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12-8
- 注册时间
- 2011-4-20
- 威望
- 0
- 金钱
- 153
- 贡献
- 44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9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
- 主题
- 46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1-4-20
- 最后登录
- 2011-12-8
- 积分
- 197
- 精华
- 0
- 主题
- 46
- 帖子
- 4
|
企业形象营销三部曲
' ]- A# n( d7 Q. p# {6 q$ {1 S
) c$ M/ H7 F* I1 X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营销手段不断发展。其中借助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为核心组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形象营销”,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7 i4 o6 [) ]$ w2 I+ Z+ z+ p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运用形象营销这一手段,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 Q! T" v0 }. V' P0 P7 r一、为你的企业找准罗盘:战略定位与形象定位( o/ o: E: h6 V
1、战略定位是“皮”,形象定位是“毛”" E" {9 w$ M8 x" T
对人生而言,罗盘比时钟更为重要。时钟代表我们的各种时间表、短期目标、活动、邀约等;罗盘则代表我们的价值、原则、良心、方向等。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有效的形象营销是建立在准确的形象定位的基础之上的。而准确的形象定位又是以准确的战略定位为前提的。
% w, T' ?- C' `; p& G9 U4 j因此,要为企业找准罗盘,就必须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 `" s2 V, y0 i: v- q: b( U* o" f1 N
道理似乎非常简单,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少企业却往往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想要把企业做大,至于要把企业办成什么样的企业则未必十分明确,以致于盲目扩张,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最终可能被稀里糊涂地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
* | E% g, T9 }+ g5 h0 g3 n; {如果把形象定位比作“毛”,那么战略定位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家资产3.2亿的企业。但这家成立已三年多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的发展主业和主导产品,采用的是一种在市场开发过程中被称作“跟进大势人云亦云”的思路,使得企业整体经营思路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最终导致了企业在上海、广东、北京、深圳、新疆、湖南、海南等地的投资项目全面亏损。当笔者请教公司老总“这家企业经营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是:公司经营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投资、房产开发、酒店、计算机、汽车、娱乐、餐饮、化工、新产品开发等等。很显然,企业在如此缺乏战略定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谈得上形象定位的,有效的形象营销也就无从谈起。
- J: {% D c {$ s n" Y2、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使得形象模糊( f+ @( r8 N7 V6 j
在确立企业的“罗盘”时,必须避开多元化的陷阱。这些年国内有一种倾向,即企业越大越好,跨的行业、地区越多越好。殊不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不仅无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从形象营销的角度来看,它还会使企业形象模糊不清。' E5 L: g z% S0 {5 i
企业必须清楚要把自己的主力用在哪里,需要专注,有焦点,应把资源集中放在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上,发展出自己的流程和技术,并且把品质标准提升到世界水准,到国际上竞争。笔者接触过一家德国企业,它的创始人在194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用高级尼龙制成的锚栓,开创了建筑锚固技术的新时代,半个世纪以来,企业不断革新进取,在完善锚栓安全性的同时,适应建筑固定技术的不同要求,开发出5000多种产品,形成三大系列,即尼龙锚栓、金属锚栓和化学锚栓系列,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独特的企业形象。
? [; I9 T" k4 n只有企业的自我认知清楚,战略定位明晰,才能确立准确的形象定位。0 a' G7 D' u4 \2 @
. a; J; F* R& X9 K: Q
形象营销三部曲之二4 d4 K: \3 D, o( J$ ^7 t, R
二、为你的产品打造光环:竞争力=产品+光环
5 w1 A A! I( B1、“光杆产品”不敌“光环产品”* }$ ] g1 z/ y8 ~9 u: N
近年来,被称为所谓“家乡鸡”的“肯德基”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我们真正的家乡鸡却节节败退。原因何在?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光杆产品”不敌“光环产品”。
( w* p4 L2 }* q! ~$ O) z我们的家乡鸡仅仅被作为“鸡”来销售,因此称其为“光杆产品”。而“肯德基”的“鸡”却罩着一层光环,这便是肯德基的形象,它是企业理念、文化背景、企业行为、店铺氛围、视觉形象所构成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消费者在肯德基餐厅里所消费的不仅仅是鸡,而是一个以“鸡”为核心的系统。试想一下,如果把肯德鸡的炸鸡搬到别的快餐店去卖,会有人买吗?% ?. U3 Q% @: k
其实,类似“肯德基”这种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来为产品打造光环的做法,在跨国公司中并不鲜见。1 d: H. R: \% c+ R4 P+ _
仅以移动电话市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 `% n5 j v) b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曾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三分天下,但飞利浦、阿尔卡特、松下、索尼、西门子等公司的加入,很快将这种垄断格局打破,移动电话市场迅速演变为买方市场。面对这种竞争格局,摩托罗拉在98年5月“飞跃无限”,首次将其主要产品寻呼机、手机、对讲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试图将寻呼机的良好形象延伸至其他产品上,进而使企业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
+ ?" M4 u+ l3 _6 S/ _% H% |7 R诺基亚推陈出新,通过克林顿、叶利钦、布什、撒切尔夫人“四大人物”返朴归真的表演,阐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可贵的人性特点的主张,以其鲜明的、富有个性的形象,在同行当中独树一帜。1 [6 ]9 Q) ~5 m
爱立信曾以企业形象系列电视广告片“代沟篇”、“父子篇”、“矿工篇”, 标榜“沟通就是理解”、“沟通就是关怀”、“沟通就是爱”,并将“电信沟通”与“心意互通”巧妙地联系起来,加上张曼玉所演绎的浪漫与温情,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起“柔情沟通”的形象。但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爱立信试图再次提升品牌形象,于是在98年8月推出全新广告,通过“城市救星”刘德华的“硬汉”形象,表现进取、领先,标志着爱立信从柔情沟通走向科技领先,以此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
& f7 T! M0 `* R我们的产品多为“光杆产品”,而世界名牌却罩着一层光环,这便是名牌的形象,它是企业理念、文化背景、企业行为、店铺氛围、视觉形象所构成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消费者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而是一个以其为核心的系统。
2 Q& c6 R# n7 Y0 S! V, q( _形象营销何以在众多的传统营销手段中脱颖而出,成为跨国公司的营销利器呢 ?奥妙大概就在于此。
$ c6 s2 T! i9 S& T2、竞争力=产品+光环
2 i9 s* n9 r0 v7 n0 M“变革大师”佐治亚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戈连比耶夫斯基说过,“企业革新关键在于价值观重塑”。可见,要想成功打造光环,必先从革新意识做起。# a( T; B, p0 l6 N$ ]9 }# U# U5 Q1 o' ^2 W
首先,必须建立“形象营销”的观念。在买方市场下,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所购买的或者说企业所销售的不仅仅是商品,也包括商品及企业所具有的形象,实际上是以产品为核心的一个系统。形象营销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的趋势。, [' z( ?+ I1 l8 Y. M- A
其次,要输入新的竞争意识。企业靠什么竞争,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竞争的手段和形式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在买方市场下,仅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形象营销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为产品打造光环,来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有鉴于此,笔者发明了一个公式,即:竞争力=产品+光环。8 G+ o% U |, H$ z, ]
再次,要认识到“光环不等于广告”。在打造光环的过程中,一定的广告投入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打造光环的途径不只是做广告,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打造光环的过程。笔者在江苏如皋市属工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培训班上,接触到这样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江苏昌升集团在销售其产品卷扬机、胶印机时,其售后服务有一条承诺,即在配件供应上,宁可少装整机,也要优先保证用户的配件需求。该公司的一家客户需要配件,但公司一时缺货,为了保证信誉,公司从整机上拆下配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件事在客户中传为美谈,公司产品随之增色。可见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光环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光环是通过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个逐步累积而成的综合效应。+ ^' x; X' R& t- d# |
最后,要认识到光环效应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叠加和放大的。营销过程应该是光环效应累积的过程。企业通过形象营销,可以将产品营销提升为品牌营销,将单品营销发展为系列营销,将产品形象营销提升为企业形象营销,并进而以企业形象营销带动产品营销,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着名的宝洁公司,每当推出新品牌时,在初始阶段十分突出公司形象,以此带动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后再逐渐过渡到以传播品牌形象为主。而各个品牌的成功推出,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形象。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效应叠加,共同提升。
, p: w& e9 ?9 G& i7 E
# t9 \5 `; t1 g9 S' c" O1 L形象营销三部曲之三9 q" M3 ] C2 f' p% G1 ]1 @) z
三、为你的品牌寻找捷径:“三位一体”战略( \4 e5 z: I- |
1、“三位一体”战略的优点
: n, `2 h3 j$ K9 |# Z5 q$ O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是指将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名称合而为一,以获得单一名称的张力,便于形成集中、统一的形象,并增强名称的传递力。 对于中小企业、或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运用“三位一体”战略,从形象营销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优点。 其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识别。要使大众接受、识别一个概念,比同时接受、识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概念要容易得多。因此,对企业、品牌、商标冠以统一名称,与三者名称各异相比,优势自不待言。 其二,容易传播。“三位一体”使企业信息高度集中,传递力增强。如SONY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以SONY这一名称销售。实际上SONY既是公司名称,又是产品和商标名称。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的电器也是如此。这样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播了企业形象。相反,多名称、多品牌不利于传播的一致性,也使企业形象分散。 其三,费用降低。由于企业、品牌、商标的名称一致,不仅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策划设计成本降低,而且对外宣传亦可收“一箭三雕”之效,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如果三者名称各异,而且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均冠以新名称,传播费用将会大大增加。如宝洁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每年的广告费都在数十亿美元,成为全美最大的广告客户。像宝洁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可以投入大量广告培养多个品牌,但对一般中小企业而言,多品牌策略所需的巨额传播费用就难以承担了。3 E) _$ L0 X0 E: y" ]" a) k
2、“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 Z) z+ v& p' w/ I6 [" m1 @. {$ ~
从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形象的互动关系角度来看,“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大体有以下三种:
" z( D7 G: J5 o1 W- y(1)、“商标、品牌形象主导型”。 对于因历史等原因拥有着名商标、品牌,但企业名称却与商标、品牌互不相干时,企业可将三者名称统一起来,以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来带动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保定)与第二胶片厂(南阳)及感光材料研究所(沈阳)联合组建一家新的公司时,就以着名的品牌“乐凯”作为公司的名称,即“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上海冠生园(集团)总公司拥有“大白兔”、“生”、“天厨”、“佛手”、“华佗”、“沙利文”等着名商标、品牌,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产,总公司分别将其组建成独立的品牌公司。云南红塔集团正是利用中国卷烟第一品牌红塔山高达近400亿的无形资产,以红塔命名,使该集团成立不到几年变异“大哥大”的形象立于企业界。
* d3 @2 A8 m- s1 G/ ~(2)、“企业形象主导型”。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可将企业名称应用于品牌及商标上,以此带动品牌及商标形象的提升。如一些拥有金字招牌的“老字号”企业,在进行产品和品牌开发时,可重点考虑对金字招牌这一无形资产的挖掘和利用。' a' L# w) d# }
(3)、“同步培育型”。对于一些专业化经营的新公司而言,可在公司成立伊始,即将企业、品牌、商标三者统一起来,同步培养,共同提升。近些年在国内市场涌现出来的着名品牌,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一类型。0 Z& k1 A3 D; B3 ]9 i1 t: s, {
当然,“三位一体”战略并不是对于所有企业都适用,如对各事业部门之间相关性不强、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来说,采用“三位一体”战略就不一定合适。况且,“三位一体”战略还有“一损俱损”的风险。因此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三位一体”战略。
! T Z1 M- X4 c7 x9 f; r5 Q; ^+ D; Y* Z5 l0 G! {: w; b
, u# {, x: V b& p9 ~
9 a$ {/ p. ~& W
7 @, t G7 r4 s 本帖最后由 乖巧猫猫 于 2011-5-20 21:45 编辑
0 l7 w4 |) a. Y' g: k9 g; J) ]5 [/ k
|
-
总评分: 金钱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