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0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沟通经典之开水瓶的哲理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4

听众

7795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8-8-25
最后登录
2013-11-5
积分
7795
精华
6
主题
100
帖子
371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1:3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开水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而需要留一个木塞大小的空间。如果灌得太满,木塞会被开水瓶内的压力冲起,甚至可能烫伤人体。     

待人接物正是如此。人的潜力无限而忍耐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更不该去凌辱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否则,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惜一战,像木塞一样,但不仅仅是溅起的开水把你烫伤,你可能为此付出比这惨重得多的代价。
   
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举例来说,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作响的便是会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
   
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谬误,也难以推翻。

2

主题

4

听众

31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8-13
最后登录
2009-6-29
积分
315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111
沙发
发表于 2009-3-9 16: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沟通经典之开水瓶的哲理

好,# i+ C5 [# t6 U( R9 C4 `; O 非常喜欢并支持较有哲理性的东西,& h6 k- u( p/ m; _3 T" m* i) N 这种东西是需要花心思,专注,专业以及投入才悟得出来 % Q5 w7 V' `7 p+ {/ |. h支持,望继续期待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听众

37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9-4-16
积分
37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34
板凳
发表于 2009-3-10 16:4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沟通经典之开水瓶的哲理

UP... ...

' a2 Z3 c; L* R- b

 

; l, d- n2 o5 g

Than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