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6-24
- 注册时间
- 2003-3-8
- 威望
- 0
- 金钱
- 1122
- 贡献
- 35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15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18
- 主题
- 48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3-8
- 最后登录
- 2010-6-24
- 积分
- 1157
- 精华
- 0
- 主题
- 487
- 帖子
- 718
|
拿韩国三星电子的成长史与中国一些IT企业进行比较是有趣的。. `- b1 _$ o3 Z7 f: f7 \# J% I
据最新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文章《The Samsung Way》介绍,三星是品牌增长率仅次于星巴克而居世界第二的高速发展的企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它负债108亿美元,6年后它的负债变成了14亿美元,它的边际利润率也从0.4%变成现在的12%,这是神话般的改变。- z! v! P) C! s* Y% o* g5 @" P
! b) f! A' W! a% j* s2 N 坚韧的国际化" O7 r3 t# P; A5 U
神话最重要的部分是三星的国际化历程。实际上,在三星集团复苏的1998年,三星集团销售的也是一些低端产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一些电子产品。当时,三星像中国彩电厂家一样打价格战,仅仅只是为了多卖出几台电视。, Z. L2 z' B" L C" y9 `- W
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尹钟龙(Yun jong Yong)说,三星的国际化秘诀就是,砍掉不赚钱的就是最大的节约,而研发型生产是背弃低端的最好方法,尽管国内的竞争者暂时会抢走一些份额。) m8 K0 e, I7 v# d1 e* b6 |& v
三星国际化的第一步感受到成本压力。比如,在生产低端电视方面,中国成为电视机的全球生产基地,而老对手日本企业也纷纷实现了产能向中国转移,因为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电视机全球价格5年来下跌了30%。三星集团几乎没有再做27寸以下的电视机,而三星电子的YUN是个冷酷的成本管理者,他削减了24000个雇员,减少了30%的薪金支出,出售了原三星20亿非核心业务。( |7 q+ D% u, \; r) c4 i
第二步是突出三星电子主业。尹钟龙的目标是:三星必须是电子行业的老大。而从SONY美国公司的CEO Oh Dong Jin每周都要求属下报告三星电子的情况看来,三星这个目标并非不切实际。三星电子的核心业务其实是内存芯片,并不是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实际上,今年一季度三星业绩下降41%,主要原因就是内存芯片价格下跌所致,导致了尽管销售80亿美元,但利润只有9.42。而有趣的是,三星第一季度手机的销售从9.3%的市场市场份额上升到10.5%的份额,今年一季度手机销售量是1300万部,而去年第四季度手机销售量是1160万部。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三星主业突出的决心,“即使三星的芯片价格下降,我们仍然要继续做大芯片。”中国三星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强调,“尽管三星也是个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企业,但只有在芯片生产上有优势,才能在余下所有的产业链环节有成本控制的优势。”/ L- q6 @' A+ {1 g4 p
据透露,近5年来,三星已经投资于芯片的R&D190亿美元,遭遇到今年的芯片价格低迷,三星仍然追加投资5亿美元在美国德州AUSTIN芯片工厂,其中用4亿元更新两条128M和256M的生产线,同时还准备生产新的1G内存。“我们对芯片的肯定就像三星对软件的否定一样。”这位业内人士说,“我们对于具有坚韧的电子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芯片从不含糊。”据悉,三星电子目前一半利润都来自于芯片生产。
, ^* ~" R, M' Y( U3 p4 m9 Z 尹钟龙认为,“国际化必须是坚韧和自我掌握的。”所谓坚韧,三星必须在制造能力上获得强大的地位,而自我掌握则是对这种能力合乎时宜的运用。三星也曾错误地在1997年购买了AST技术公司,结果不得不花7亿美元进行冲销坏帐。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三星没有足够的制造业经验和能力消化它。; |" M# L' A/ a8 q) X, V
三星对芯片的热爱对了吗?至少从现在看是如此。据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三星电子目前90%的成本来自于芯片,但投入的侧重也使三星完全控制了DRAM芯片的市场,在新兴的NAND FLASH芯片市场中占有55%的市场份额,目前这个市场的价值大约为20亿美元,预计2005年 NAND芯片的市场容量是70亿美元。3 i1 p* u& \) E
无论如何,三星国际化之道第一条在于,三星知道制造能力是重要的属性,而占据生产链的高端环节,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属性。
. p' t5 {( U. y! C 5 z* P/ k6 O! j. A5 v
本土化中国
% n. c0 _! R6 ]; b, D 三星在中国发誓要在数码产品和数码集成产品,包括家电生产、显示器生产、手机生产、数码电视生产等方面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三星希望2005年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由目前的40%达到70%。要完成这些目标,“首先依托的正式三星强大的制造能力本土化。”4 [4 ]- ?* O! x' C) @9 A4 a/ m
一位资深的IT人士对记者说,中国的产业制造能力其实是最薄弱的,“只不过世界工厂的虚名和简单的加工订单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在大陆,你很难想象台湾鸿海这样的企业——专门做OEM,相当于一个产业链里的生产车间,竟然把没有自己牌子贴别人牌子的OEM做出了品牌,几乎大部分品牌厂商都找鸿海做加工制造。0 ^* t5 k1 G6 u/ D" W# u! R- a9 w
三星在6年来的各个阶段便像是产业链里的完美的生产车间。生产彩色滤光片的著名厂家日本的Sumitomo的总裁Hiromas yonekura说,“三星的惯例是从我们这里购买一半的需求量,自己生产一半,然后对比彼此的高下,这是他们竞争的天性所在。”三星的研发要素投资要占收入的三成,而TCL、科健在这方面的投资不到5%。 9 {( u3 [+ ?% ]5 Z& Q
像TCL这样的企业更热衷于海外销售渠道的本土化,TCL陈足华介绍,“TCL移动与东南亚当地经销商运营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三星则更着重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本土化,三星的手机整体平均价格为191美元,诺基亚的平均价格为154美元,摩托罗拉的价格是147美元。三星的手机或者记忆芯片价格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7%的原因在于,三星60%的记忆装置是本土化定制化的(如专门为DELL生产的服务器,为微软XBOX游戏机生产的电子方位仪)。# y1 ` M$ ?. y6 F' H9 ]
老实说,三星进入中国,中国本土化的销售网络增长是最慢的。中国三星人士指出,中国三星甚至曾将其主要销售网络从中国25个大城市收缩到10个城市。而中国三星在制造能力本土化方面却增长迅猛,明显一点,三星在使用中国人力资源上非常积极,“英文族到处都有,哈韩族、韩语族必须来自内部培养”。2002年韩国三星集团在华投资累计已达23亿美元,三星计划在2005年以前实现中国市场销售额每年增加20%,2005年达到145亿美元,“相对投资来说,我们首先缺少的是本地人才的供应”。9 c4 a! W, u4 @( }
“从一开始”,中国三星人士介绍,“三星主要是把生产线端到中国来,因为政策原因,同时也是想理顺产业链关系。”但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导致了三星必须走“当地完结型”之路:必须将研发、生产、销售整个完整的体系放到中国。根据大韩商工会议所对213家汉城地区制造商的调查,44.1%的企业已将生产线外移,33.8%的企业正计划外移;而外移地区以中国所占比重最高,为65.2%。“竞争的结果总是从终端产品开始,但决定能量却来自上游。”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所有的竞争压力都挤压到终端,而只有发达的整体制造能力才形成“求异争先”的风格:即产品要独特,同时要早于中国同类产品面世。这样才不会让三星电子不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 y( b4 W9 t* K* { {6 e3 o
三星的尹钟龙最新的心得是“生鱼片理论”,大意是,鲜鱼首先应该送往日本生鱼片店,因为生鱼片店给出的价格最高,如果鱼耽搁了一天,价格就要跌一半,送去低一级餐馆,如果再误了一天,价格只有鲜鱼的1/4,只配做干鱼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理论是基于定制化生产和快速生产的反应能力,而中国最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个性化能力是销售能力,“基于生产的就是三星之道的生鱼片理论,基于销售的就是大混战价格战理论,后一个理论将属于中国的手机厂家。”
/ ?& ?8 i6 [2 S# v0 i t: N! w" k 科健和TCL都曾经向记者表示,在海外营销上,国产手机可以借鉴韩国企业的营销经验。是的,也许营销经验很容易扩散,但有些东西却并不能轻易拷贝。 c- A( |& d$ D-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