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9-29
- 注册时间
- 2006-4-25
- 威望
- 1
- 金钱
- 546
- 贡献
- 13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68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87
- 主题
- 269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25
- 最后登录
- 2007-9-29
- 积分
- 685
- 精华
- 1
- 主题
- 269
- 帖子
- 887
|
沙发
发表于 2007-6-26 22:1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大家因老板文化合伙混
第二个方面,老板文化催生“南郭先生”。* S2 m4 g' Y, }% H0 |1 Q! b! G, s
每个人都会有不自信的一面,正如每个人都会有很自信的一面。相对经验主义者来说,这种表现更明显,有成功经验者同尚未通过业绩校验的人相比,二者可获得的重视程度和待遇是有天渊之别的。由于老板和打工仔都是自然人,一旦当组织主要依靠个人,而不完全是凭借团队决策时, “南郭先生”混进来的几率就非常高了。; T; L% R- m* k1 q. o% L& }
首先,我说明一下,“南郭先生”和“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一样,也是在组织行为已有结果的成败后的事后评语;
7 I+ S& G( t* A$ p; t 其次,“南郭先生”和“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不一样,他(她)是本质上的假冒伪劣人才,没有“忠”、“能”、“庸”或“奸”的评价必要,且多表现为能力和资历的严重不匹配,甚至是错位。最主要的表现,可能是伪造学历、经历之类;而可能造成最严重后果的,是其光辉的经历与实际的能力完全不符合。
; G. M4 R# h) t3 `+ } 其三,“南郭先生”多是当事者故意选择的,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
% m$ N! n2 w* ^* w! A+ o0 Y 按照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南郭先生”可能成为组织管理者中的新任“庸臣”,这种危害尚且不太明朗;但是,一旦当企业决策层里出现了“南郭先生”,则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w& v( E6 Z6 |8 q
这里,我要重点阐述一下,现实中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了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适当地编造经历,或者因为某些职位设置过高的学历与资质门槛而伪造学历与资格证书。这两种情况多发生于不公平的腐败社会,增加了人才就业与用人单位招录的复杂性、难度和成本。针对类似情形,企业组织宜区别性质后不同对待:对于前者,应该从人才的真实能力、过往经历、个人性格和朋友评价其品德等方面入手,决定录用与选拔,辅以事件考察,确定任用的位置;而对于后者,由于性质较为恶劣,宜确证其个人动机,一般情况下,对动机不纯者,最好不要录用,即便是能力确实是企业当时之所需,也宜以“能臣”待之。当然,其中可能埋没了许多“忠臣”与“能臣”,用人单位可以不拘一格、酌情而用,如能把握与善用这类人才,往往会获得意料不到的竞争效果,类似于说“知人善任决定企业高度”。当然,我这个建议仅适用于现实的老板文化社会条件下。强调一下,这二者均不属于我所说的“南郭先生”。$ t) K- \ @) f" f
那么,真正的“南郭先生”究竟是哪类人呢?
+ D& x# @( t3 V 真正的“南郭先生”,他(她)们通常都有 “优秀”的履历和当时在良好收入基础上装饰的外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例说,一个毕业于名校的MBA和一个毕业于不知名院校的管理研究生,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哪一位是真正的“南郭先生”?这如同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是策略大师,有许多功成名就的学生,当然也有名不副实的“南郭学生”,但和另外老师神谷子(杜撰)学生不同的是,“鬼谷子学生”就是金字招牌,刚一毕业就可以入名企、就高位。名校MBA当然比不知名院校的管理研究生更具人才竞争优势。这一种情况,主要由个人出生和成长历程的不同所决定,类似于说“出身决定人才高度”。
0 ~. |9 M' p1 M% F5 S2 D7 F 另外一种现象是,有某种隐藏资源者也是容易跻身名企并轻易获得高位的。比如,朋友、亲戚、官员、利益方介绍,行业名人之类。这种情况对企业与组织的危害可能要小一些,但和第一种情况一样,也是通过形式上的资历直接夸大其个人能力并隐藏其缺点,来构成对下一家聘任企业的损害——对他应聘的企业来说,他的简历比一般资历者的简历,会更有说服力得多,类似于说“关系决定人才高度”。
/ X, ]% M7 X+ |, G5 k! q/ f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我提醒各位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者,企业组织很难通过正常的个人背景调查方式事先就能清楚这些人的真实能力与工作表现的。相反,有趣的是,我们调查很多优秀管理者的背景,却很容易获得其过去服务单位对其过低、甚至贬损评价的信息,让实际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在老板文化盛行的企业十分普遍(呵呵,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无能者容易学会讨人喜欢术,能力强者容易招致老板与手下忌恨。, V; N. D5 A e, [! K
况且,很多针对个人背景的调查工作,通常是由人力资源部实施的呢,一旦这名调查者既不“忠”也无“能”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过于机械地理解职位描述和判断应聘者履历,结果也让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白白错过。现实的事例我不列举,但我想起明朝知名大臣铁铉,原本只是一介书生,不因特殊的历史事件,他可能永远难以成为明朝最高军事长官;而之前贵族出身者,趾高气扬的李景隆,即便是成为三军统帅,依旧不改纨绔子弟的“逃跑”本色,白白葬送了近百万正规军和时任皇帝的前程。
5 M% e; K2 P# W) `' d! r2 @ 这说明,“优秀”的履历和当时在良好收入基础上装饰的外面,均只能证实“南郭先生”的管理无能。; B. H( ? k6 U# M
当然,还有一类人应该区别开来。比如,有些人物的管理口才与财务表白均表现优异,但一旦运用至单个企业就毫无价值,可能他更适合做个财经批评家与大学管理教授,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这种职业定位上的区别,和“南郭先生”完全不胜任本职工作,是根本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