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n+ ^: ^7 Y1976年12月10日,祖籍山东日照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了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典礼上,这位出生于密西根大学城的美籍华裔坚持用汉语发言。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想起来仍然令所有的中国人感动。 2004年11月,丁肇中受我国南京某大学之邀到该校做报告。在报告会上,学校的许多学生都向这位科学巨匠踊跃提问。在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丁肇中对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尽自己所能认真地予以回答。丁肇中认真的态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提问兴趣,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上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丁肇中坦言道:“不知道。”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又问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丁肇中依然认认真真地答道:“不知道。”又有一位学生起身问这位物理学大师:“您可以谈一下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吗?”丁肇中依然像回答前两个问题一样神态自然却又十分认真地回答:“不知道。” 在这位对物理学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科学巨匠连续说了三个“不知道”之后,报告厅里的所有师生不再有人站出来提问,刚才还气氛热烈的报告厅内一阵沉静。片刻之后,报告厅的各个角落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出一阵阵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好长时间。 让我们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该校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其他会议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实在算不得深奥和古怪,甚至算不上新颖。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丁肇中为什么会用“不知道”三个字来回答呢? 认真想一想,这样的问题确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使是对物理学有着深刻研究的丁肇中博士也无法给予提问者一个精确的回答。可是,他完全可以用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敷衍过去,在那样的场合是不会有人与他较真的。更何况,在那些敬仰他的大学生眼中,他的回答无论是敷衍还是搪塞,都相当于金科玉律。 然而,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很多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是基于对科学和做人的认真,丁肇中才勇于在那种公开场合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对丁肇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说“不知道”对于丁肇中来说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还是在重要的学术交流会上,或者是在种种报告会或演讲会上,对于自己不清楚或者不太了解的问题,他都会坦然地说一声“不知道”。他不会顾及所谓的“颜面”,他只是坚持中华民族的一条古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过来想,如果不是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丁肇中可能也不会取得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不知道”,这实在是一种不简单的勇气。正是因为具备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和过人的勇气,“大师”才能成为“大师”。而那些明明不知却故作深沉、佯装无所不知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伪大师”罢了。 语丝感受: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高潮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知道,才是知道,才是进步的条件。孔子还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真正有天赋,为上者甚少,我们普通的是只要知道困而学之,就能成功,就能有一个新的境界~~~
5 p( K) A' E; C6 t/ Y
( J2 @3 a, V( H% D; Q& `& G
; D% d5 K N% L& A3 k.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