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7
- 注册时间
- 2007-11-17
- 威望
- 0
- 金钱
- 1428
- 贡献
- 588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01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4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6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07-11-17
- 最后登录
- 2014-1-27
- 积分
- 2016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64
|
非常专业的一篇文章,作者对于两点清晰的分析可谓是抽丝剥茧、高屋建瓴。
就我个人在高校招聘的一些经验来说,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应届或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日趋变难的情况下,海量投递简历和应聘职位。往往他们对所面试的岗位没有了解,而因为不了解就更不知道在有限的几个问题机会时去怎么把握。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问啥!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问题,往往抱着“我问培训和发展总不会成为拒绝我的理由吧”这样的想法,也显得自己有上进心。却不知,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考官从侧面了解到你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工作稳定性、求职意愿等方面的信息。
2.同样是因为海量投递简历和为了赢得面试机会,很多同学面试的岗位往往不是自己的第一意愿,甚至更不是兴趣所在。他们需要通过对培训和发展的了解去分析这份工作对自己是不是合适,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前途”,所以有此一问。
3.就像作者所说的,很多就业指导机构和老师,还有市场上纷杂的求职宝典,给学生灌输千遍一律的所谓面试最佳答案、最佳问题,泯灭学生创造性,也让他们失去了一次了解真正想了解问题的机会。这是很可悲、可叹的!
4.当然,也不排除很多是真正重视和想了解的同学,这些都是比较有上进心、企图心的同学。
所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要认真甄别和分析,谢谢!
|
-
总评分: 金钱 + 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