自己功力和定力不够,解读不明白,伤心~# V# B$ B& M. q& I&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