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6-8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威望
- 28
- 金钱
- 2867
- 贡献
- 30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201
- 日志
- 2
- 记录
- 0
- 帖子
- 639
- 主题
- 75
- 精华
- 1
- 好友
- 14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最后登录
- 2023-6-8
- 积分
- 3201
- 精华
- 1
- 主题
- 75
- 帖子
- 639
|
近期由于编写绩效管理手册的需要,又翻看了一些绩效管理的书籍和资料,对于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绩效管理循环产生了兴趣。
: d# P; u7 m# x- E! }9 V 看中国的专家、学者的绩效管理文章,发现他们很多人都会讲“PDCA”循环,并告诉你“P”是绩效计划;“D”是绩效沟通与辅导;“C”是绩效考核与反馈;“A”是绩效诊断与提高。也许会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是这个样子。/ H( B1 L1 Q! c- O
最先让我感兴趣的正是这个“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5 f" i$ A& l4 |7 q
接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戴明博士,如果对西方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朋友,大概都会知道戴明博士与绩效管理的渊源,因为这位大人物对绩效管理极其反感,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列为美国管理实践的7大弊病之一。如果戴明博士复生,看到这些个专家、学者们已经将他的“PDCA”循环发扬到了绩效管理上,估计就要生而复死了。: G, p' P+ w" s. |6 ^1 f
同样让我感兴趣的是,去看了一些国外(翻译,英语水平低)的绩效管理书籍,比如巴克沃等人的书籍中,貌似还没有找到“PCDA”循环的字眼【也许看的书少,孤陋寡闻了:)】,给个人的感觉,就是这个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应该就是中国“仿制”能力的又一杰作。4 s/ d% u0 y8 U2 L& @3 a1 C
当然,一眼看上去,“PDCA”这个环给绩效管理套上还真比较合适,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环当流程拿去给部门经理们讲时,往往会很被动。主要原因有几点:
" h7 o: i0 X* s7 M5 \2 H* _1、 忽略了绩效沟通是贯穿绩效管理整个过程中的事实。因为按照这个“PDCA”循环,只在“D”的过程中提到了绩效沟通,扩大一点,“C”的过程也需要,但是“P”和“A”貌似跟绩效沟通就没有多大关系了。7 z" O8 ^6 f) h+ |+ Y ~
2、 忽略了绩效监督这一个重要过程。绩效监督是部门经理关注员工绩效,收集与员工相关的绩效数据,及时发现员工绩效异常,及时沟通辅导的过程。绩效监督是绩效沟通与辅导的基础,也是绩效考评、诊断、反馈与提高的依据来源。没有这一过程,绩效管理不但叫不上管理,估计连考核都叫不上了。2 C2 a; f% H/ J
3、 重置了绩效管理的流程。一方面,对于部门经理的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只有在第一次做绩效管理时,绩效计划与绩效诊断、绩效反馈是分开做的,之后工作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做,也就是在我们在完成诊断并将意见反馈之后,就马上可以开始做下个周期的计划,这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另一方面,绩效诊断是要先于绩效反馈准备的,如果没有事先的绩效诊断,部门经理们打算反馈什么信息给下属呢?
7 \ s& Q$ T* D) H8 Z" H6 b3 p 就笔者看来,企业的绩效管理确实有一个“PDCA”循环,但是这个循环不是拿去教给部门经理,而是人力资源实施企业绩效管理时需要遵循的流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不断完善、优化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
! Z( v/ j8 ^; N. _$ ]: {' O& B5 [ 对于我们要告诉部门经理们的绩效管理循环,则没有必要画蛇添足,非得套上“PDCA”这个帽子,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借鉴下巴克沃的观点:在持续的绩效沟通前提下,从计划到监督与辅导,再到考评与诊断,最后到面谈和改进,然后回到起点再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