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从2010年1月1日起,绩效工资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 u6 S9 c6 V- A
; a8 L+ q0 o/ ]& K2 U: H. g2 f 据人民日报报道,绩效工资“受到广大人民教师的欢迎”,但也有“少数地方落实情况还不够理想”。落实的不太理想的地方,绩效工资改革方案遭到教师反对,有中小学教师,也有大学教师。有评论认为,是绩效工资的好经让学校念歪了。但绩效工资一定是好经么?倒也未必。
' b8 [ H2 u+ m7 e6 v
7 r" z6 f: n" A; M George Akerlof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Rachel Kranton 教授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数落绩效工资的不是,指出绩效工资的四大缺点。他们认为,货币激励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有些时候绩效工资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他的激励有时更重要。比如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认同、自尊和工作的自豪感,能够起到金钱起不到的激励作用。他们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身份认同经济学》(IdentityEconomics),就探讨这个问题。 : _; H0 k5 Z" Q4 K. f( S: q4 N
$ B" M) I5 b7 L4 o
三十年前,经济学家们认为,绩效工资(pay-for-performance)可以促使管理者做更好的决策,员工工作更加努力。绩效工资也在业界被广泛运用。但是,经济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们认识到,至少有四个原因绩效工资并不总是那么有效。 / ]" O- j. W& w
6 \+ S0 p5 b! Y& ^7 l5 S& b
第一,绩效有时候是很难衡量的。员工是不是做了正确的决策,是不是已经努力工作,有时候是很难判断的。有些工作的影响和效果需要很多年才能体现出来,有些决策的短期效果可能不错,但长期效果却可能不同。比如金融机构一些交易行为短期带来了巨额利润,长期却带来银行的破产系统的崩溃。
8 C+ V( l, F# G8 Q + r- R# E1 Y+ ]7 w2 E) S; ?
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绩效来说,如何评定就是个难题。教育的绩效往往不能够马上体现出来,要评定绩效,最后只能与学生考试分数、升学率等挂钩,而这有违素质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的绩效是学生的素质,这不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也不是某一个老师的业绩。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老师在每一期的绩效,几乎是不可能的。绩效评定如果缺乏客观公正的标准,最后往往变成了校领导说了算。
; v/ z$ q+ w7 G* C4 R
. }2 q' N0 p. a1 h8 ]/ r7 ?* S 第二,绩效工资吸引愿意冒风险的人,而排斥喜欢稳定收入的人。华尔街基于短期表现的奖金制度,就鼓励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滋长了他们的赌博心态,赌赢了就赚一笔,输了就走人。这种激励制度给金融体系积累了巨大的系统风险。在其他行业,我们应不应该鼓励这种冒险精神,值得商讨。有些职业需要稳定的收入预期才能让人安心工作。
/ I- W( D1 f+ J2 E4 x) C6 W7 f+ `1 C
l; P' [% O4 ~' d- e/ x# C 第三,绩效工资会导致员工操纵绩效评价体系,甚至造假。绩效工资可能使员工形成一切向钱看和急功近利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在教育、科研、医疗等行业可能是有害处的。很多的事例证明,在某些领域过渡强调金钱回报,过渡商业化,会使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偏离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实行绩效工资的交警和城管会加大“钓鱼执法”的力度。 ( N/ n l9 r- F" y$ F
; v, {# ^8 s; p6 }: l( D
第四,绩效工资会“挤出”内在的激励(crowd out intrinsic rewards)。研究发现,小时候画画经常等到奖赏的小朋友,长大后较少画画作为业余爱好,没有奖励了就失去了动力。画画是因为喜欢而不是因为奖励,才可能画的久,画得好。艺术家往往是因为内在的激励,而不是外部的激励而有所成就。一心为了赚钱的画家成了工匠,因为喜欢才画的才有可能成大师。 6 v" s* R; H( y6 F7 R; Y* y X
, v- \* s) }! D& f: z$ ]% n0 I George Akerlof教授和Rachel Kranton 教授认为,组织里的激励也是一样,内在的激励同样重要。在成功运作的组织里,员工会认同他们的工作和所在的组织,他们好好工作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做。消防员奋不顾身救火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而不是为了多拿奖金。他们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感提供了金钱以外的激励。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本来都应该有这种职业自豪感的。 2 t7 L+ P3 ^# F$ X' y/ G$ e+ b
在《身份认同经济学》这本书里,两位教授举了一个军事上的例子:战斗力最强的战斗团队从来都不是建立在金钱激励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些战士信奉战争的正义,而且互相信任,那么他们往往愿意牺牲生命。在影视作品里,只有战争不正义一方的反派角色才会叫嚷着每人赏二十大洋。传统的观念里,只有不正当的才只能靠金钱来激励。 ' Y/ C6 t9 s& O$ e. B/ m
+ x2 L. T$ _5 k6 p R) A. j* B4 | 任何行业都应该提供公平合理的收入,但收入不应是唯一的激励。如果消防员冲入火海时脑海里想的是可以拿多少奖金,教师站在讲台上心里在盘算绩效工资的多少,医生拿着刀上了手术台就伸手要钱,那绝对是杯具。货币化所有的社会贡献,以钱衡量一切,至少在某些领域里是不适合的。 P/ d. `" T! F5 M h
$ q" K2 x" C& D; D- V- p C n
转自王永的凤凰博客“中国社会,一切向钱看?” + j, h8 ]+ q' v* m9 |# F) `) ^, \
% b- Y, g: \% W! l! C8 t
$ D5 Z2 C, v' D( p T.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