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1-18
- 注册时间
- 2012-10-19
- 威望
- 113
- 金钱
- 1713
- 贡献
- 429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255
- 日志
- 33
- 记录
- 0
- 帖子
- 73
- 主题
- 27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12-10-19
- 最后登录
- 2014-11-18
- 积分
- 2255
- 精华
- 0
- 主题
- 27
- 帖子
- 73
|
任何部门的岗位职责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非简单的拼凑与组合。对职责之间内在逻辑的把握,一是有利于形成对职责的系统理解,使任职者能够按照职责的逻辑来安排工作,而非无头苍蝇似的找不到头绪;二是有利于把握不同职责对整体目标的贡献,找到努力的方向,优化资源的配置;三是有利于找到岗位职责履行中的难点,为绩效的改进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而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职位分析时,一方面由于任职者本身的参与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职位分析人员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因而往往难以形成对职责逻辑的把握,而仅仅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描述。
在整个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职位分析是最为基础的管理工具,但同时也是技术含量最高,操作最难的板块之一。岗位职位分析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是否能够采用科学、实用的职位分析技术与方法。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职位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缺乏丰厚的实践土壤,对职位分析的研究大都还停留于对国外理论与技术的引入,缺乏基于本土实践的系统性的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方法的创新,致使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在假设系统、框架体系、技术方法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职位分析项目的有效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