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7-2
- 注册时间
- 2008-4-29
- 威望
- 0
- 金钱
- 7102
- 贡献
- 1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21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603
- 主题
- 653
- 精华
- 6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4-29
- 最后登录
- 2009-7-2
- 积分
- 7218
- 精华
- 6
- 主题
- 653
- 帖子
- 1603
|
[align=left]许多中小型成长企业往往有这样的怪现象出现:企业内几乎每个人都忙不过来,但就是整体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找出原因,不知该如何改善。本文告诉你该从何入手寻找病因。
: ]. K4 H) d. ?: r- ? 一、流程不完善" Y1 Y* O9 X9 k9 i0 e0 a5 w4 _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和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 F4 l4 x; h0 G 首先要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总系统、各支系统、各细支系统,以及末梢系统。因此,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是否闭合,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还应该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版化,流量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
/ w$ \8 f/ M' w+ y 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程上流的是什么内容。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优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现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也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以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原因是流程上流动着企业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即员工的行为方式,流动
) w$ B0 r K9 k0 o: P' ? 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 + C, G, O9 O1 {! Q7 y& D1 _
二、制度不支持
0 N1 T# T, v$ z2 Y6 E m) g# [ 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就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怀:过于严格了,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过于宽松了,约束力又不够。 w$ Q* b, W: C" h+ O1 v
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此外,还应关注流程上流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为乱流?6 h) Z8 d7 y: L3 d# s: D
三、监管不到位/ t* C% \0 k- a% |2 K1 C* J @1 s
即便企业有很好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甚或组织架构太复杂,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如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监管无力,导致不知道大家都在忙什么,是否忙得对了,乃至是否真在忙;如监管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和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甚至促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忙;如身处高位的人没有被监管的意识,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那么监管力量也将大大削弱。
; D: j( C3 i9 f5 r* I四、技术不匹配
: }+ {1 f# A6 x 大家都很忙,都喊累,但整体效率不高的第四个原因是管理手段问题。正常情况下,管理手段落后会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制造业里最明显。同样是电脑,286和奔腾的运行速度和工作品质是天壤之别;同样是信息传递,宽带和拨号上网的速度也有成倍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设备落后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而情绪是相互传染的,进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5 s2 B1 w5 ]; v* ?) s5 X( K1 J
( H3 s7 ^/ T) n0 C* _" U
但是,如果技术手段太超前了,也会限制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企业环境不支持设备的运作,影响设备正常工作能量的发挥。因此,可能放着高级设备反而用不上,或用时又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率,而且在与其它流程环节对接时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4 `2 ^: Q% }, _( k0 p
同时,管理技术手段不仅要与企业的实际环境相适应,而且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如果企业内部的局部工作效率高,但与之对接的外部环境的工作效率低,大家就只能处在无休止地无奈等待之中,必然工作效率也会随之降下来。
6 V/ r- W: @8 K- I 五、员工素质不高* t& c* ^+ _; \+ N5 o5 _
很显然,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什么是品?品就是员工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职业道德。什么是质?质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自然属性,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智慧、资源等。而其中的职业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1 ~) T/ s2 C; _
有些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与企业员工的品质有关,尤其与质有关。一个质地很好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3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布置同样的工作,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力,却一周后才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仅从花费的时间量来说就有7倍的差距,更不用考量质的差距了。但在长期平均思想的支配下,员工之间显然不可能有7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质地优秀的员工会逐渐流失,沉淀下质地一般的员工。留下的员工虽然职业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很低下。* @" j- c' v b# x" ]
六、主管能力有限$ O0 q* G; J6 U% [% Y4 S" F" m0 b
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尽管大家都十分忙,但由于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篇,不会在战术上指挥调度协调,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造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失败肯定是必然的。; i' o$ w7 k: S3 r% k
作为主管,尤其高级主管,千万注意不要让员工无为的劳作,要知道你的一个指令将会传导到基层,各级员工都会为你的指令而忙。如果忙了半天没有效果,是无为的劳作,甚至是负面的劳作,若领导者又不敢承担责任,试想其结局会如何?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员工也就疲了。然而又不能违抗命令,怎么办?员工就会兵来将挡,你有千条令我不行,我就自扫门前雪。结果大家都在忙,其实是各忙各的,是装着忙的样子给上级主管看,一级*一级。
. ?! f: M( v0 P/ @* i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令夕改。作为企业主管,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力不够,或耳根子软,做了决策发布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好,想修改决策,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导致随意文化滋生。刚开始下属对此不舒服,时间长了摸准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风格,尽管上司发布了命令,又估计上司会修改指令,于是就开始佯动而不真动。结果上司看见下属在动也就心满意足了,可就是迟迟不出结果,没有效率。
% d0 \# ^, H; m7 o2 K0 d, X 七、文化导向有误
9 E0 d3 d: \/ v9 W7 a" b3 t8 v& V7 }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影响着企业整体的效率。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那么尽管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个人、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效率也高不了。更为严重者,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影响自己,于是制肘他人,甚至使绊儿。3 R1 `6 ^" u* e, Q! g4 c, c0 K/ Z
如果企业倡导“忙”文化,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特别明显。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家闲,员工一闲,老板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不问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而只看是不是在忙。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去表扬忙的员工,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殊不知,员工之所以加班,大多是因为质地不行,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而有的人,就爱下班干活;更有甚者是品的问题,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结果老板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下面就必然会为忙而忙。结果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忙而无效。* f J* c2 ^. D8 c' F P. q* w
所以企业应改变“忙”文化,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细化,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任务,把关注形式转变为关注结果和过程相结合上来。但也不能走上另一极端——只关注结果,以致出现为结果而结果的现象,那会导致更恶劣的企业文化。
3 ~5 _2 W; J7 }: c# j
: l7 Q, P3 f5 { J0 `- x[/al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