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69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复制链接]

985

主题

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4-5-17
最后登录
2016-8-25
积分
94427
精华
7
主题
985
帖子
3621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7:0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昨晚央视二套播出了北大一位医学教授在入住北大第一医院后,被一些没有行医资格的在校学生治死的报道,看到死者的丈夫(北大光华学院教授)的含泪控诉,心中热血澎湃,差点冲出门去一把火烧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时报道还指出北大第一医院在此事故之前,已经发生了二起,没有行医资格的在校学生医死病人的事件,两起事故中一位死者因为牙龈出血、一位因为感冒,如此小病却都是又去无回啊!更客气的是事故发生后北大第一医院竟然篡改病例,妄图推卸责任,其中篡改最多的病例中竟有136处,真是骇人听闻,,抛开医术不说、这医德又何存啊!这哪是救死扶伤、这哪是白衣天使啊,难道现在天使去了地府,阎王爷和索命小鬼换了白大褂为新的制服吗?北大自己的医学教授却冤死于自己学校的医院,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吗!
   啊!伟大祖国的首都、皇城根下、有着近百年建院历史、全国三级甲等医院、自称全国最好医院的北大第一医院,竟又如此不负责任、草菅人命,难道真是中国人多死几个人没所谓吗?那些卫生医疗监督机构、那些医院管理者又都在做什么?吃大便吗?
   我的心中已有了阴影,以后再去医院,迈进大门的瞬间,我会深吸一口气,想着刘胡兰、董存瑞,抱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往前冲,想想还是算了与其花钱叫那些小鬼折磨死,还不如挥刀自宫、自行了断来的痛快,在这起事故中医死人的骨科大夫于峥嵘事隔几年后,现在竟然成了北大第一医院的主治大夫,真是觉得可笑,算了,以后国家执行死刑就别费大功夫了,直接叫这位于峥嵘大夫去看看得了,准保不会死两次。
   昨天第一次吃安眠药,快点睡着,我怕我去防火!

985

主题

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4-5-17
最后登录
2016-8-25
积分
94427
精华
7
主题
985
帖子
3621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11-5 17:0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亲身经历,谈谈我去北大医院看病的情况(转自天涯)

老婆的膝盖碰伤了,一直疼。拍了核磁,带去北大医院挂了个骨科专家号,当时那大夫看了片子就说是半月板损伤,还指着片子上的一处说,看就这里。说做个手术切除一部分就可以了,当时就叫我们去约手术。    后来幸亏听人介绍去了北医三院,第一次去挂了普通门诊,运动医学科姓杨的大夫,看了片子就说半月板没事,“好的一塌糊涂”,态度很好,还主动留了自己的手机。    两个大夫说的不一样,自然不敢轻易作手术。后两次都去北医三院挂了特需门诊,一次找的田,一次找的曲,都是知名的老专家,两人说法基本一致,半月板的确没事。    现在老婆的膝盖也好了,要是真做了手术那还不得悔死。      总之: 1.骨科别去北大医院,去北医三院或其他专科医院。    2.看病别只听一家医院,一个大夫的说法。多比较比较不同大夫的说法,自己的病自己决定怎么治。(我现在挂号都是一次挂两个人的,两本病历,看看大夫的说法有什么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

听众

27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11-17
最后登录
2016-1-30
积分
273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57
板凳
发表于 2009-11-5 17:1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美女管理员很冲动啊

噢,对不起,是很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9355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7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05-8-14
最后登录
2021-3-31
积分
935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172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9-11-5 18:1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我现在每到医疗都感觉是地狱,医生几个不黑的?不黑的也会被排挤。哎,这社会就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5

主题

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4-5-17
最后登录
2016-8-25
积分
94427
精华
7
主题
985
帖子
3621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5
发表于 2009-11-5 18:4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 3F 树上的伯爵 的帖子

东西买坏了可以换货 病治坏了还有机会吗? 论坛里有没有医院里的HR啊? 大夫的绩效怎么考核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5

主题

8

听众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4-5-17
最后登录
2016-8-25
积分
94427
精华
7
主题
985
帖子
3621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6
发表于 2009-11-5 18:4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 4F cantong 的帖子

努力锻炼身体,咱不给医院添麻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1-8
最后登录
2009-11-8
积分
1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
7
发表于 2009-11-8 22:3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各位网友: 大家好!   针对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11月3日的失实报道以及广大网友指出的一些疑问,我院现做出郑重回复,以馈广大网友。我们知道我们的解释可能还会被一些网友说成“狡辩”,但是我们只是想还原事实真相。以下部分文字没有采用太多的专业名词,完全是为了更好的与网友交流,请专业人士见谅。   一、关于“三个学生”的问题   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中提到的三个学生,其中于峥嵘医师和肖建涛医师当时已经分别是医学硕士毕业和医学博士毕业,并均已正式被我院聘用,是我院的正式职工,而不是什么学生。段鸿洲医师当时也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正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也不是什么实习医生。   二、关于抢救经过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只提到“三个学生在进行抢救”,试想一下,如此重要的病人,又是我院自己的职工,怎么可能是“三个学生”在抢救。那实际情况是:2006年1月,北大医院心内科研究员熊卓为因患腰椎滑脱,于春节前入住北大医院骨科,并于住院后第二天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成功。为避免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于手术后第三天遵医嘱开始下地活动。术后第6天(年初二)熊卓为在病房突然跌倒,在医院二线值班的主治医师刘宪义接到骨科病房护士报告后立即赶到病房,此时熊卓为已没有脉搏,也测不到心跳和血压。麻醉科和心内科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也在5分钟内赶到病房。为帮助患者恢复心跳,他们边为患者做心外按压,边把患者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此后骨科、心内科、心外科主任都相继赶来参与抢救,时任院长也亲自坐阵。抢救从当晚9点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据病历记载,当天参与抢救的专家有:朱天岳教授(原骨科主任)、丁文惠教授(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专家)、王东信教授(麻醉科主任、ICU专家)、李岩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刘宪义副教授(当时的骨科主治医师)、于峥嵘主治医师(当时的骨科住院总医师)、洪涛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峰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明辉教授(肾内科主任)、章友康教授(当时的北大医院院长),还有应患者家属要求请来的阜外医院两名院长以及北大医院相关辅助科室多人。如此强大的抢救阵容,在北大医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的“三个学生”当然也参与了抢救,但抢救的主角怎么可能轮得到他们!   狭义的“抢救”概念就是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等措施),实施复苏的前提一定是患者心脏、呼吸停止,换句话说是“先濒死、后按压”,如果当时不按压必死无疑,怎么可能是因为复苏致死的呢?一般在抢救中,心外按压持续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后,如果病人仍无自主心跳、呼吸,就不再继续按压,因为这种情况下即使病人后来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也多成为植物人。而对熊卓为,一方面是应患者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场的很多人都是她的同事与好朋友,大家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样离去,所以体外按压一直持续到凌晨5 点开胸取血栓时。这样长时间的按压难免会伤及肋骨和脏器,但是当时最紧迫的是保持患者有心跳和血压,否则一切抢救都无法进行。广大网友们,对于熊卓为的抢救,虽然最终未能挽回她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真的是尽力了!   广大网友,请大家自己判断一下真实情况,难道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就一定真实吗?   三、关于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我们说“手术是成功的”,指的是熊老师腰椎滑脱的骨科手术本身是成功的,然而,术后第六天发生的并发症急性肺栓塞无情地夺走了熊老师的生命。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提到“没有采取抗凝措施”,广大网友也有疑问。   那么术后需卧床的骨科手术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是一个学术问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不能只看到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益处,还要看到其加重术后出血倾向的弊端。如果我们当时预防性地使用了抗凝药物,其后熊老师因大出血死亡,大家会不会又说我们不该用药了呢?目前的骨科抗凝剂使用指南中,也只是要求大关节手术要在术后使用抗凝剂。熊卓为做的是脊柱外科手术,这方面至今没有形成常规使用抗凝剂的指南。   人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医学也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否则医学界早就攻克癌症了,不是吗?   四、关于“非法行医”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不想再赘述,卫生部的回应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声明已经说明我们绝不是“非法行医”。有些网友拿“未拿到驾照就上路驾驶是非法驾驶”来作比喻,那么在驾校中跟着教练练车也是非法驾驶吗?也许大家会说我们的病历上没有上级医师签字,但试想对于这么重要的病人,年轻大夫怎么可能自己做主,上级大夫怎么可能不做指示,当然病历上没有签字是我们当时工作上的不足,但是广大网友们,这是在2006年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相信很多教学医院都同样没有意识到上级医师签字的如此重要性。   五、关于修改病历的问题   很多网友说我们在第一篇文字中回避了这个话题,其实不然,原因也是因为此话题的敏感性将有可能出现更长时间的争执而终无所获。 按照运行情况分,病历有两种:一种叫运行病历,另一种叫终结病历(即病案),定义的区别就在于这份病历的主人是否出院,病历归档进入病案室。病历的客观部分(如化验报告单)是允许患者复印的,主观部分(即有医师书写记录病情的内容)是不允许患者复印的。病历的书写是医生根据诊治过程所记录的依据,会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医生新的发现而日趋完善,我院历史上就曾多次出现老教授不满低年资大夫书写的病历(一定是指主观部分)而将其撕碎扔掉责其重写的故事。一般医疗纠纷出现后,会当着医院医务部门和患者家属的面封存病历,如果在病历封存后再去修改病历,那是不允许的。   广大网友们,有没有“篡改病历”是法律说了算的,不是我们说了算,也不是患者家属说了算的,更不是央视经济半小时说了算的。   六、关于执业医师资格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执业医师考试。每年一次的执业医师考试是一种国家级的资格认定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两方面,考试成绩合格后将颁发《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得到《医师执业证书》并在供职医院注册,成为一名注册医师,有资格在注册医院范围内独立行医。 以前,只有已从医学院毕业开始就职的人,才被允许在一年的临床实践后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个约束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学教育事业,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和本科毕业参加全国统考继续攻读研究生的人,不得不面临没有拿到执业证书还要保证临床医学教育实践的尴尬局面,而承载教学工作越重的医院在这个“空白期”就十分无奈——北大医院就是最好的示例!但我们相信,这种两难的处境绝不只有北大医院一家独自面对!   针对此问题,2009年1月1日卫生部、教育部印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在指导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临床诊疗服务”。作为北京大学的第一家教学医院,我们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来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法、顺利进行,如非注册医师参与医疗活动时需在注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有注册医师签字。   节目中“曝光”的刘希高,据他所言,当日乔装成病人的记者来到诊室后说自己有“泌尿系感染”,请求小刘给自己开点药,并一再强调以前吃过,效果很好,在小刘问诊的同时和他“套近乎”,说自己的侄女也要考北医的研究生,想从小刘这里取取经,于是小刘就坦坦荡荡地告诉她如何复习备考,殊不知有一个针孔对着自己。最后小刘因为觉得开这点药很简单就没有请示当时值班的具有执业资格的二线医师,自己开了药方,违反了医院有明确的相关规章制度。实际上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几天还找了其他几位急诊值班医生,但他们都没有给她开药,只有小刘开了药方,如此“钓鱼”暗访,我们觉得已经无话可说,不知道广大网友又该如何评判。   小刘和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的年轻大夫还提到“上手术”,但是“上手术”并不是去主刀做手术,做手术除了主刀大夫,还需要好几个人帮忙做助手,说句实话,真让小刘他们去主刀做手术,他们不敢也不会去做。   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评论说,这件报道将一个事实展现在公众面前,那就是目前我国的执业医师制度还不够健全,而北大医院就是一个牺牲者!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令我们疼痛却比较中肯的,因为我们为澄清事实真相付出了太多太多,也得到了及其不利的社会反响。北大医院可以“牺牲”,然而,小刘不能“牺牲”!他今年只有26岁,不久前刚刚参加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正在期盼自己的成绩、憧憬着今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的梦想,却因为一时的不清醒被欺骗自己感情的媒体无情地扣上了“非法行医”的帽子“示众”,无论结局如何,这可能将对他年轻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也将令我们感到更为疼痛!   七、关于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工作梯队建设   1. 关于临床医学教育   关于这一点,学校更有发言权,但因我院是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之一,作为医学教育的实施者之一,我们想站在自己的角度谈一些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北大医院是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是北大校园的“延伸”,这就意味着在医院里有见习的医学生、实习的医学生和研究生,他们由北京大学和医学部统一管理,并非医院的正式职工。医生是一个特殊职业,医生的培养亦具有其特殊性,必须进行足够的临床实践,而这种实践与行医有着本质的不同。医学是临床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如果不给他们机会,新一代的医生就不会成长起来。这对未来的医疗安全势必会埋下一个新的隐患。   目前,北京大学的医学生教育模式分为两个阶段,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八年制学生的后三年学习也属于研究生教育)。本科生阶段学习,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临床实践活动中以见习而后实习的医生身份出现,这一点在我院的《入院须知》中有明确告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一线”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参与医疗实践工作,在一年之后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到考试通过拿到《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大概还需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   2. 关于医疗工作梯队建设   刚才提到的“一线”,即在我院正式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一般为在读硕士阶段),他们的年资基本一致,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因本科毕业后在外工作若干年后考研,其能力比刚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还高,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将所有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夫统称为“住院医师”。实际上于峥嵘和段鸿洲以及刘希高他们都是归于此类,并不是所谓的“主治医师”。   “二线”即“主治医师”,这是一个职称的概念,医院的主治医师一定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我院正式注册的本院职工,负责管理和监督“一线”的工作,至于他们有的在职攻读更高学位,并不影响仍为本院职工的事实。肖建涛当时就已经是心外科的主治医师了。   “三线”即“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这也是一个职称的区别,其评审有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北大医院施行“(副)主任医师负责制”,因此,患者可以在我院放心就诊!   以上是对我院医疗工作梯队建设的简单介绍,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让各位网友更多地了解医院工作所谓的“神秘”。   老百姓口中的“主治医师”对于外科病人严格来讲指的就是主刀医师,熊卓为的主刀医师就是骨科的李淳德主任医师,而不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提到的“三个学生”。   今天和网友们的交流,我们使用了“郑重”二字,因为我们很清楚这次事件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的严重性和纵容舆论后果的毁灭性,然而,我们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不指望这些文字能够证明什么争执多年的事情,只希望公众能听到一些来自院方积极的声音(不能说“客观”是因为我们是局内人),而不仅是电视屏幕中的“一言堂”和令人动容的泪水。   可能大家还有别的疑问,没关系,我们只想还原事实真相,您如果有机会可以亲眼来看一看北大医院,眼见为实!我们的工作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绝不是“非法行医”,也绝不会“草菅人命”。   此外,我们还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仅仅是针对此案件本身,而是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担忧。如果因为媒体的一则失实报道而挫败了广大医学生和渴望学医的孩子们的心,今后一流的人才没有人愿意学医,中国人民的健康如何保障?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如何发展?那时,我们大家不是不敢去医院看病了,而是没有大夫有信心独立出诊,或是抱着教科书坐在诊室里比对!难道这就是作为毛细血管的我们在2009年的严冬和主流媒体的一番“较量”后的结果?难道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就令百姓放心?这代价令我们无言以对! 中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委员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1-8
最后登录
2009-11-8
积分
1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
8
发表于 2009-11-8 22:38: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括号内的内容为事实真相(一) 医院非法行医,北大医学教授惨死北大医院(2009.11.3) (记者:庄严 摄像:贡存、景延)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起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位北京大学的医学教授,因为种种蹊跷的原因,最后竟然死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手术室(外科重症监护室)里。 死者就是照片上这位女士,她叫熊卓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医学教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她关于脂蛋白的研究,获得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这位研究成果丰硕的北大医学教授,可能从来不会想到,她的生命竟然因为许多人为原因终结在北大第一医院,而这里正是她生前从事研究和工作的地方。 北大医学教授离奇死亡 北大教授熊卓为丈夫王建国:“想起了我太太当时死亡的那种惨景,就是像五雷轰顶那种感觉。” 王建国,熊卓为的丈夫,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据他回忆,2005年12月,熊卓为正在申请第三个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因长期伏案工作,她有些腰疼(已疼痛数年,几日来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甚至出现了小便失禁,因疼痛坐轮椅入院,病历里均有详细记载),到北大第一医院拍片之后发现腰椎出现轻度滑脱(X线报告是Ⅰ°滑脱,央视故意用轻度来引导观众认为病情很轻),北大第一医院的骨科主任李淳德诊断需要尽快手术(曾经考虑到临近春节,建议跟家属商量春节后再手术,但因患者腰腿痛症状重,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经反复与家属商量后决定春节前手术,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后2006年1月23日收入院,当天完成相关术前检查,于入院后第二天进行手术,这已经是春节前第4天)。 王建国:“他跟她讲四天就可以下床,一下就可以恢复,他说没有问题。” 王建国回忆,住院后的第二天一早,骨科主任李淳德就给熊卓为做了骨科手术。不过手术后,熊卓为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很快恢复,病情反而突然严重起来。(术后疼痛缓解,3天下地,病历里明确记载,而央视这种表述误导观众认为骨科手术失败,手术后病情加重,而真实情况是手术顺利、手术后除伤口有些疼痛外,术前的腰腿疼痛缓解) 王建国:“她就扶着这个床边就走,大概还只走了一分钟左右,‘哗’的一下就上来了,就说建国,我不行了,然后就倒在这个地下。”(患者是手术后3天起下地正常活动,第六天肺栓塞倒地,央视这种表达的前后顺序误导观众认为手术后马上摔倒) 1月31日,手术后的第7天,北大第一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王建国:“我一直跪在抢救室的门口,我在那求上帝,我一直都是在求,我已经当时没有一滴眼泪。” 妻子只不过是做了一个小小的骨科手术(腰椎滑脱手术属于常见的、传统的中等骨科手术,在外科系统这属于大手术,央视用这种描述误导观众认为医院做了小手术却导致了患者死亡),怎么就会意外死亡了,妻子的离去,让王建国悲痛难抑。 王建国:“因为我们也没有小孩,一直我们都在一起相依为命20来年,我太太在的时候,她叫我爹,我叫他娘,因为我们没有孩子,当时她死的时候,我给她写的挽联,我都讲,我说你,你是妻、是母、是女儿、是亲人、是宝贝。” 但是一位朋友的话,让王建国的悲痛变成了无比震惊。这位朋友叫胡盛寿,他是王建国妻子熊卓为的同学,现任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在熊卓为陷入昏迷的最后阶段,心急如焚的王建国找来了胡盛寿参与抢救,这位国内知名的心脑血管专家(心脏外科医生)在北大第一医院的手术室(外科重症监护室)里见证了熊卓为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王建国:“他出来就告诉我,他说她没有救了,他说太晚了,他说救得太晚,他说没有救了,他说有几道关卡,他说任何一道如果堵住了都不会死,都不会死掉。” 在校学生无证行医导致死亡事故 这真是让人非常非常惋惜,熊卓为教授去世的时候只有49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学者最黄金的时期,如果她还在世,一定可以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造福更多的患者。 但悲痛中的王建国教授却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自己的妻子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难以理解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胡胜诉所说的几道关卡,道道失控的含义。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妻子作为北大的医学教授,就在北大第一医院工作,而北大第一医院怎么会不尽心尽力?随后的调查,不仅让他震惊,更让他愤怒。 北大教授熊卓为丈夫王建国:“断了三根肋骨,心脏也破了,肝脏也破了,我在病例看到的时候,我自己就差一点就晕倒在这个地方。” 对于熊卓为的死亡,北大第一医院的结论是,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而王建国在妻子的病例记录上看到,妻子的肋骨折断了,心脏、肝脏竟然全都破了。(是先出现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全院专家会诊抢救、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严重肺栓塞抢救无效是真正死因,而长时间心肺复苏所致心、肝损伤是心肺复苏的并发症而并非直接死因) 王建国:“肝脏破成什么程度?肝脏破成一个三厘米宽八厘米宽的一个口子。” 熊卓为只是做了一个骨科手术,为什么肋骨断了,心脏破了,肝脏也破了呢?从手术记录中,王建国发现,是医生在抢救的时候按压造成的。(骨科手术是在2006年1月24日进行,2006年1月27日就已经下地,2006年1月30日晚出现肺栓塞、呼吸心跳停止,进行长时间心肺复苏后肋骨骨折、心、肝损伤,不是骨科手术所致,央视表述诱导观众认为熊卓为做骨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肋骨骨折、心脏、肝脏破裂)具体抢救情况及心肺复苏的操作标准、并发症等已在我院麻醉科、心内科教授的新闻发布会发言中明确提到 诉讼代理人卓小勤:“抢救过程当中是非常非常地一个粗暴的一个抢救,然后造成肋骨胸骨骨折,然后刺破心包,刺破心脏,同时又造成肝脏破裂,最终还是由于肝脏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而放弃抢救。”(死因是严重肺栓塞抢救无效,不是无法止血放弃抢救,央视未经调查引用卓小勤不实之词,诱导观众认为抢救粗暴、按断肋骨、扎破心脏和肝脏) 王建国:“三厘米宽、八厘米长是个什么口子你可以想象得到,那样冒血那时候人还有救吗?” 熊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死亡的呢?王建国和律师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事。 诉讼代理人卓小勤:“凡是病例当中出现的医生和护士我们都去上网去查他的资质,这样我们发现,段鸿洲、于峥嵘和肖建涛是没有资质的。” 记者在熊卓为的病历记录上看到,负责观察,诊疗,抢救的主治医生叫段鸿洲、于峥嵘和肖建涛(央视故意将参加抢救的教授、主任们略去,因为他们无法证明医院在“非法行医”,反复强调处于政策模糊状态的3名住院医师,使观众误认为整个诊疗抢救过程无上级医师在场,仅由3名年轻医师诊治、抢救,严重失实),最后的死亡证明,也是于峥嵘开的。而王建国告诉记者,这三个人,竟然都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有资质,这在北大医院的声明里已经明确写出,而且于峥嵘、肖建涛当时已是北大医院职工,并非在校学生,央视未经调查,严重失实)。记者随后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记者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北大第一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好医院,其技术水准和规范管理一直是国内医院的榜样,这样公然违法而且置患者权益于不顾的行为(央视未经调查,进行了“媒体审判”,宣布北大医院违法),怎么可能发生在这里呢,更何况,病人还是本医院的一位知名教授? 王建国:“这种大医院,这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怎么可以出,出这种ABC,这是犯的一种最低级最ABC的一种错误,你去想,一个人的生命去交给一个没有资质的人这是什么意思?这就好比我把我自己交给街上一个人要他给我开刀是一样的,随时都可能损失生命。”(手术是由骨科李淳德主任主刀,抢救都是由医院知名教授主持、进行的不是由媒体所谓的三个医生进行的。当时是骨科刘宪义主治医师发现病人倒地,开始抢救,于峥嵘医师紧急通知心内科会诊抢救、麻醉科气管插管、同时完成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并联系外科监护室,刘宪义医生一路心肺复苏将患者送至外科监护室。抢救时院长章友康、科研处长兼肾内科主任当晚医院值班三线赵明辉、内科主任丁文惠、心内科洪涛教授、赵峰教授、骨科主任朱天岳教授、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阜外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北大医院内科二三线值班医生均参加,共10余位专家在场。王建国故意将指挥参加抢救的专家省去,强调所谓的“非法行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1-8
最后登录
2009-11-8
积分
1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
9
发表于 2009-11-8 22:4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回复:胡盛寿-医疗界以你为耻 昨天,在北大医院全院职工大会上,曾经参加熊卓为教授抢救的心脏内科洪涛教授义愤填膺,跳上讲台,向广大职工爆出王建国阻挠熊卓为教授抢救的重大情况,引起院方和律师高度重视,全院职工进一步看清了王建国、卓小勤的卑劣行径。洪涛教授说:当时在ICU心肺复苏的同时北大医院教授建议进行体外循环下开胸取栓,但王建国拒绝北大医院的建议,要求等待胡胜寿,在胡盛寿到来之前只做心肺复苏,2小时后胡盛寿赶到北大医院要求使用体外膜肺氧合 (ECMO),并通知阜外医院送ECMO,深夜从阜外医院到北大医院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但在此后的2个小时里ECMO一直没送到,当北大医院再次询问胡盛寿时,得到的胡盛寿的答复是“我认为没希望了,就让我们医院的人回去了”。 这恰恰耽误了熊教授开胸取栓的时机!!延长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王建国口口声声指责北大医院的抢救,但真正是他的阻挠耽误了熊教授的抢救,是他谋杀了熊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1-8
最后登录
2009-11-8
积分
1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
10
发表于 2009-11-8 22:44: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大第一医院穿白大褂的索命小鬼(转自天涯)

看看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胡盛寿得作用
大家应该明白一些疾病的自然转归。医院成立了院长、骨科主任、心内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抢救班子,多位大牌专家到场参与抢救,三个年轻医师只是其中的参与者。抢救、胸外按压6-7个小时,肋骨不断才怪!金属条都该断了。是家属坚持不采用体外循环,一味等待阜外医院的院长导致治疗延误。阜外医院的院长却说应用体外膜肺,到阜外医院拿,结果却在1个小时后告阜外医院不要拿来,2个小时才告知北大医院,更加延误治疗。北大医院一直在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持续6-7小时,这付出的艰辛是无法想象的。另外,此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因此北大医院错在何处?面对医闹的无理要求,1、在北大医院建一个死者的雕像;2、赔偿500万元;3、在北医建立一个以死者名字命名的实验室;4、在北医建立一个以死者命名的基金;等,你能答应吗
  

答复:
我们拿不出500w,我们医院没有更多的空间树立某人老婆的雕塑,我们没有好好公关,我们上面没人,我们也不想建立以某人老婆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因为她在学术上的成就根本达不到这个资格,我们也不会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作为医学生我们还要上学,要实习,所以我们就要被潜规则。

面对每个死者,我们深刻同情,感到遗憾,但这不代表每个送到医院的人就能像健康人走出医院大门,我们只是医生,不是上帝。也许【 我们已经做了所有的努力】在家属和外人眼里只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辞,但在医生心里,这句话凝聚了所有的疲惫和无奈,面对生命,谁会不去尽全力?也许外人并不知道每个住院医在第一次看着他的病人离世时都会流泪,包括那些看似硬朗的男生。



6点半起床,7点半上班,12点了,一边等着外卖一边开会诊单,然后一不小心又到夜里12点了,我们还在写病历。感冒了拖了一周竟然找不出时间去看病,连去超市买早点都一直忘记,周末接到妈妈的电话才想起很久没见过她,没问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就像我们每天早晨问病人时关心一下她和爸爸。夜班,白班,不拿本子记下来根本记不住哪天该去哪里,纵然我们已经通过了各种挑战记忆力的bt医学考试。对于这一切我们无怨无悔,为了要对得起身上的白衣,为了回答病人的所有问题,为了让他们和家属继续幸福的生活,必须让自己经验丰富,说起这些自己也觉得有些虚,但我想面对各种高薪工作诱惑,继续留在北医,留在临床的住院医们,如果心中没有一片纯净,不可能让自己这样受虐。



非法行医,四个刺眼的字,伤害的不仅是北大的名誉,更多是年轻人们的心。

我们拼死拼活,连自己健康都不顾,就得到了这四个字的评价,***,还有人说我们骗财?就凭我们时薪不足5块,随时面对拳头甚至刀子的工作。

非典期间,我们是天使,现在,拿不出钱面对有雄厚后台的勒索,我们就是侩子手。

我们的工作性质从来没变过。央视的虚伪让人觉得心寒和恶心。

也许增加了几亿的点击率,也许增加了大量的广告费,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一切可能要影响无数医生和医学生的工作,学业,甚至因此耽误无数病人的诊疗,甚至以那个无辜的住院医的生命和前途为代价?这样的敛财才是真正的吸血鬼。希望那位师兄可以挺住,因为他是一个好大夫,昨天还听说在科里他以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出名,能不用就不用,能用二代,就不用三代,也许这件事又要被无德媒体大作文章,但具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一定是位对病人,对病人的经济认真负责的好大夫。

相信无论谣言,污蔑多么强烈,就算和谐央视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我们,还是会有大批的病人记得我们这些年轻的住院医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