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10
- 注册时间
- 2002-9-17
- 威望
- 0
- 金钱
- 13125
- 贡献
- 2207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5340
- 日志
- 1
- 记录
- 0
- 帖子
- 800
- 主题
- 275
- 精华
- 0
- 好友
- 9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2-9-17
- 最后登录
- 2022-1-10
- 积分
- 15340
- 精华
- 0
- 主题
- 275
- 帖子
- 800
|
板凳
发表于 2004-11-6 15:2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众人评说《终身美丽的心灵秘方》(转)
让你拥有心灵财富
李胜杰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必须要面对现代生活中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生活,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调适、转换心态的能力必须要加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心志薄弱的人。后者面临困难挫折时总是逃避,畏缩不前,面对批评,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这样。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体力劳动者,有商人,有母亲,有父亲,有教师,有老人,也有年轻人,然而内心中都有股与生俱来的坚强特质。”所谓坚强的特质,是指在面对一切困难时,仍有内在勇气承担外来的考验。
一个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健壮的肌体,并不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一个发育良好的体内,必须同时具有一种正常而良好的心理,这才是我们获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情场失意、官场失位、商场失利等方面的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幸福时欢畅、顺利时的激动、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汤,每种滋味你都可能品尝。
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内心又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还是孤独苦闷、垂头丧气,这主要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来支配。事物本身只能影响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
《终身美丽的心灵秘方》通过生动活泼的实例,加上来自专家的建议向读者表述了这样的观点: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整天都会感觉到压抑和烦闷,快乐为什么与自己无缘呢?关键在于我们很多的人总是被人生中的一些挫折所困扰,其实你不妨试着给自己开辟一个心灵的后花园,把这些烦恼统统抛开。
不甘平庸的人必然会努力给自己的精神开辟第二空间,那将是他的后花园,在那里,他可以尽兴呼吐心灵中的浊气和俗气,重铸更亮泽更馨香的自我。
(李胜杰简介:中华国际心灵财富学院院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人著名著名人生激励教练、李阳教育集团董事、心灵财富训练创始人、国内目前最著名的心智培训大师、数万名学员因他的培训而走向卓越,《心灵财富》的作者。)
一本帮你拉开新生活序幕的好书
何常明
作者运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没有说教,驾轻就熟地向你提供了一套互动的训练计划和全新的理念。书中循序渐进的练习将带你踏上一段旅程,帮助你过上一种更加真实的、充满激情的生活。当你坚持运用这些技巧并从中受益时,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让书中的精神融入你的脑海、你的心和你的灵魂,你将会学习到拉开新生活序幕的方式;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你将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这是一本为我们所有渴望过更加充实、更有成就的生活的人准备的书,它的重要之处不在于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而在于读过它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何常明简介:著名培训专家、心理辅导专家。曾任三星电子(中国)公司培训部经理,现任广州宏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目前致力于身心语法程式学、情绪智能及脑神经学的研究。七年来,先后为美国友邦保险、中国联通、日立电梯、平安保险、伊力乳业、天年生物、汇盛贸易等多家企业的员工提供了心理状态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及辅导。)
一本帮你实现和提升自我的好书
章国锋
《终身美丽的心灵秘方》提出了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问题,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维护和发展人格和个性的完整被提升到人的生存的必须。然而,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是与保持同他人良好和谐的关系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
人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个性化,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同时进行,同步发展,二者实际上是同一进程不可分割但又方向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
一方面,人作为个体,需要并且必须具备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会越来越强烈。自主地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每一个人的发展目标。每一个人都不应该作为别人的复制品而生,作为前人、父母或社会的复制品而死,他应该追求自己的生活目的,并且有自我生活的权利。这就是人格独立的全部意义。
但另一方面,作为人,我们必须生活在群体之中,既受社会关系的庇护,又受社会关系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我们生活在矛盾之中:我们既需要独立自主,既是一种社会的自我,群体的自我,又是一种个性的自我,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自我。这样说也许是恰当的:脱离社会性来谈论“自我”和“主体”是毫无意义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凸现出来,这个词的核心意义是其“主体间性”,即与他人的社会关联。惟有这种关联中,单个人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而存在。离开了社会群体,所谓自我和主体都无从谈起。在语言的系统中,“我”作为主体的代名词,只有在与其他人称代词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成立,脱离了这种关系,“我”这个表示主体的代名词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既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又对自己施加必要的限制是一门艺术。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归根结底是自我意志和他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只不过,它们被转移、被放大,被泛化,由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转化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已。
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而人际交往则是一种互动行为,即“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情感、思想、行为上的双向交流。一种成功的交往只有在交往双方形成“对称的主体间关系”,即达到人格力量的平衡,才能顺利进行。在社会生活中重视和遵循“不受伤害的主体间性“的原则,承认每一个人都具有同等价值,享有同等权利是这种交往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