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来写的文章,送给大家,好刺激一下思想 。。。" j5 E7 G: L. T, [
! `+ ?5 H) S6 [& s) z4 `' }- s
一惊雷霆天外响、万古凝聚星辰。世事缠绵岂无因?上下四方物、创造本留痕。 辗转思潮明月夜、古往今来寻根。慕然尽弃心中念、神游慧境地、称谢造物恩。 宇宙论Cosmological argument‘=
. g* G" H: D9 |
3 O! ^$ g2 A# Q8 ~/ } 凡事必有因,有别于东方的循环逻辑,西方采用的是直线的逻辑。因此,每件事情的出现,必有它背后的原因。如果我们无限的往后推演,自然就可以找到一个导致万物运作的 “第一因”。希腊的帕拉图(Plato)在他的对话录的《法律篇》(the Laws, Book X)中谈到所有的运动的源头,有一个自我运动,这个自我的运动就是所有运动的始初源头。第五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 of Elea) 提出了一个在西方哲学很重要的原则 ̶̶ ̶̶ ̶̶ ̶̶ ̶̶ ̶̶ 没有东西是从无有而来 (Out of nothing comesnothin;拉丁文: nihil fit ex nihilo)。既然没有东西是从“无有”而来,那么这个世界一定存在一个自然存在的存在物,是不依赖其他的东西而存在的,不然的话,这个宇宙根本不可能存在。基督教把这个“第一因”或者是“自有”的存在称为上帝。而这么一个上帝存在的论据被称为上帝的存在的宇宙论(cosmological argumentfor the existence of God)。我们可以把这个宇宙论写成以下的推论:- 凡果必有因
- 任何有开端(因)的必定由另一个因由造成
- 宇宙的存在有一个原因
- 宇宙是由一个自然存在的存在物造成,而这就是神
6 x4 U5 N. L/ D7 ` 宇宙的来源—— 大爆炸理论一个从无到有的上帝,其实与今天的宇宙学和理论物理学也是一致的。物理学里面有一个关于波(wave)的理论,叫做多普勒效应(Doppler’s Effect )。物理上的波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波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频率(frequency)和波长(wave length),两者有着反比的关系。多普勒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发出波的源头向着观察者运动的时候,观察者所观察到的波长,要比波源在静止时的波长为低,反者亦然。光有着很强的波的特征。光的波长主要反映在它的颜色中。红色的光波长很长,蓝色的光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天文学家很早已经知道,当我们观察不同的星体,并用光谱仪分析它们的光谱的成分时,会发现有些恒星的光谱移向的红色的一方。这个现象在天文学中叫做“红移”(red-shift)。红移这个现象代表恒星正远离我们远去,因此它们的光谱移向红色,代表它们的观测波长比实际波长增加了。红移的现象越严重,恒星离开我们的速度就越快。根据常理,我们应该观察到有些恒星的光谱红移,有些却蓝移。因为恒星在宇宙中的移动应该是随机分布的。但是让天文学家惊讶的是,除了少数的例子外,大部分的恒星的光谱都有红移的现象。其实,恒星的红移的结论,早在1927年,就有一位比利时的修士、天文学家和物理教授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而得。他甚至预计了恒星红移的速度,与它们与地球的距离成正相关,也就是 u = Ho D (u 是恒星远离地球的速度;D是恒星离开地球的距离;Ho是一个常数)。勒梅特的推论结果发表在一个不见经传的杂志上,因此没有被人注意。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愛德溫 ·哈勃(Edwin Hubble)利用精密的天文望远镜,找出了这个常数更准确的估计(Ho = 68公里/秒/百万秒差距,一个秒差距为3.26光年,一光年是光速走一年的距离,大概是9.46*1015米。用我们现在最快的飞机的速度,飞越一光年大概要120万年)。这个常数Ho也因而命名为哈勃常数,而这个红移与距离的直线关系,也命名为哈勃理论。哈勃理论,也就是说地球各方的星体,都有红移的现象,而且红移与距离大致成正相关的理论,到底代着表什么呢?如果所有星体都离开我们远去,而且距离越远的恒星离开的速度越快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的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这个宇宙就像一个被吹胀的大气球,气球上的每一点都远离其他的点。这,就是宇宙学中有名的“大霹雳”或叫“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根据大爆炸理论,我们今天的宇宙,是在138 亿年(即13,800,000,000 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除了上述的红移现象以外,还有其他有力的理论和观测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宇宙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background radiation)的现象。根据大爆炸理论,美国物理学家拉爾夫·阿爾菲(Ralph Alpher) 与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 在1948年首次预测,如果宇宙真是138亿年前的大爆炸中产生的话,138亿年以后的今天,整个宇宙应该遗留了一点大爆炸的余波的痕迹。他们估计我们应该在宇宙的四方八面,都观测到一个3K(K是物理学上的温度单位,1K= -272.15 oC)左右的辐射余震。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 的两位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在设立一台碟形的巨大天线,用以接受卫星的信号时,发现了这个大爆炸的余震。二人为此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9 年,美国发射了 COBE 卫星 (Cosmic BackgroundExplorer Satellite) ,特别为了收取这个背景辐射的实验讯息。结果发现,COBE卫星收集到的资料,与理论预测的几乎完全吻合。卫星几乎从宇宙的任何方向,都可以收集到一个大概3K左右的微弱辐射。这个辐射,因而被命名为 “宇宙背景辐射”(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因为这个3K的辐射与微波炉中的微波相若,因而又叫 “宇宙微波辐射”(cosmic microwaveradiation)。这个宇宙背景辐射,与哈勃的红移现象,巧妙地相互印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的源头是在宇宙学上叫做“奇点”(singularity)。这个奇点有着近乎无限的密度和温度。就在爆炸的超乎想象的转瞬间,这巨大的能量从四方八面往外发散。当大爆炸的能量继续的往外膨胀,整个宇宙的温度由于能量的消耗慢慢降低。降低的能量转化而成粒子。从基本粒子到电子、中子、质子等慢慢形成。渐渐这些粒子再聚合成为氢元素,并元素周期表中的各样元素。恒星、星系、星云等相继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宇宙诞生了。因为它扎实的理论背景,和不同源头的多方实证的结果,大爆炸理论是现在宇宙学的主流思想。同时,它也引起了我们思考人生意义的一个巨大风波。大爆炸理论引起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爆炸从何而来?大爆炸将一些过去把宇宙看成是生生不灭,循环不息的观点推翻了。我们存在的宇宙是有源头的,它是从无到有。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时空根本不存在。简单来说,整个宇宙是从“无有”到“存在”。那么这个从无到有的动力是什么? 宇宙的归宿2015年8月,一组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在夏威夷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 Union) 第29届大会上发表了一篇惊人的报告。报告说,今天宇宙的总能量,只有20亿年前一半,而且宇宙的能量正日渐递减。换句话说,我们身处的宇宙正慢慢进入死亡。发表报告的是“星系和质量集成” (Galaxy and MassAssembly,GAMA) 的一组天文学家。研究小组的发言人,西澳州大学的西蒙·德赖弗教授(Simon Driver)说:「宇宙正开始渐入老年,它就像一个坐在沙发上的老人,拉过一条毯子,即将瞌睡不断,直至陷入永久的睡眠中。」 “星系和质量集成”GAMA项目是迄今最大型的宇宙多波长辐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的21种波长辐射的能量输出。这项研究历时7年,分析超过20万个星系,借助全球多个先进设备进行观测。利用庞大的研究数据,科学家希望可以对宇宙能量进行绘制和建模,了解宇宙能量的分布,以及星系形成和进化的过程。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就已知道宇宙的辐射在减弱,而能量衰减现象发生在所有波长的辐射中。这最新公布的这项研究是迄今关于宇宙能量输出最全面的评估研究。因此,实际观测的数据告诉我们,宇宙不单是由一个大爆炸的开始,它也将会有一个结束。整个宇宙到末了将会变成一片死寂。上帝就是创造之因大爆炸的理论,与神学上的创造论不谋而合。从创造论的观点,整个宇宙是在过去的一点当中,突然从无到有地被创造出来的。而创造的主角,自然就是上帝。因此有人把大爆炸理论,作为支持上帝存在的第一个论证——宇宙论。但是,这个上帝存在的论证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如果整个宇宙最起初的开始是大爆炸,而大爆炸是上帝的杰作的话,那上帝又是从哪里来的?上帝是谁做的?我在还没信主以前,就一直受着这个问题困扰,所以完全不能接受这个宇宙论的论证。关于这个问题,一般神学上的经典回应,就是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什么叫做「自有永有」呢?圣经的诗篇90章2节说:「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圣经的旧约是用古希伯来文写成的。原文中“亘古”和“永远”其实是同一希伯来字(עוֹלָם),英文圣经KJV(King James Version,詹姆士王欽定本,有人说是最贴近原文的英文圣经译本)和NIV(New InternationalVersion,新国际英文译本)都把这个希伯来字翻译成为everlasting(就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永恒的意思)。圣经出埃及记3章14节也是论到上帝的永恒经典的一节。里面记载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了埃及的奴隶生活,准备进入那应许之地迦南,就是今天的以色列。那时候犹太人还不认识上帝。上帝把摩西召到何烈山上显现给他看。摩西就问上帝,我回到以色列人那里,告诉他们是上帝打发我来带领你们的。他们若问我,那位差派你来的上帝叫什么名字?我该如何回答他们呢?圣经的中文和合本记载,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这里的“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是(אהיה אשׁר אהיה),KJV把它翻译成为“I AM THAT I AM”。简单来说,上帝说:「我是名字就是“我是”(I AM,אהיה)」。这个希伯来文的意思就是“存在”(to be , to exist)。所以中文圣经把这个词翻译成“自有永有”。诗篇中所说的“永恒”和出埃及记这里所说的“我是”,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上帝就是存在的,没有过去、没有将来,祂不受时间的约束。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节圣经中,看到上帝的永恒性的意思。启示录是圣经最后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上帝最后要再回来审判这个世界,并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启示录1章8节记载:「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圣经的新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阿拉法”(Α,alpha)是希腊字母的头一个字母,犹如英文中的A。“俄梅戛”(Ω,omega)是希腊字母的最后一个字母,犹如英文中的Z。上帝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就是说我是首先的,我也是最后的,我是以前在、以后也在、永远都在的,上帝不受时间的约束。同样的,新约中约翰福音8章56-59节记载,耶稣对犹太人说:「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根据圣经的记载,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祖先,应该是前青铜器时代的人。耶稣当时是主后一世纪出生的,相差三千多年。所义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耶稣却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这里的 “就有了我” 的希腊文是“εγω ειμι”,KJV把它翻译成“I AM,我是”,其实是更接近原文的翻译。这个词一方面可以解释成为 “我就是” ,但是也同时也用来翻译了上帝在何烈山上告诉摩西祂的名字,就是“我是”。这里耶稣分明是在使用后面这个意思。就是说连亚伯拉罕还没有出生(三千多年以前),我已经是“我是”了。所以中文和合本把这个希腊文翻译成为还没有亚伯拉罕 “就有了我” 。因为耶稣明显故意用了一个上帝用来形容自己名字的词 —— 我是,犹太人却又不相信耶稣就是上帝,因此犹太人就认为祂是亵渎了上帝,要用石头打死耶稣(59节)。其实犹太人并没有误解耶稣。祂的确是把自己与上帝同等,因为祂就是上帝。上帝是一直存在,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祂不受时间的约束。但是什么叫做“不受时间约束”呢? 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们活在这个宇宙当中,时间跟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什么是过去和未来?什么是现在呢?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认知的时间是永远向前的。它不受任何东西的影响,就像一枝怀着无尽动能而被射出去的箭一样,永不回头,也永不停止。因此,英语中就有了一个特别的词来形容时间,叫做“时间之箭” (the arrow of time)。但时间真的是永不回头,不受任何东西影响而飞驰于宇宙中吗?根据恒星光谱红移(red-shift)和宇宙背景辐射(background radiation)等强而有力的证据,现在主流的宇宙学家都相信宇宙是在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但是,有趣的是根据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经历的空间不是长、阔、高三个维度组成的,而是长、阔、高再加上时间这个四维时空(four dimensionalspace-time)组成的。因此,大爆炸不止产生了三维的空间,也同时产生了第四个维度——时间。在大爆炸之前,不但我们今天的空间不存在,就连时间都不存在。《淮南子 • 齐俗》篇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是空间的意思、宙是时间的意思。那么在大爆炸以前,就没有宇也没有宙。换句话说,在大爆炸没有开始时,根本没有今天的宇宙,不单是没有空间,连时间都不存在。在大爆炸之前,不单是今天我们所有物理定律都没用,而且这个我们熟悉的“时间之箭”是不存在的!打从人类存在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习惯了时间的存在。没有时间对我们有限的人类来说是个无聊的假设。但是我们何曾想过,当我们问在没有时间之前一件事的因是什么时,在科学上是同样无聊的事。 这让我反省了一件事。过去我听到有人说万物是上帝而造的,但是上帝是谁所造的这个问题是不可以问的。作为一个信徒,以前我听到这样的护教辩论,自己也觉得蛮没趣。这就好像说我打你是为你好的,但请不要问为什么是为你好一样。但是,现在我们明白了时间也是在某一刻被造出来的。这个在人类经验上看似无聊的论据,也有可能因为人类的极限而变得可能了。 英国的大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在其主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人性论》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中质疑了当时很多学者对于因果关系的观点。休谟对因果的定义非常复杂。简单来说,他认为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认为“X引起了Y”,也就是X是Y的原因。 (1) X总是发生在Y之前; (2) X和Y在空间和时间上是连续的; (3) X与Y稳定一致地共同出现或共同消失。 我们可以看见,因果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时间是一直恒稳地向前的。这个假设或条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然是绝对合适的。但是,如果像大爆炸的这样一个混沌的环境呢?那就不好说了。在没有时间的情形下,因果关系的概念已经不可以用了。“因”一定要(在时间上)先于 “果”。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可以问,在大爆炸之前的是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就没有所谓“之前”,因而一般我们理解的所谓“原因” 就没意思了。这个问题不是没有答案,是根本不可以问,因为它是无聊的,没有意思的。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子看见爸爸妈妈的结婚照时,好奇的问妈妈说,我们家里所有的照片都是我们三个合照的,为什么这张照片只有你和爸爸两个,不见了宝宝的?妈妈一笑置之,悠闲的回答:「我的宝贝,那时候还没有你。」宝宝皱着眉头问:「还没有我?那 “还没有我的时候” 我在哪里?」对于一个一直感知自己的存在的小孩子来说,什么叫做“还没有我”?那 “还没有我” 的时候我在哪儿? 人类的极限因为时间是因果律的一个必要元素。「凡是都有因」这个结论,是在大爆炸开始以后,有了时间出现了,然后才适用的。如果大爆炸是上帝的杰作,用以创造这个时空宇宙的话,我们不可以问上帝是谁创造的。但是说「凡是都有因」不适用于上帝,跟我们说「凡是都有因」不适用于大爆炸,有什么分别呢?我们可以说大爆炸的原因,不是一个理性的问题吗?我想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大爆炸毕竟是一个物质界的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说这个大爆炸是自然的从无到有的话,我们又回到这一章开始时帕拉图所谈的问题上了。 大爆炸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时空,均是在大爆炸的瞬间以光(辐射)的速度向着四方八面膨胀。而在大爆炸以前是没有时空的。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因为这样,就以为宇宙爆炸了138亿年,因此宇宙的大小就是138亿光年。其实,科学家根据现在对暗能量与暗物质的百分比的估计,计算出我们的视界(就是我们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的宇宙),是一个大概460亿光年的圆球。(注:我们说宇宙的视界是一个球,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已。根据相对论,引力会把时空拉成弯曲的。因为宇宙中有着不同的物质,而物质是会产生引力的,所以我们的可见宇宙不是一个均衡的球体)为什么是460亿光年,而不是138亿光年呢?是因为宇宙在爆炸中不断地膨胀,在膨胀的过程把时空拉长了。但是宇宙的大小也不是460亿光年,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视界这个球,到底在全宇宙的什么地方,并这个圆球是宇宙总大小的几分之几?我们无从而知。讲了这么多,我们不是在讨论宇宙学。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就是,穷了我们今天在地球上能够看到的视界,这个能够观测的边界的讯息是460亿年前的古老宇宙的讯息。 人是有限的。我们只可以在我们有限的范畴内,探索我们可以探索的知识。如果我们以自己一个有限的身份,试图去超越我们的极限,就无疑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了。 因此,就算是我们觉得不能明白的东西,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我们习惯了的时空和宇宙中,不一定就代表这些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实,日地距离介乎1.47亿公里到1.52亿公里之间(因为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不是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纵然光一秒可以环绕地球7.5次。但是太阳的光走一亿多公里来到地球还是要差不多八分钟的时间。就算我们的太阳现在突然不见了,我们还会有八分钟的时间,眼巴巴的看着天空中真实的太阳、并实在地感受着它炽热的阳光呢。一个没有天文学知识的人,会以为我们抬头在夜空中所看到的事情,是现在发生的。我们确不知道那些讯息,其实已经是亿万年前的历史了。因为这些恒星的光,要旅行亿万光年才可以在今天到达地球。同样的,一个没有谦卑的人,会以为利用我们有限的知识和判断标准,就可以用来绝对地衡量那无论各方面都是无限的造物主。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对尼哥底母说:「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约翰福音3:12)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极限到哪里呢?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问的呢?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的极限就是不可以超越上帝、挑战上帝。对于没有信仰的人,这个理性的问题,可能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了。 《第一章完》 7,087字 ' T; w5 W4 ]+ L( M1 E4 L3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