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好,几个量表都是翻译过来的,在进行大样本调查前,一般来说都要进行小样本预试。那么关于预试,我的问题是: 1.是否必须对所有量表都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2.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比如组织公民行为(有5个维度23个题项),在小样本调查后,依次对各分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发现个别分量表的个别题项的CITC大于0.5,但“删除该项后的α系数”会提高,即提高分量表的整体信度(尽管提高不是很多),这时候是否应该删除该题项? 3.然后对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包括5个因子在内)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但是发现个别题项的因子归属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来属于“利他行为”的题项现在归属到了“运动员精神”等其它因子上),或者个别题项在其它因子上的交叉载荷大于0.45,是否意味着在正式调查时必须将该题项删除? 4.是否在经过内部一致性检验后,只需依次对各量表的分量表(比如利他行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即可(以确保分量表的所有题项都落在一个因子上,且因子载荷大于0.45)? 5.如果预试必须对量表同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那对这两者有先后顺序规定吗?还是无论哪个放在前面都可以? 6.我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甚至经常这样,比如一个大样本800个,随机分为两半,进行量表的EFA,发现其中一半和量表的结构很匹配,另一半可能就有点差异(比如个别题项的因子归属发生了变化或者在其它因子上有较高的交叉载荷),我知道这可能是抽样误差所致。那么,是不是对于大样本,这个时候不必进行EFA,而只需进行CFA(因为是成熟量表),但对于成熟量表进行翻译之后是否必须进行预试以分析EFA呢? 困惑!谢谢罗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