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计的基点
4 o7 w9 S9 [" i+ q! k% v* U.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构建一门课程的形式与结构。它是基于对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这两种层次指的是广义层次和具体层次。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有三种基本的资源依据已被人们用来作为进行课程决策的选择基础。这三种资源依据是:' }$ g4 z1 K( v3 [% P) ?/ W1 H
(1)有组织的学科内容( L; V" e q3 R+ D, J
(2)接受课程学习的学生
5 _4 ^$ |# ]6 Y0 R! L9 i0 j(3)社会* d5 ~, b* e0 c; U
究竟选择哪一种资源依据作课程决策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基础,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关于课程要面对谁,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起什么作用的价值取向。: L% p S) w5 \2 Y j; c
在讨论课程设计时,我们常常要用到”课程要素”的概念。常用的课程要素有九个,它们是:目标、内容、教材、模式、策略、评价、组织、时间、空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课程总体的宗旨要求,对这些要素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出不同的处理。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课程来。
% S9 [, O5 p' `% W" Q二、课程设计的价值选择与技术处理
. T" s) Y9 ]) ?) c8 I- J1、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 X- @. `1 n" J! _ v! A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资源依据,强调的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实际上,目前并不是只有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形成一门课程来独撑门面,它已经包含了四种变化形式,分别为:独立学科、多学科、跨学科和综合学科。这些变化形式的主要思想就是拓宽了原先一门独立学科组成一个独立课程的作法,应用几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去更全面地说明和研究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H4 K& I) b. o- z, e: Y2 P
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九大要素:6 u+ [2 p' |3 o0 R* x3 N+ e7 ^2 q v( z
第一要素:目标
9 e' M* v$ [8 Z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而这些术语通常属于认知范围。在我们所熟悉的一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最常用的有如”记住”、”了解”、”熟悉”、”掌握”等认知指标。以至于”分析”、”应用”、”评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行为目标,显然也是可以表述出来的。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但在实际中通常被忽略。# Q1 w' X+ N) F) r- l5 C$ K& Y
第二要素:内容% [3 o2 ]$ U" ~1 K. ^/ F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 |0 H% a( P4 _" h7 {, V/ U1 w/ e第三要素:教材- G& R, q5 n- }. R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材,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 H, `0 K5 x8 w* Y" h2 b! N+ U第四要素:模式
1 a/ T4 Z+ N% L" k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6 \$ [: t- T/ v第五要素:策略
; N9 c% F# u# y8 q* _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8 i8 O; t) ?6 N# ~+ ^! }& r# {
第六要素:评价# e6 {% t3 r4 z" b7 |7 Y( I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9 Y8 D7 k" H9 K6 Y0 T, i' W5 i第七要素:组织' B/ j2 u% b+ D& P! J9 k# `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 c2 h, P4 r4 h第八要素:时间
% w! o5 M! _0 V) o, Y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0 P0 l) k' N7 e7 a/ N第九要素:空间
4 A$ r/ ~0 `4 [) S1 W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V: W$ q# u" q0 K# ?- S9 ?
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资源依据的课程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强调内容的逻辑结构。缺点是不够实用,不易记牢。
" j: c5 `- h, N" I w* } o) L2、以学习者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P) [9 }9 q; X! o d g4 N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将学习者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被选择为课程要素决策的基础。
3 d, |' U% a5 N$ z' W- `" K) X' E以确定课程内容、教材和学习活动一样,在选择和规划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时,首要的问题是对学生要做观察和研究,同他们协商。学科仅作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某些问题或题目的一种工具。课程虽然不象学科课程那样合乎逻辑,并以有组织的方式提前安排好,但是,教师也要预先有准备以保证有必要的教材资源可以运用。并且,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安排,使学习才能够持久地参与学习过程。不论何时需要作出选择,都要同学习者协商。在这种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系列预定的内容。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有很多的合作,这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它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学习者要学会指导他们自己的学习,而这正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1 g3 H5 X1 ]2 U9 Y
以这种基点设计的课程通常被称为发生课程、活动课程或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7 p2 P0 ]" q3 `: ?* n: J3、以社会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7 k0 H0 s/ R% g/ I5 Y* W: r- k在西方的许多社区学校,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课程设计。
6 b. q3 P* L6 y; }) e: }课程目标。这种设计尽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对所有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通常有明确的学习重点,但没有预定的结果。
1 D) L' v2 Y6 h课程内容。内容来源于社会问题。它可能强调社会的功能或者是人类所面临的不断出现的课题,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的社交技能。
/ V8 M" z1 U+ b/ r% w教材。教材需要有极大的多样性。
; d. P) `) V. r2 }评价。集中于问题的结论和研究问题所参与的过程,或者集中于研究问题有关的行为。' T6 a3 C. k# F7 d3 U5 N
模式。教学活动及安排方式由学员和教师共同计划。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过程。& Y2 r8 z2 t7 Q, [3 k# G
策略。教师虽然不是课程内容的权威和专家,但是,他是直接促进者,他在引导学员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中一直起到主导作用。/ d5 [3 t% r1 ]3 G0 G% u3 X
组织。分组将随着学习的进展,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愿望来决定。
% }9 Y7 h" G. |& `! d三、现代培训课程设计- G' [; ]1 Z1 N) V
(一)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点4 X! Q+ m1 Y/ a) m
根据课程设计的本质特征,现代培训课程的设计首先要满足现代的科学、现代的社会和现代人的需要。这是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 {0 g2 C8 [ N/ _* {* V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知识规律。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师的配备、教材的准备都是遵从这一原则。1 Y2 B" O; [" T. `# ^& b
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目标是为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三个组成部分是职业开发、培训与组织发展。
" X, l# W8 f# F! S, [8 l- R(二)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0 P# b F: r+ Z/ N) f
在课程要素的界定与选择上,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要素有所不同。一是教员。一般课程设计的要素中并不包括教师,因为它认为教师只不过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在现代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是可以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进行选择的;二是学员。传统的课程设计把学员作为课程的接受者,是一个完全的被动体,与课程的决策无关。而现代培训课程设计则把学员的需求作为主要依据;三是教材。传统的课程设计把教材视为教科书,而现代培训课程设计则把教材理解为精心准备的,与学员需求相适应的有关材料及信息。
4 T& I7 q6 [, J4 R% K( O. j) W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为:8 F6 R) R% T5 u3 m" q6 X" E( Z
课程目标-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定;* n2 _) g6 u- N1 H" j& k
课程内容-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1 |0 ^" C* J3 a课程模式-有效体现课程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 h, ^# w& r+ {1 h( z7 m0 y课程策略-教学程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
3 Z% u2 ^' I0 M+ ?- {0 u- v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 \& T: }' R) D7 ?& g8 B
教材-切合学员实际,提供足够信息;
: |4 v5 t4 J& D( b# ?& `' ~5 J学习者-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 c% z5 r T+ I" o4 k2 J6 Y7 N
执行者-理解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师。
- r8 n, s# W( R& y+ }6 e# X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 T; p7 [. h) a* ~8 H2 w1 E
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
8 h7 u4 v5 T' N% O& _2 E) j(三)现代培训课程的设计程序/ G( b8 K% \& J/ N8 G& {. X
基本程序是: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作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时间。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如果是一个多次执行的课程,每一次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反馈到下一次的设计,作为一个环境的需求因素去考虑。
3 @7 O1 Z+ x, w7 A: n5 x! z# L在基本程序确定之后,如何实施设计却无一定之规。没有一个万能的最佳设计程序,只有更好的设计艺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一定要用系统思想来作为指导,这是我们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所在。% ^/ Y- w$ H! D1 J& h3 l$ C6 M
本文章转自 百年培训网
: V+ U' G3 X' @5 W$ a. m0 `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