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30
- 注册时间
- 2009-7-23
- 威望
- 1
- 金钱
- 93
- 贡献
- 5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46
- 日志
- 30
- 记录
- 1
- 帖子
- 24
- 主题
- 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9-7-23
- 最后登录
- 2016-1-30
- 积分
- 146
- 精华
- 0
- 主题
- 20
- 帖子
- 24
|
本文版权属 唐大牛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唐大牛-(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586)
昨天上午,浙江财经东方学院大三学生陈洁的课表上并没有课,但她仍早早起床,赶到外语分院的教学楼,跑进教室坐了下来,几分钟后,这里上起了日语课。“我这是在外语分院‘淘’日语课呢。”陈洁笑着说,“从开学到现在已经旁听了快七周了,收获挺大的,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语会话。” 杭州高校里有这么一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其它系旁听非本专业的课程,他们称之为“淘课”。大三英语专业的陈婷婷曾经就是典型的“淘课族”。早在大二下半学期,她就在会计系和人文系旁听了基础会计、货币银行学和史记等三门课,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陈婷婷毕业后想从事外贸工作,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开设经济类的课程,因此她想通过“淘课”多学点经济方面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_+ B2 t: p9 i$ f
记者对东方学院的“淘课”大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被“淘”最多的课程依次是:日语、基础会计、英语口语、浙江文化概览、企业战略管理。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同学热衷于语言类和经济类课程,此外不少学生也用“淘课”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渴求。在浙江财经东方学院,财经类课程本应是热门,一些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同样是旁听生的聚集地。
3 a5 |% E+ Q1 I0 m! r8 k 陈婷婷表示,实用的财经类和语言类课程固然重要,但自己更希望能上些人文类的课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她曾去人文分院“淘”了史记这门课。如今,人文系的课堂上总有几个固定“淘课族”的身影。) I, Q& D8 Q, h
相关人士表示,学生流行“淘课”而非“逃课”,不仅是他们对知识渴求的体现,也引发大家对大学课程设置的思考。“淘课族”就建议,高校在重视本校特色课程的同时,应该多设置一些实用课程和人文类课程。“我们不仅想做实用型人才,更想做充满文化气息的实用型人才。”一位同学如是说。3 J1 e7 I5 Y* e1 a8 H
本帖最后由 viviangemini 于 2010-12-9 12:55 编辑
# s3 @# y* K! |( d3 a
! k. O0 K9 S' X1 k8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