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大学生为找工作制造注水简历 高校诚信机制缺失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4

听众

1949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1-4
最后登录
2008-12-19
积分
1949
精华
1
主题
436
帖子
10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2:4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导读   上海一些正找工作的大学生,纷纷给自己的简历“涂脂抹粉”,摇身变成无所不能的“全材”。学生们说不造假找不到好工作;招聘单位说企业更看重人才的诚信度。注水简历泛滥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为找工作大学生造假简历 记者探究   注水简历泛滥背后   法制网记者 刘建   “成绩优秀”、“准六级”、“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担任学生会某部门重要职务”,这些看起来光鲜的描述,其实并不真实。 2月7日,一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向记者透露了简历注水的内幕。   “只把成绩好的科目写上去,能不优秀吗?”上海师范大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   上海市南汇区的一位刘同学反映,班里有个别同学甚至四处借用同学的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通过复印把别人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在人才招聘会上滥竽充数。记者随即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家复印店,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有的人甚至还把从报刊上收集来的文章复印改名,变成“个人作品”。   “我们都知道简历造假不对,可是不造假我就太吃亏了!”正在复印别人“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的李同学说,没有这个二级证,他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简历造假,其实是企业招聘逼迫之下的无奈之举。”   但这个说法遭到了大多数企业的反对。腾驹达管理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景素奇表示:“中国人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在‘德’的解释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企业对大学生的首要要求。”   针对愈演愈烈的简历注水行为,不少企业开始对毕业生简历采取审慎的态度,人力资源部经理们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罗小姐说:“必要的时候,我们会向学校核实简历,一旦发现应聘者造假,坚决不录用。”   实际上,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一项措施:上海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除了必备的简历外,还要附上一份自己的诚信报告,这份报告将成为招聘单位考察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场管理科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人才服务中心对所有的招聘单位有严格的审核准入制度,但对求职应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机制。而且,毕业生投寄的求职材料大多是复印件,这给审核管理带来了难度。   记者发现,有些学校为了就业率,对简历造假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假的学生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对此,有关专家呼吁,要尽快弥补高校中“诚信机制”、“惩戒机制”的缺失。   法制网上海2月7日电   记者手记   简历注水不是个小问题,这关系到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毕业生个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入社会。学校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   (责任编辑:宛振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