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8-30
- 注册时间
- 2008-3-24
- 威望
- 29
- 金钱
- 20585
- 贡献
- 11367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198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387
- 主题
- 761
- 精华
- 11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3-24
- 最后登录
- 2018-8-30
- 积分
- 31981
- 精华
- 11
- 主题
- 761
- 帖子
- 2387
|
有一家国有企业投资1000万到莫桑比克买矿权,结果血本无归。既然是集体决策,自然也就是集体免责,最后就留下一句话:这1000万算是我们花钱买了教训。花1000万买来的教训一定很宝贵的吧!可是,一年不到大家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随后这家公司又在越南把同样的错误一模一样地犯了一遍。
我想各位朋友也一定好奇,1000万买回来的教训怎么那么不值钱?如果是花1000万买回来10辆宝马,这些宝马会被遗忘在仓库的某个角落中吗?
显然不会。一位知情人士跟我说。因为宝马坐着舒服,而那所谓的教训每次提起,就相当于戳人家的后背。反正已经在账上核销了,继续抓住辫子不放,做人有些不厚道了吧。
此话也有道理。那家国有企业规模不大,属地方国资委管理。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而且大家都是职业经理人,自然用不着太较真。最后企业领导给上面写个报告,做一下集体检讨,这事也就过去了。
如果这事换成民营企业,该是如何呢?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老板自己犯的错误,与上面讲的一样,就算花钱买教训了;二是,下属主管犯错误,责任人被骂的狗血喷头,然后收拾铺盖走人;三是,“我亏了那么多,我能捞回来多少?”
这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既然做企业难免错误和挫折,“花钱买回来的教训”就应该成为一种财富;既然是财富,就值得我们关注其回报率。比如在此前的IBM例子中,主管的决策失误导致了1000万美元的损失;这1000万财务上的损失,同时成为了企业学习的财富,因而我们就可以用“挫折回报率”来衡量这1000万的财富创造了多少价值。
显而易见,这不像ROI或者ROE那样容易衡量。直接的财务投资,将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而形成为企业的能力,比如生产能力、研发和营销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然后通过这些能力创造价值。
而“挫折回报率ROM”说的是失败的教训转换为企业的无形知识和经验,促使管理层和员工做出更多正确的决策,做出更富价值的工作,进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比如在一家企业,由于错误的信息化实施策略导致了100万美元的损失,但是企业并未因噎废食,而是通过总结经验潜心研究,最后找到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路径,致使第二期200万美元的信息化投资取得了圆满成功。按照常规的估算,这200万的投资可以节约供应链总成本150万,实际上由于正确的推进策略,使得成本节约超过了250万美元,这多出来的100万收益就可以看作是前期挫折的经验所创造的价值。
当然,这种算法也有问题。首先是150万的总成本节约是多种管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全部记在信息化的功劳簿上是否合适;其次,是否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多创造出的100万成本节约就归功于前期的信息化教训。所以,如果一定要算出个一二三,肯定会误入歧途。
让我们回归到“挫折回报率”的原点。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方法,让大家关注“挫折”这笔财富能给我们带来的回报。这笔“挫折”投资其实就像人力资源投资以及信息化投资一样,其收益难以量化。难以量化也需要去关注,毕竟企业管理中95%内容都是难以量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