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购是“智慧”的较量

[复制链接]

53

主题

4

听众

464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09-9-29
积分
464
精华
0
主题
53
帖子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4: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d+ ?% k! ?; @4 b5 ]: I: Z/ L$ h0 z& }/ Z$ C9 T
+ V4 K7 y$ L$ v7 [5 G

  回顾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几宗收购案,多数结局不是断尾收场就是打肿脸硬撑,但肯定的是所有收购的初衷都是利益驱动。

, {& M; ` ^0 @- ^6 V2 J

  在金融海啸的经济环境下,以较低的价格抄底,其所获得的价值和机会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 h( ]+ j0 d- K1 J# f: c* c

  1、 市场规模。可以获得短期内自身无法建立的市场或者渠道,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 i J, k/ B4 t i. b: S- r+ E

  2、 品牌价值。通过收购获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缩短品牌构建的时间和经历;

4 J8 i4 W. f; y4 G" Z/ A3 \) {

  3、 稳定和成熟的团队。稳定和熟悉的运作团队对于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是非常难得的资源。

" Y' h" e9 q' \5 E5 i( U0 p

  然而,纵观整个亚洲收购个案,成功的为数不多,国内更是少之又少。譬如1995年,韩国三星电子用3.77亿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五大个人电脑制造商AST,在4年后以2亿美元将其出售;1996年,日本NEC收购了当时在美国商店中成绩显赫的电脑厂商PackardBell,但也很快从零售市场上撤身而退;明基收购西门子失败、TCL收购失败等……这说明收购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分析近年的收购个案,从事件中总结教训。

+ A. H6 S: r! q. F

  案例1天上掉下的馅饼,其实就是陷阱!”——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

4 g' ~3 [/ F( w2 V

  200568日下午4,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西门子在转让手机业务,同时开出优厚条件:不但无偿转让手机业务,还自出资5亿欧元的偿还债务,向明基提供3.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成为其策略股东。如果从表面看这个收购案,明基显然捡了大便宜

0 |+ i8 j5 m3 G/ p( C( y8 j

  然后,一年后,明基宣布正式推出西门子品牌。200510月,仅仅在明基正式合并西门子手机业务后的短短三个季度内,其运营亏损累计达到128亿元新台币。与此同时,明基的股价从35元(新台币,下同)一路滑落到17元以下,总市值蒸发了一半。最致命的就是,明基接手的西门子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49月时的4.2%,下跌到了11月的2.2%,市场占有率排名也由第六位下降到第八位。原计划2005年第二季度实现的扭亏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4 f2 S3 q% x1 [4 \0 t6 @9 ] Z, z

  尽管,明基董事会可以私募4亿美元的资金,但要填补BenQ-Siemens的黑洞,预计还需8亿欧元。面临欲壑难填的窟窿,明基董事长李焜耀选择了断尾来解决可能面临的万劫不复的灾难。

! f- x: U; ]1 ~7 ~& V# O4 R

  经验总结:明基赔上了8亿欧元换来的教训,李焜耀也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幻灭,先前曾寄厚望于西门子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文化,可是并购后他发现,这个架构已经彻底老旧了。以明基的活力绝对不足以把这个老的架构重新激活。他在一篇中这样写道:那也是我生命中最暗淡的日子。用人生大赌注换来的一切光荣与梦想,开始暗淡。整个职业生涯建立起来的常胜威名,明基团队的能力,从以前的被广泛推崇,到现在开始被人质疑……”

/ v% `( |- ^- ]: x: L7 v; a3 P) Z' W

  生意就是生意,经商者必须深谙商道。其实,明基的惨败就是面对巨大的馅饼诱惑忘却了生意讲究互利,不能靠赌注获胜。大利的背后,就有可能是大陷阱

0 r# B$ o& Y2 m+ F

  案例2蛇吞象,亏损来自难以消化”——联想收购IBM

7 A9 O* p/ `4 s Z q. b

  200551,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对于联想来说,这次交易可以使其迅速成为一个关键产业中的全球性公司。它由此进入个人电脑的全球市场,一夜之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的电脑制造商,位列全球三甲。它还独享IBM商标的5年使用权,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此次收购,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人们形象地将联想收购IBM比喻为蛇吞象

# i2 V4 f' i+ ^

  那么,蛇吞象是否带来了预期效果?时隔几年后,新闻报道柳传志重返董事局,鼓舞团队士气。在2009 2月13,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了联想董事长柳传志。专访中,柳传志亲口道出了联想亏损的根源所在,其中收购IBM,留下消化不良后遗症——联想是原本是块肥沃的土地,田水充足,种植作物生长良好。而收购IBM之后,田地扩大了,这就需

( t4 f: e, j) A( x8 |# p$ p

  要要把原来地里的田水和肥料均分到大田地里面(即新联想),于是出现了田水肥料不足的问题。

: L1 w0 l) l/ e# b+ O

  经验总结:尽管,联想在不断修正着对IBMPC的认识,修正着对IBM文化的膜拜心理。比如改组经营团队,提前终止IBM品牌的借用,直接推广Lenovo品牌,联想确定在全球复制联想中国的双业务模式等。现在的联想不但因为消化这次收购而亏损,而且并没有真正实现走捷径而实现国际化目标(总部搬回了中国)。面子肚子不可能两者兼得,这就是经商的现实。

, g& X) I# W$ J' [, u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3 y2 Z5 f5 V$ b' T

  收购的价值也是收购的风险。柳传志在谈到联想收购IBM时也认为在全球化并购中存在着三大风险,第一大风险就是关于品牌的风险,市场的风险。尽管,IBM是一个好的品牌,但是换了东家,客户是否还会保持原有的忠诚度,继续购买产品;第二大风险就是员工的认同。收购回来的企业,包括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员工对企业都寄予了期望,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一旦更换了东家之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不会快速建立起来。第三大风险就是跨文化整合。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就好像不同背景的人需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在具体的决策上,往往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具体业务中决策中的种种问题。李焜耀总结明基失败时也这样写道:亚洲的消费型、成长型品牌,要收购融合一个欧洲汽车文化式的老品牌,困难超乎想象。一个是快速、弹性、机会型,一个是稳健、规范、完美型,双方的企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相差太远。如果将这些收购个案归因的话可以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

" {' O) _: P0 n8 A

  第一、智慧失败。就是企业家的心态与经营智慧问题。收购中,企业是基于量力而行还是抱着豪赌心态。老子在《道德经》这样写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而以有以为也。老子总意是告诫我们,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浮华。

) O" n8 L/ j7 v6 ^% T

  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而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并将杂志中插图-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让他儿子去拼,并告诉孩子如果拼好这张地图,就给他25分钱。 牧师原以为这样会儿子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孩子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孩子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 t) H2 G" j4 f- d" Z- b! X3 t: |" w

  其实,用这个故事来告诫我们这些纵横驰骋的老总似乎有点小儿科。但回头再看看腾中重出手收购悍马,我们不禁要问其目的是出于战略需要,还是赌徒的兴奋?这其实映射了中国企业家的成熟问题。 在这场成人的博弈游戏中,智慧或者说心态仍然是第一位的,但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的企业家需要培养建立宁静致远上德智慧和心态。

5 u) |& C% Y0 g. \4 m

  第二、 战略失败:收购相对于企业发展战略来讲,只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的手段。在金融海啸中,企业都认为是抄底的好时候,但很多经济研究人士都一再提醒企业要注意区分战略性并购投机性并购。我们也可从奥巴马的救市计划中看到,美国政府作为通用的最大股东,整合的是通用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这就是战略,而不是投机。

( T, }' k# t) @& v* H. o; B) {( q9 ~

  第三、 资源失败:自诩艺高人胆大,因而冒进和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缺少考量。企业控制力是第一位的,明基收购西门子的失败个案,其实就是资源失败。此外,收购的三大风险,文化的认同更是一个难度大价值资源整合。从目前国内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驾驭内外资源能力来看,笔者认为企业仍需要潜伏修炼,否则收购回来的庞大资产将成为脱缰之马。

' U) z3 y: V: b8 K. o$ Q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未来的几十年里面,民企的发展无法完全脱离企业家个人的影响,因而企业家的成熟决定了企业的成熟和发展。因而,如何以上德来面对收购还是其他经营活动,才能长袖善舞

8 S# i9 L, {% E5 g& r; |8 @

——文章来自李玉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