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2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鸵鸟为何不用飞

[复制链接]

7

主题

4

听众

17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9-10
最后登录
2008-2-9
积分
17
精华
0
主题
7
帖子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0:4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lign=center][b][size=3][font=宋体]鸵鸟为何不用飞[/font][/size][/b][/align]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3]马龙[/size][/font][/align] [align=center][size=3][font=宋体]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font][font=Times New Roman]56[/font][font=宋体]号[/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邮编:[/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039[/font][/size][/align] [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size=3][/size][/font][/b][/align] [font=宋体][size=10.5pt]摘要:[/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鸵鸟既没有野牛的有力犄角,也没有斑马、角马(牛羚)的雄壮身躯,更没有羚羊的奔跑速度,却能够在不会飞的情况下很少被狮子等大型猛兽猎杀,是由于其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寻求“无死地”。老子曰: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由于鸵鸟路行避开鬣狗,觅食避开狮子,入林避开猎豹,从而令鬣狗、狮子、猎豹无所投其齿,无所用其爪,当然就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了。所谓“善胜敌者,不与”。[/size][/font][size=10.5pt][/size] [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size=3][font=宋体]自然界中不会飞的鸟有很多种,例如生活在澳洲的鸸鹋和南极附近的企鹅,还有曾经生活于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但已经灭绝的渡渡鸟等,上述几种不会飞的鸟通常是在没有可以威胁其生命的大型猛兽的陆地环境中生存。而鸵鸟则不同,在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上,不乏狮子、鬣狗、猎豹等可怕的猛兽进行捕猎活动,在那里就连野牛、斑马、角马(牛羚)这样的大型食草类动物也难免遭到狮子等猛兽的杀戮,失去了飞行能力的鸟类,在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上通常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虽然[/font][font=宋体]成年的雄性鸵鸟身高可达2.5米,体重可达75公斤以上,[/font][font=宋体]奔跑的时速可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5[/font][font=宋体]公里,但对于狮子、鬣狗、猎豹等食肉动物来讲,咬断鸵鸟的喉咙显然要比咬断野牛的喉咙更安全,扑倒一只鸵鸟当然要比扑倒斑马、角马(牛羚)更省力,追上鸵鸟肯定要比追上羚羊更容易。鸵鸟的自卫能力不如野牛强,力量不如斑马、角马(牛羚)大,奔跑速度不如羚羊快,却能够在有许多大型猛兽活动的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上拥有一席生存之地,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font][/size] [font=宋体][size=3]如果能够有效地避开地面上天敌的威胁,不用飞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飞行是一种非常耗费体能的运动,如果能够减少体能的消耗,无疑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食物短缺导致的死亡,使更多的个体幸存下来。即使具有了飞行能力,鸟类的巢穴也还是要以地面为基础来搭建,如果将巢穴建到树上、山崖上或洞穴中,可以建巢穴的地点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将巢穴建到地面上,在鸟蛋的孵化期和幼鸟的哺育期,一旦巢穴中的鸟蛋或幼鸟遭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同样会损失惨重。最后,即使是树上、山崖上、洞穴内甚至天空中也并非是一片安全的净土,那里同样有各种捕食者光临,它们对各种鸟类同样可以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一旦条件允许,放弃飞行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鸵鸟、鸸鹋、企鹅、渡渡鸟都是这样做的。[/size][/font] [align=left][font=宋体][size=3]鸵鸟既没有野牛的有力犄角,也没有斑马、角马(牛羚)的雄壮身躯,更没有羚羊的奔跑速度,却能够在不会飞的情况下很少被狮子等大型猛兽猎杀,是由于其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寻求“无死地”。老子曰: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由于鸵鸟路行避开鬣狗,觅食避开狮子,入林避开猎豹,从而令鬣狗、狮子、猎豹无所投其齿,无所用其爪,当然就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了。所谓“善胜敌者,不与”。[/size][/font][/align] [align=left][size=3][font=宋体]那么,鸵鸟是怎样寻求“无死地”的呢?众所周知,鸵鸟的绝大部分食物虽然都是来自地面附近,却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出了一个很长[/font][font=宋体]的脖颈,其脖颈几乎占去了身高的一半[/font][font=宋体],鸵鸟腿长的比例也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鸟类,如此高大的身躯显然不便于在广阔的草原上隐蔽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觅食方便或奔跑迅速,鸵鸟的体型根本没有必要演化得如此独特。但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免于陷入死地,鸵鸟采取的策略并不是提高奔跑速度和设法借助草丛隐蔽自己,而是时刻警惕、努力观察超远距离之外的各种[color=black]情况,只要做到了及时观察远方的各种情况,就可以在狮子等[/color][/font][color=black][font=宋体]大型[/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猛兽发动冲刺式攻击之前,甚至是在其看到自己之前,迅速地发现危险并隐藏起来,从而可以不必等到[/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大型[/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猛兽冲到身边再依赖高速奔跑摆脱天敌,因为鸵鸟的奔跑[/font][/color][font=宋体]速度相对于擅长群体配合作战的狮子、鬣狗等天敌并不占有优势,一旦遭到狮群等[/font][font=宋体]大型[/font][font=宋体]猛兽的偷袭,仅仅依赖高速奔跑很有可能会无法摆脱天敌的多路攻击,使自己遭到灭顶之灾。为此,鸵鸟常常成群活动,并利用自己很长[/font][font=宋体]的脖颈[/font][font=宋体]居高远眺,一旦发现危险,鸵鸟会立即采取行动加以回避。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同“现”),无道则隐。由于鸵鸟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危草不入,险林不居”,针对不同的情况,善于顺势而为,令狮子等大型猛兽“[/font][font=宋体]不见可欲,使[/font][font=宋体]其[/font][font=宋体]无知无欲”,[/font][font=宋体]如此一来,鸵鸟自然也就不用飞了。[/font][/size][/align]
梅1    

96

主题

4

听众

374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5-8-29
最后登录
2012-10-29
积分
3744
精华
0
主题
96
帖子
676
沙发
发表于 2008-7-25 21:54: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鸵鸟为何不用飞

不错,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1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7-21
最后登录
2009-9-28
积分
11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69
板凳
发表于 2008-8-3 21:12: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鸵鸟为何不用飞

不错,我女儿能这样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我送给孩子读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