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7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2006职场风云:就业难 跳槽 维权不变的主题

[复制链接]
wnrs    

499

主题

5

听众

81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2010-7-19
积分
817
精华
1
主题
499
帖子
15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3:4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过去的一年,不少大学生主动打出“零工资”招牌,沿海发达城市出现了本科生月薪800元的新底线。(广州日报/图;陈君南/摄) 5 N7 E6 s: [- l# j& _6 M1 |$ z4 D. N) R* k- ~# u1 \/ \; a" D   身处2007年,翻开2006年的日历,眼前闪现的是2006年职场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这一年,有太多回味无穷的事值得翻看。 $ t& \/ B1 \/ t3 M4 Q2 } 7 s0 k* {$ m2 |3 B4 _/ t4 x  过去的一年,大学生身价贬值,不少大学生主动打出“零工资”招牌,沿海发达城市出现了本科生月薪800元的新底线。大学生身价降到20年来最低点。 ( e( \7 @1 V2 g, O 9 f$ |$ v$ ]3 P: { # I2 G% B( M0 K! |5 E - ?: c0 Q& e4 a# Q9 X1 H" X 另一方面,大学学历不再是上班族的骄傲与资本,他们必须在职场上重新积累本钱,这不仅让应届毕业生失落、困惑,也让在职人士警觉:如果没有足够的职业资本,下一个贬值的会不会是我?8 E1 D4 k2 R2 @* C 4 Q& }4 J% y/ P* m2 H1 f  过去的一年,职场残酷的竞争与现实,逼着从业者不得不拼命工作。虽然我们很不愿意牺牲健康,但职业病,已开始在我们身边扩散——过劳死越演越甚,亚健康者上班无精打采…… # F+ T" o5 t+ l0 N. y 1 d5 Z( u7 k/ X2 i  过去的一年,政策之风,扑朔迷离。医疗和房产行业的整顿治理、对传统垄断产业整顿的风声、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所有这些重大政策都在吸引成千上万上班族的眼球,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之后,都可能对相关行业从业者带来直接的影响。 * i4 x4 k2 [1 d1 E. K. ^6 d: G, X# w7 u) x% T# d# ]" g( A4 ]   许多高管跳槽,跳出一片晴朗天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法规的出台与颁布……这一切又让我们憧憬着2007年的美好。 9 R4 O, _9 \9 z( t6 {+ R " I( @6 a+ n& {/ [% ~: ~; J' U  2006年已过去,2007年就在眼前,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在盘点,都在总结,也都在暗暗期许,期许一个更加快乐、多彩和丰硕的一年。6 Z* U; }4 b. w2 q. c+ S 1 T1 R1 t/ T1 i0 R% p) f3 I# M G   高管集体跳槽6 X& @. r; Y+ w1 Y3 P: ^ 5 ~- i" `8 ^8 F3 _+ V2 P+ D$ b; T8 V  职场独特风景线 ; \" U% h# v* }2 q4 c2 O3 H( r1 F3 M" \( q6 h4 I3 `   戴尔多名高管的集体出走;摩根士丹利美国股票现货业务负责人与7位管理人员,集体跳槽至德银证券;阿里巴巴大规模引入高管人才。这成2006年职场独特风景。# z4 o% w# P8 M& d7 I r' @# D e5 d% D  代表事件一: ( O# L; A4 W) S3 i+ ]5 X5 v6 Q A1 F- H   联想挖走戴尔多名高管 1 i; `, a ~0 e! I. u/ i. H1 c/ ~; N( |0 C! O T! K8 _$ E# m- l   在短短半个月内,戴尔高层在短短半个月内已经有5人跳槽到这家并购了IBM全球PC业务的中国公司。更有意思的是,跳槽的人到联想之后,悉数官升一级。此前联想集团总裁阿梅里奥同样也从戴尔跳槽而来。 # x1 q# P/ d7 m0 N- ?0 T% _! f, Y ]+ R! L# {   点评:此次联想“挖墙脚”的绝招是,给予跳槽高管比在戴尔时高一级别的职位;而这些高级管理者的加盟,也使联想得到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戴尔的直销运营经验,并且达到了整合原有供应链体系的目的。而对戴尔来说,如何保证高管出走后公司的良好运作,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D2 k/ _$ b; p+ T8 ~' d' B4 _ 3 H; { }* n& m3 P* {% B' ?   代表事件二:# Q. d0 R) S4 L1 w' d. l : m- H, e+ J1 P; R  阿里巴巴大规模引入企业高管" Z; k+ n7 D2 [: W 6 A; \, t0 p2 T- S" U. D  继成功引入原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原百安居中国区CEO卫哲、雅虎中国新任总经理谢文之后,原百事可乐中国财务负责人吴伟伦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集团财务副总裁,至此阿里巴巴顺利完成了2006年的高管引入计划。' T" I- L: @8 w4 c+ N 0 o' Q3 a8 P1 T; d/ A. f5 D- l   点评:年底多半是集体跳槽的潜伏期、酝酿期。因此公司高层要及时掌握动向,发现集体跳槽动向后,可用调离、削职、提升新人等手段稳定阵脚,避免企业业务受到大的影响。4 i# t2 j9 Z$ N4 `5 i2 U0 |: j 3 v* S( Y' j. J; D! H, P   博士、硕士与本科生抢饭碗 0 [' u6 u- C7 s/ t# W8 F0 y; E9 `# Y: M   大学生就业难再成热门话题 & L2 |8 D; w! E6 ?) [$ V1 _1 ]' n4 `' }# W* v1 r   数据显示,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大学生“回炉”职校学技术,博士、硕士与本科生抢饭碗等报道时有所闻。
wnrs    

499

主题

5

听众

81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2010-7-19
积分
817
精华
1
主题
499
帖子
1589
沙发
发表于 2007-1-9 13:4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盘点2006职场风云:就业难 跳槽 维权不变的主题

代表事件一:" C# z* S) E$ R 9 R6 w% Y3 _; }   大学生“零工资就业”4 ~# N7 w* f; W7 z4 h& L8 ^" l+ B " k+ y3 b, h( M# `6 d- c  一项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都表示愿意在相对理想的企业中“以零工资”形式就业。; F* ~3 u1 Q7 x! ~0 Q2 b% c: Y3 h& R 0 Z" Z3 ^: ^9 n3 @& J   点评:“零工资”就业可作为一种现象讨论,有关部门应当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遏制。即使是自愿“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也应签订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 s+ S. m9 m( k2 A% y3 C7 J # T# u) O0 P8 U/ k6 A+ M$ i   代表事件二:* e& P6 ]8 ^/ ^- r * ~5 Z5 a( r% a/ m# ^2 H+ Z( C   研究生与本科生抢饭碗 1 }4 q7 _- V# l' \1 q9 j$ F; D* n; ^8 n   由于今年就业压力加大,在多场招聘会上,均出现研究生竞聘本科生职位的现象。但不少用人单位表示,相对于学历,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 / H* E: i8 @3 p# G) Y' p7 T' c1 k , N0 T; m3 j$ L' q' g9 C$ S  点评:研究生就业难与社会、学校、个人都有密切联系,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学校则应严把教育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而作为研究生个人,应尝试将心态放低,对岗位以及薪酬应有清晰的了解,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 8 t' }) v$ Y' B+ m: l& B8 C. O4 i% q* k- [7 m3 U   代表事件三: ]9 m6 ~3 g$ ^6 n' U. ^5 v 6 B$ P4 I x: S! y9 Y) `  穗推进“准就业”见习制度4 a2 ~1 c e) f & V. ^# c1 S! W, y- X6 ^( J7 B   2006年7月起,广州正式启动大学生“准就业见习制度”。见习期间,广州市财政和用人单位将给予见习学员每个工作日15元的生活补贴。* v0 `. b$ h/ Y$ @ ( d( {- f& y+ s k0 Z( q2 D+ Y   点评:政府不断为学子们就业提供方便,学子们也应该自求上进,在找工作时应有良好的心态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L3 ^- ~1 Y& `, s6 R6 N 6 O! R+ i; ~* O3 ^* e   大学生招聘会多样化2 b+ |9 z! k+ z 9 w+ ?9 b# u7 K- c4 r  专场招聘、宣讲会校园唱主角! V% R6 }) ]& ~2 z, l6 u I3 u" }! A E( j% a9 U0 T  与传统的大学生综合供需见面会不同,今年很多企业都选择进入校园,展开校园宣讲会,同时招聘会的主办单位也选择举行专场招聘会,满足学生及企业需求。: X1 a+ |6 s: C. w4 K5 C: j # u3 A- N; {/ m1 i4 {0 w  代表事件一:) K( o9 ~3 g' l# T/ p3 g " m; [% t- D4 Z" d- u   专场招聘会频繁亮相) k' {. f! l7 G# g7 H 2 Z+ k+ F% u' e   专场校园招聘会频繁在中大、暨大举行,学生普遍表示,相比大型的综合供需见面会,此类招聘会针对性更强。+ j: [$ n4 _; P0 ?8 D$ b 1 y1 s' g1 I# Y2 T/ @   点评:专场招聘会的出现,甚至单个企业举行大型专场招聘,走出了招聘会的新形式,使得人才招聘市场更加专业化,分类更细化,只有进一步完善此类专场招聘会,提高针对性,才能更好为广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y2 y3 Q& [/ m ' q+ `% {! f3 L) Z; e   代表事件二: ) l! ^9 _" A6 i/ r' }4 c4 G1 W' P6 n1 v% B5 U   企业进校园打响人才争夺战% J1 o2 \2 ?& L9 a& A 3 T% _' v6 v2 j7 n3 h- W  早在2006年10月初,就有不少知名企业提前进校园开宣讲会,之后企业直接“闯”进校园“单打独斗”更是陆续有来。部分企业还通过“职业竞争力”、“设计比赛”等竞赛的方式进行校园人才的选拔。# O& _ r3 v$ G+ j9 \% P/ B 3 J: U, n5 v6 [; P. |) W   点评:不同于传统的供需见面会,校园宣讲会能够使企业和学生之间得到更深刻和直接的交流。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选择宣讲会地点,使其选才目标更加明确;对学生而言,能够在宣讲会之前,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提高成功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