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10-17
- 注册时间
- 2011-8-24
- 威望
- 6
- 金钱
- 207
- 贡献
- 67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8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
- 主题
- 7
- 精华
- 0
- 好友
- 2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11-8-24
- 最后登录
- 2012-10-17
- 积分
- 280
- 精华
- 0
- 主题
- 7
- 帖子
- 28
|
本文版权属 吴下阿谋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吴下阿谋-(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966)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10-11 16:23 编辑
) S; h6 g: k9 R7 f5 e' G7 ~+ e- U5 `7 Z3 t: `6 F, W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存在几个误区,例 E" [' [" x) t% c1 @/ I
①选最知名的企业,选做过相似案例的供应商;
' U: O% E# N6 A9 F* n②选择所谓本土化服务的供应商;
# g, O8 J" h& A4 P k③选择一个最实用的软件。( L. a4 K9 T1 x3 P! Q {
针对这些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4 p+ J/ y+ \6 G
, @2 Q2 m& K- \8 G一、管理知识的积累是靠企业自身积累3 }. Z. G w4 t3 I/ Y( ^% P# ]
软件公司或者咨询公司不可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管理模式。很多公司在选择软件的时候总认为,只要与知名企业合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特点
8 j0 W/ A4 R% ]2 e①管理内容的不确定性,就是时间的变化,人力资源部门所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变化的,例如随着管理细化,每个员工需要设置一个成本中心,这个是在管理系统完成以后所需要增加的;
% B& f6 A7 L! [. E' V% ^②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公司规模可能随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公司的管理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就要求系统有完整的流程自定义功能;
5 i; h6 p' T5 a8 C/ o3 j4 S③管理模式要不断变化。集中管控差异化管理就要求可能集团下属的每个企业的工资发放模式都不一样,这就要求用户可以自己定义管理模式;
, l( Y* u: g' K/ z6 B0 t0 q+ g④决策支持可变化。作为决策者可能不同的时间环境所需要的数据不一样。这就要求系统能随时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数据,系统应该有一个支持决策变化的工具。" z5 k# D0 M+ j
* ?- Q! t% ]+ J+ Q4 p: ^
同时软件公司售前咨询与实施是两个不同的团队,售前可能是所谓的专家学者,售后支持的可能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了。用户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该看中的是灵活的产品而不是具体的供应商,比如国外的供应商,在国内的实施部分其实也是国内公司来完成的。
9 a. E& g! y2 D( N1 l: @+ R
$ D. [2 ^0 L1 K8 ?" ~3 n二、服务的本土化不等于本地化。: |6 o! `% T# [# O7 E( K) u6 G
很多客户在选择软件的时候与选择硬件差不多的想法,如果本地有一个服务商,哪怕多给钱也有个保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实施也就是客户化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事情,所以在前一轮的跑马圈地过程中,有很多公司就中箭落马,管理基本没有心喜欢,基本就是完成一个人事静态档案以及报表的处理。根本没有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六个模块的信息化工作。9 z) l* a) J4 R7 u5 ? E0 f* a8 x
3 V0 s G& A1 V6 m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是基于B/S架构的系统。至于供应商用那种语言比如java还是C#.NET以及数据库是SQL SERVER还是ORACLE 与用户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现在软件都应该采用标准的开放接口或者通过第三方来作为标准接口。基于B/S架构的系统基本不存在所谓的在哪里服务的问题。可能供应商自己的服务比本地化的服务来得更快更及时。
1 N' K0 h/ @9 r7 n" k3 r1 d% a4 ]6 d; T8 d0 C
三、选择软件应该考虑是否重复投资( }- C- V: w& W
也许有的用户很有钱或者说钱是政府投资的,选择哪个软件无所谓,大不了今后重新来。目前所考虑的就是用个简单使用的。其实这里面存在很多的问题。3 z+ P$ w' K7 R8 K" Q& U
①时间成本的问题,很多企业用了很多时间建立起来人力资源管档案资料,结果发现真要上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的时候,选择的系统又不能用,只好例外再选一个系统。这里面的人工成本是很高的。
! r/ a2 m& C& O& e+ W7 v' ~4 h②管理的机会成本。一个好的系统可能可以减轻你繁琐的事务劳动的同时给你提供了一个分析以及处理事务的一个工具。例如从员工招聘开始、入职到离职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系统提供的BI工具,你可以得出一些改善管理的数据或者模型。
! O6 Z: Y/ e8 O4 P: C% e
7 Y2 ]1 s8 U& ~$ x& \" M 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以前国内有家挂靠国家人事部的公司,提供比较优秀的人事以及报表工具,现在这个公司的很多客户都很茫然。因为提供的系统解决不了当下很多问题,同时用户也不能在系统上做一些灵活的处理。) c0 R3 @5 f1 K e% q" y
6 P0 w) i; H) D5 A" _. O
管理无对错,选择也无对错。专业的事情很多时候还得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可能很多单位在管理二次信息化的时候就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了。
' l- }& q, H9 Q6 n$ J; h4 s
* b$ H# t3 H2 b) N# ~) _1 I/ l! i
! E% ]' `5 U, M" C$ Z$ I" x# z1 e
# X6 q4 e8 X% Y X5 t* g: h l!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