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4-9-24
- 注册时间
- 2004-9-23
- 威望
- 0
- 金钱
- 103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
- 主题
- 2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9-23
- 最后登录
- 2004-9-24
- 积分
- 103
- 精华
- 0
- 主题
- 24
- 帖子
- 26
|
在职考研的困惑:我们会成牺牲品吗
! A+ ^7 k) z8 G e" m8 ^ 今年是本科扩招第一年,毕业分配形势如狼似虎,事实上考研中暴露的问题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在职考研生的尴尬更是比比皆是,今年的考试让很多人觉得没有他们的空间。
' K* b2 q8 p, \9 V Q 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就快出来了。不少在职考生越来越绝望。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这次考试,几乎没有在职人的空间,在职考研越来越难。让人怀疑国家是否在真心地选拔在职考生。 * j, i9 x/ Y5 O7 h1 ?
已经有工作的,被刷下来的可能性最大
. q$ s F& N( o# K" ]9 ]- F 这的确是个问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避免出现不稳定的骚动,研究生扩招也应运而生,今年我们看到的状况是79.9万人痛挤考研独木桥。 ! A3 E9 ^& E1 D' R# L6 u
在职考生倍受千里奔波之苦。就北京而言,绝大多数大学区都分布在北京城的北面,各种有名的考研培训班也都集中在那里。一周工作下来,已经是腰酸背痛的在职考生,周末还得起个大早,而培训班里其他的在校生,无异以逸待劳,八点十分起床都能赶上八点半的课程。 $ v2 I6 A. B x, g+ } Z
@( B& k7 t$ |6 y0 M | ^( U. c 谁要是想在职考研,一定得经过单位的人事部门盖章,自己还得写保证书,保证不影响工作。很快,消息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一位在职考生表示:你努力工作的时候,有人关心你,怎么样复习得如何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说得人心烦意乱,加重自己复习不够的精神负担。你如果一时疲惫了,就立刻会有人指责,光顾复习了吧?晚上还是要好好睡觉啊!立刻歉疚之情油然而生。其实昨天也没熬夜复习呀。看来得打起精神来工作。 - a! ?! v$ N& }, v* W/ ^9 \
研究生不是通才,却被一票否决
1 C4 z2 K9 I {3 [( n {$ J 毋庸置疑,研究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他应该是某一领域的行家,而不是通才。当中国扩大硕士研究生队伍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本科生是金字塔的底座,而研究生逐渐向上伸展,成为底座上更尖端的部分。而各科研究的精英才是金字塔的塔尖。本科生应该是知识面越广越好,基础课越扎实越好,而到了研究生就应该着重在专业课方面的造诣,对本专业有独立的思想和逻辑。可现在的情况是,本科生为了就业,基础课混个及格,全力以赴地猛攻外语,容易找到工作的课程到处辅修旁听。到了研究生反而要回过头来补习基础部分。 5 O8 F7 Y' u0 g8 w* Q8 G6 u) ~7 U
国家既然鼓励在职人员考研究生,也正是看到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基础和实践经验将会给理论界带来新鲜空气。他们如果优秀,一定是对某个专业既有兴趣又有涉猎和研究。可实际上,他们根本就被英语或政治一票否决的现实拒于硕士研究生门外。有不少参加考试的在职考生表示,今年如果考不上硕士,明年就直接考博士。原因是,博士比硕士好考多了,而且它只需要同等学力,工作6年以上就可以考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 b8 o/ @" Z' L C
如果硕士研究生考试竞争下来的人都是博士的材料,那研究生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5 k6 ?2 f; F3 B
回过头来看,国家选拔的硕士研究生只是英语过关,其他专业课都马马虎虎的人,学术的提高还有什么希望?
, o6 N- M+ K$ m2 w8 C! t/ |9 t6 W' ^ 最令人不解的是,考研成了就业缓冲 9 d8 c% S( r& t+ Q! p1 A# D
应届毕业生,一个20岁刚出头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往往靠着良好的记忆力,随大流,大家找工作就找工作,哪挣钱高就去哪,如果找不到特别称心的工作,再跟着其他同学一窝蜂地考研。实际上,他对那个专业的理解并不深,也并不一定是深爱那个专业的。考研对他无非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缓冲,给就业的困难中找一个退路,再伺机而动。
% ? Z& v9 v: p 在职考生就大大不同了。经过在社会上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多少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多少明白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意味着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他们对学术对书本已经有了不同的理解。而这种不同,正是当今学术最需要的。 . W7 c& p2 I! ], [. {& k
- ~7 Q& K, c7 d; ~2 ]
一位考生的话几乎道出了很多在职考研生的疑惑:现在几乎所有的考试一年比一年容易,只有研究生考试一年比一年更难。而这个难,并不是考学生的理解力和研究能力。现在几乎所有的考试都在改革,只有研究生考试仍然在沿着传统教育的老路,继续那些没有想象力的、尤其需要死记硬背的题目。 6 a! j3 F* {3 Z! E$ W- G$ X
“在职考生拖家带口可能是挺招学校和老师烦的。但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越来越重要,而那些进门难出门容易的研究生教育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为了挣钱,教师讲课之不尽心,内容之糊弄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在职人员还是想学习,就只有走华山这一条路了。想学习的人,为什么却遭遇如此的艰难?难道在学术界中,只要工作过,只要离开过教育的过程就低人一等了吗?”很多在职考生表示,“想不通”。4 b; [1 U% T# h H2 w6 Z
' J! ~* E3 N: N" G7 ?
+ U9 q" R1 {2 U(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班 M: k( G5 r6 G' q' v
免试入学、可申硕、协助解决北京市户口问题 & D+ i; z9 y3 V" S
' S8 K+ W& C+ x2 b1 ~' E! F" n
2004年秋季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向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已全面展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第六期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第二期经营管理方向的研究生课程班招生工作开始 (拟于2004年10月开课)
$ S1 c$ X3 H8 z! p2 u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 l' K; h- [1 _8 q原则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的各企事业单位行政人事干部、人事经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 `$ T9 C0 d, c0 T* Y- o% a二、招生专业及学制
7 r, F7 A5 F8 d# U1 |/ c; q0 Q3 y: H1、专业: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企业经营管理方向
: \# i' [: ^, Q: u1 ~6 `+ G2、学制:一年半
" y3 R- N$ r' ?% k9 Z6 j三、课程设置
9 l5 ~. @% p8 R# T! X" a5 T专 业主 要 课 程 及 学 位 课 9 v' i. E! H$ p: Z' o0 c! P# K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管理学、财政学、证券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招聘与培训、人力资源规划、人事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社会保险、劳动法、项目管理、西方经济学等
0 B$ \* X3 n% u1 [# g5 V人力资源学位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
9 c! s$ @3 L" N; X经营管理方向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心理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9 ]6 \8 ^" H* ^' t7 ]经营管理学位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
! O/ A& u# x& u/ ^2 f! Z专题讲座与实战研讨: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及焦点设置,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特征研讨、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实地考察等。 0 C0 [ V+ O, t" \; n- p
四、报名及录取
# Z B6 c5 u! z1 J* ~. g1、报名手续及时间:提交学历证书及身份证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三张、报名费,报名时填写“研究生课程班登记表”。即日开始报名,(提前电话预约周六、日也可报名),额满开班;
& x: U8 K" z$ D7 z2、报名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B座9层908室
6 s! m+ [: D$ `! L& E* e$ I- p五、费 用: 3 R; q; ^3 S2 C1 A+ c0 l4 R+ m: T
1、不申请学位者:一年半共 13750元(含报名费、课程进修费、考试费、教材费); : v2 N. S5 ?! c! o
2、申请学位者另加1200元(含学位课进修费、教材费); " o& f3 E a I% y) N
3、 可分期付款、一次交清免收报名费、教材费。
" ?+ k. k) \( x, k# i( F! ^0 a六、证书及学位: ) H: v: s/ e3 S/ }) ]7 {4 F, k3 t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者,经考试,各科成绩合格,颁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证书;符合条件者,申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硕士学位,申请学位所发生的费用,按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的规定收取(5800元)。
% T( L: D# \; R% S7 O七、联系方式:
( @. V: ?" q1 Y& I联系电话:(010)82006048 + |) K; v7 B" u/ {; u6 X, e/ `
联系人:赵老师 6 g" n2 y! p+ e) m
E-mail:zhaoming_uibe@sina100.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