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销商战略转型六大方向

[复制链接]

53

主题

4

听众

464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09-9-29
积分
464
精华
0
主题
53
帖子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7:1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6 _7 b' q2 J8 M) T: f# P3 t, J) y& X7 }. Q7 W' H8 a7 W9 |1 ~% z% e) c, N2 J' |" H7 T1 S( N4 X/ r
. O q; `$ b2 W) D. L

  前有狼,后有虎,受厂家直营和大型商超迅猛发展的双重夹击,在各大中城市,许多传统经销商营业额和利润的下滑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 v% S `' _: l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销商战略转型是对过去经营模式的反思与否定,企业必须重新定位,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经销商战略转型共有六大方向。

: V( Q9 w3 I8 T+ l$ C7 Q4 u) f

  方向一:专业化――专业配送商

: A- p& C ?/ }" M

  理论上,经销商作为流通产业中的核心成员,对上游厂家而言,具有仓储、配送、融资、信息反馈、各类产品汇集、厂家销售力量的延伸,售后服务等多种功能,但是,实务中,为尽可能掌控渠道,厂家的销售队伍往往主动承担经销商的销售功能(如与零售商谈判,产品进场,陈列,订单获取、开展促销活动等)、信息收集与反馈(训练有素的厂家销售队伍本身就有市场信息收集的责任)、售后服务(一旦出现消费者的投诉,厂家比经销商更着急,更责无旁贷)。

, o- L) ~/ X0 {

  而经销商的当地仓储配送和融资(资金垫付)功能,因为距离遥远、直供成本过高、配送时间受限、资金规模限制和收款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绝大多数厂家无法越俎代庖,这是专业的渠道配送商特有的优势,也是这类经销商生存发展之根本。

( J) `4 t' n# i# D( S

  为牢牢掌控市场和渠道,宝洁、强生、雀巢等欧美公司往往在经销商处设专营销From EMKT.com.cn售小组,由厂方代表全面负责管理。只要经销商有充足的资金,足够的仓库和运力,其它一切销售批发事务都由厂家包干。

' c# i: S. P- @9 `. G

  即便是一些厂家直营的商超,受配送费用和时效的双重制约,许多厂家仍不得不请求当地经销商代为配送,并给予有一定毛利的配送费。

- ^/ c9 E5 V6 H% D

  厂家KA直供,的确大势所趋,但沃尔玛、家乐福、物美、北京华联等门店遍布全国,如何及时配送?除了可口可乐、宝洁等个别设中心仓库的大公司外,其他公司唯一的解决方法即寻求门店所在地经销商的帮助,代配送费用一般3%-8%不等。

! T9 T, t" |/ c i8 ^* b9 M: J

  定位于专业的配送商,有管理简单、生意稳定(坐享其成)等优点,对一些有充足的资金、经营能力有限的经销商而言,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最好能争取与上游品牌厂家合资经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但是,专业配送商的别名是高级搬运工,企业的规模和利润都比较有限,经销商们赚的是辛苦钱血汗钱,对一些积极进取、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强的老板们而言,此类战略转型过于简单,且可能难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或许更需要的是一体化/多元化的转型战略。

0 J: c; V6 o& j/ M

  方向二:专业化――专业渠道商

/ d( y" e3 m8 q3 x0 S6 n8 C

  传统经销商的客户一般是当地各类零售店,但现实趋势是这类客户要么厂方直营,要么受KA卖场的冲击,生意日渐萧条。那有没有特别的销售渠道,只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有足够的销量而厂家的销售力量又难以顾及的呢?

4 z% M8 ^5 T( m; n0 S) s/ [

  在快速消费品产业,校园经销商、餐饮渠道经销商、娱乐场所经销商、(铁路、汽车站等)交通渠道经销商、福利团购经销商等特殊专业渠道的经销商就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 \2 X" e I. }& Z: c- C0 J+ t. D

  在face-face以组织为销售对象的产业里,如软件、办公用品等,有政府、教育、金融、电信等特殊背景的经销商就备受厂家的欢迎。

$ L% v" \; `* A8 j6 o

  作为专业渠道经销商的优点很明显:与专业客户关系密切,厂家难以过河拆桥,有稳定的销量。但缺点也明显: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很难进入这些专业渠道;为维护客情,一般需要昂贵的交际等经营费用;经销商的产品价格透明度要低,毛利要高,否则企业的利润难有保障。

' C$ ~4 d3 Z. w& K v5 a$ n( ~( Z5 A

  在当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普通厂家的销售人员很难建立。如果传统经销商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并注意维护,专注成为特定的专业渠道销售商,必将成为特定产品厂家追逐的对象。

- a4 V- |6 n' K5 |

  方向三:专业化――专业售后服务商

& B+ j, R3 L( M/ u/ I C9 e

  在家电、IT、数码通讯产品等领域,随着苏宁、国美等大卖场的发展,厂家的直供,网上B-C交易的兴起,许多经销商消亡,而坚持下来的经销商因产品批零差价的缩小,王小二过年,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 a# V/ M1 q8 h2 V$ A4 W8 e

  其实,家电、IT、数码通讯产品与快速消费品不同,在销售价值链中,售后服务不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能够给相关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只要产品过了保修期(以及保修期内的意外损坏),什么零件价格、人工费用都由服务商说了算,其中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9 H+ U+ w* n$ n5 i' K+ ^5 y* J

  虽然一些一线品牌如联想、海尔等在各大城市自建售后服务体系,但是更多的品牌综合考虑管理和成本因素,将售后服务委托当地的经销商或第三方。三星、飞利浦等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售后服务都外包,一些二线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更不必说。

1 f2 W- O" M( D. J

  二十一世纪是家电的年代,数码的年代,IT的年代,移动的年代,其售后服务的市场价值不小。在此领域的传统经销商如果能够成功战略转型为家电、IT、数码等产品的售后服务商,虽然赚不了大钱,过过小日子不成问题。

; }: s. r: V: y- g) d

  华东某相机经销商去年果断战略转型,成为三星、佳能等相机的特约专业售后服务商,月盈利远高于过去。

& X/ A& x3 X- V& d

  传统经销商转型为专业售后服务商的优势在于:与上游厂家关系良好,在相同条件下,容易得到厂家的授权;有专业的顾客服务意识,与技术出身的售后维修商相比,更能够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尽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维护厂家的品牌形象。缺点在于:售后服务的专业技术力量不够,需要组建全新的售后服务、维修队伍;受制于厂家等。

+ n' F( {+ _# p) X' x, Y# j3 g

  方向四:前向一体化――零售专业店

1 m, [+ f2 a' @4 w! n

  经销商与零售商同属于流通产业,经营管理有许多共性,如注重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一些奋发图强的经销商一旦完成了原有的资本积累,比较容易的战略转型即前向一体化――自己投资开零售专业店。

y0 f3 T ]2 s# H5 h" M# q" E4 M

  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国美、三联等本就是家电经销商出身,浙江、广东等许多县市的超市幕后老板是当地日化、食品类的经销商。

* }! J0 {9 _6 ]4 J2 k# [

  但是,毕竟区域经销商的综合实力有限,在国际性全国性KA的夹击下,现代大卖场所到之处,区域性商超纷纷败北。

. [7 r9 |* @# U

  现在,经销商转型进军普通的超市显然不明智,不过可以进军专业零售店(根据欧美零售渠道的演变历程,未来的零售将是超市、百货和专业店三分天下)。例如,日化经销商可投资专业化妆品体验店,婴幼儿产品经销商可投资婴童用品专卖店,甚至食品类的,音响类的等都可以建专营店。杭州思美是许多日化产品的经销商,旗下的思美化妆品店在业界就颇为知名。

3 t/ d% B. i; G

  经销商投资专业店有商品供应充足、商品毛利较高、成本和库存管理经验共享等优势,但同时可能因为选址的失误(选址是零售业态成功关键中的关键),忽视店内购物氛围的营造(习惯于在简单环境中办公的经销商往往不太重视店内的环境设计)以及日常营运管理不专业等因素影响,前向转型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不少风险。

7 t, @0 G& f4 [ q2 U0 A

  方向五:后向一体化――品牌运营商

$ Z8 E' d" N3 Y

  创建自有品牌,成为品牌运营商,争夺最有利润的产业价值链环节,这是最具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战略转型。

6 N& K5 i2 K% ` O; n2 u4 r

  娃哈哈、养生堂、金六福、神州数码等著名品牌企业都是从经销商战略转型而来。义乌批发市场的老板们,为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最近几年,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甚至收购品牌,如原驰名商标霞飞就落入义乌经销商之手),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部分企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5 K u; {1 B5 @2 q/ p; ?

  许多经销商,一旦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往往有后向一体化贴牌生产、运作品牌的冲动。实际上,经销商运作品牌的确存在许多优势:熟悉行业经营特性,容易了解顾客需求,行业人脉资源丰富,部分销售网络共用等优势。如果经销商决心自建品牌,则应迅速行动。抢先是营销第一法则,行动越晚,有价值的细分市场越少,企业运作品牌成功的概率也越低。

c4 T" e! o1 E# v7 N

  当然,从流通业到品牌运营,企业管理更加复杂,对创业者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要求也高,不过,他们可以运用专业咨询/策划公司以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

8 O& R. _$ B4 q, [

  方向六:多元化――跨行业发展

) e' e* k# f0 C+ Q2 }

  这是最无奈也是最冒险的战略转型,在如今内忧外患的经济转型期,尤应慎重。

* y$ b- T' F* q' j* M E

  经销商的发展,一方面受渠道变革的冲击,另一方面更受自己经销商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如果经销的产品已经步入衰退期,相关市场需求已经越来越少,覆巢之下哪有完卵,什么专业化,一体化都失去了市场基础。

: }) H; L& Y# U+ b" S* P2 L& f# H

  经销商必须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自己经销领域内各类产品的前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应该果断彻底战略转型,发展其它产业。最近几年,在华东地区,许多在经销领域淘了第一桶金的老板们,投资房地产,投资各类餐饮、娱乐休闲服务业,日子过的火火红红。

* X; I8 ^- |/ I4 i" x ?9 v9 G- h

  总体而言,如果经销商本身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相对有限,且目标也有限,比较务实,专业化(专业配送商、专业特殊渠道商、专业服务商)是不错的战略抉择。

, w, M5 O3 U7 Q! E s

  如果经销商自信综合能力比较强且目标远大,积极进取,前后向一体化、多元化转型战略都可以考虑,毕竟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少见的快速发展年代,在许多细分市场里尚有许多商机。

# K5 B% n+ t" \/ x

  与其如温水里的青蛙在等待中消亡,不如主动去寻找新的奶酪。经销商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对方向,果断的战略转型,相信成功一定会继续。

——文章来自罗建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