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8-2009年的金融风暴,狠狠地撞了一下中国经济的腰,给中国企业一个沉重的教训的话;那么,2009-2010年爆发的大范围“劳工荒”,则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提了一个深刻的醒: 7 S: A6 ]1 B& M( d8 f; k: T! v0 ]+ Q
新一轮的人才危机将不期而至… … , \/ P q. O& g% G* t7 Z
如果说金融危机像一场暴风雨,来得急,走得也快的话,未来的人才危机则更像从林的雨季,漫漫无期,我们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 …当中国企业刚刚从金融危机中缓过神来,终于舒了口气,以为雨过天晴,终可以迎来阳光,全力以赴大搞生产时,出乎意料的“劳工荒”却又让中国企业面临无米下炊、无工可用的尴尬困境――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开工计划,被不情愿地暂停了。 . ~3 b- d5 C3 X z9 f; N
此时,众多的中国企业发现,曾经让他们视为“微不足道”、可以轻而易举获取的诸如一线员工、普工、操作工、服务员等,一下子变得难以寻觅。曾经由中介公司免费推荐上门、大批地排队等待面试的普通劳工,现在变得炽手可热,变成了各企业争抢的香馍馍。 , e% B3 A# a, {6 P8 e) ^1 V, e
很多企业面对这一局面搞得不知所措… … 1 z! T: h' ]" e' C8 @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劳工荒”只是一个开始,它揭开了未来人才危机的序幕! + E0 G9 Q6 B) M" r# o) Q
一、 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将逐步成为过去,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将接棒。
9 _. d2 i! e5 |- h9 Q* s随着产品(包括服务)的智能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相应的生产过程也更复杂、更精细,要求也更高,因此也对相应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技能、低知识、低素质的劳动力,自然无法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生产方式的“升级”牵引“人才升级”,高技术、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成为劳动主力军。知识密集型生产将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4 V8 U& `, h5 V7 e" a
二、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供求结构性的不平衡,导致人才缺口不断加大。 : ?' s+ _) [- z% _
生产方式升级过程中,必将导致人才供求的结构性不平衡:一方面,生产的高要求或者新要求,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更高和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的滞后甚至缺失,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导致供求不平衡。
' o" Q! Z2 c% N! x( H+ z2 f) m/ t三、人才竞争将更激烈、白热化。 & y/ ?3 _, B: C' m
人才供求不平衡导致人才稀缺,人才稀缺造成人才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企业,在知识型、技能型、专业型的人才争夺上,将会更激烈甚至白热化。人才竞争也将改变人才服务的方式和格局,以往那些“免费的午餐”会越来越少。企业不仅要为人才付费,更要为人才的取得“买单”。 1 V2 @+ X! J) ^8 ?7 j0 w
四、稀缺性人才成为企业人才抢夺的重点 ' s& b, X' v& {6 s1 W- x4 B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何以贵?因为稀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新兴行业的不断产生,加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供应跟不上人才需求的发展,人才缺口不断加大。以高级管理人才、技术性专业人才、新型人才甚至一些特殊人才,成为最为稀缺的人才,也成为未来企业抢夺的重点目标。 ( E% e+ J+ I5 s9 l
总之:正如不要以为金融风暴之后必然是阳光灿烂,也不要乐观地以为“劳工荒”之后是风平浪静,“后劳工荒”时代的人才危机才是企业更大的挑战!
, v2 v6 g+ p/ j/ u2 v
; W/ H* o9 a% n: h2 G原创博文,来自http://blog.163.com/robbins_zhai/,交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