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本文版权属 笑书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笑书-(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7537)
本帖最后由 笑书 于 2012-3-2 14:23 编辑
恩师马小平逝世已有一个多月,初期的悲痛逐步淡去后,对马老师回忆的一些细节慢慢浮现出来,一些更为深一点的思考也逐步凝结起来,使我不吐不快。
网络上纪念马老师的文章越来越多,很多原本不认识他的人,也通过南方周末以及各个网络渠道逐步知道和了解他。马老师是一个单纯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执着前行,不被外界所干扰和诱惑,对自己和对他人都非常真诚;同时他又是一个丰满而复杂的人,任何一个维度的纪念文字,不管是来自于同学、同事、朋友、学生,都仅仅是管中窥豹。大家的纪念文章中零散提及的马老师的一两个故事,或三两个瞬间片段,逐步叠加起来,才会慢慢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真实的马小平老师。在此,我先追忆他的两个片段。
马老师曾和我谈起一件事,有次他问某位知名网络公司的创办者,在创业过程中他最感缺乏的是什么,人才还是资金,没想到那位老板的回答是:最缺的是词汇,因为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而言,很多概念都是全新的,还有很多来自于国外,因此很难用中文准确定义和描述,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传播,一些创新的想法因此没有合适的载体,业务推进也遇到困境。马老师感叹到:其实我们这个时代都缺词汇,我们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词汇匮乏的限制。那一瞬间,我忽然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其实不仅如此,我们往往对同一词汇的理解和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异,结果沟通时鸡同鸭讲,造成许多误会,有时以为对方会这样理解,其实完全不是同一回事。这段对话实际上对我的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开始从这个角度关注所在企业内的“共同词汇”问题,在很多管理革新的领域,我会有意识想到如何先构建新的“词汇”,在建设组织文化或进行工作沟通时,也必须确认组织成员对一些关键词汇的理解是否有基本的共识。
马老师还和我说起一个事。当时学校要对食堂的布局和设备重新做改造,但自己没有专业人员做规划设计,校长就直接找到马老师。马老师也没去另外找专家,干脆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上网搜集资料信息,用了约20天,自己做了一份布局规划,对各个区域划分、隔断、卫生安全、食材移动路线、给排水等细节都做了考虑,另外拟了份厨房设备的需求清单,规格、型号、市场平均价位一应俱全。当他拿着这份规划找施工单位谈合作时,对方惊叹不已,认为这份规划肯定是资深专业人士做的。说到这里,马老师禁不住有一丝得意,同时感慨,现如今真是没有什么事情是网络无法解决的,只要善于学习和搜集信息,人的个人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延伸,所以建立学习能力比单纯的知识储备要重要很多,而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往往在这方面比较忽视。
谈到这里,马老师还和我说起一个“打通”的概念:一个人若在某个领域做到一定的极致,自然会产生一种“打通”的效应,或者说他会因此具备了一套系统的思维能力,当他涉足其他领域时,也会因此得心应手,能更快地理解和领悟。所以,一个人一定要精研一门知识,以达到“打通”的境界,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大自在”。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的“打通任督二脉”,这样真气就能在体内运行无碍。他笑着说,这个意思大概差不多。我觉得,马老师大概就是“打通”了,加之始终保持着好奇和好学的心态,所以在一些看似和语文教学无关的领域,也表现出令人吃惊的高水平。
我这些天在网上不断搜索阅读纪念马老师的文字,对他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我一直认为自己了解马老师,知道他很优秀,但没想到他会如此的优秀。像马老师这样的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这不在于要建立什么标杆或道德典范,或者如有些人所担心的,将某些标准强加给他人,恰恰相反,我甚至担心不断拔高马老师会把他庸俗化。如果马老师仍在世,他是不喜欢被人吹捧的,他很有自己的原则,爱恨分明,同时对人宽厚,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正如马老师身边至亲之人所说的,他“毕生致力于追寻意义,启蒙心智,追求民主自由,培养公民意识和素养,构建美好诗意的精神世界。”对于他而言,能做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个人的荣辱倒是如同浮云。
不仅在中国,全球都有这样一种“死亡崇拜”的文化现象。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其价值才会逐渐被人所发现和认可,他所做的一些事才会被人们所定论。这是一种无奈,但能如此也算是另一种幸运。在我看来,马老师生前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简单的人际意义上的孤独。相反,马老师生活中有很多朋友,甚至有很多崇拜他的人,在语文教育的这个小圈子里,他算是小有名气的,当然,他的知名度仍是和他的才华极不相称的。他的孤独来源于这个时代的堕落与他的理想主义之间的格格不入,在于他的境界除了在一个小众的圈子里之外,难以被一般的人群所理解。他在呐喊,却发现听的懂的人不多,其中还有一些听的懂却因为对现实妥协而故意装听不懂。正如有些人所说,他生错了一个年代,但是,他又正是这个年代所极其需要的。当然,在中国的各地,还有很多他的同行者,但这些人相互之间并不太清楚对方的存在,希望借助对他的悼念,让这些人不再感到孤独。
在我看来,纪念马老师的价值和意义至少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而这每一项,都是当今中国社会极度欠缺的:
一、 他对语文教学乃至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教学改革做出的积极努力。
二、 他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反思,以及对普世价值的思考。
三、 作为个人,他对理想的坚持,对一份高尚事业的执着,以及在孤独和黑夜中奋力前行的精神。
马老师一生情系教育,从未更改,令人感佩。现在的教育模式是,本科教育为了读研,中学教育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小学教育为了考上更好的中学,也就是说,从小学教育开始,直接就是冲着研究生去的。这种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在最青春的十几年里,同样需要欣赏沿途的风景,这十几年的幸福对于短暂的一生同等的重要。马老师提倡的是,中学教育是要让学生觉得幸福,让学习和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乐趣,在教学中将人性的关怀融入其中,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不仅如此,马老师还提出老师们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提升。他曾经在某学校的筹建规划中这样写道: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升学率为牺牲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有能力生存于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未来社会,还要让他们有自己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将来幸福,而且要让孩子们在校就读期间,就能获得即时的幸福。”
“我们还要让每一位有事业追求教师能在这所学校里获得他一生最好的发展,实现他自身的价值。”“我们要通过办这样的学校,让教师获得解放和提升,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
关于教育问题,我完全是门外汉,自有一批马老师的志同道合者深入研讨,这样的研讨也一直在进行中。但马老师燃尽自己的生命,能否对中国的教育反思和改革猛烈地推动一把?这是不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更加聚焦于讨论这个极其重要的话题?
马老师编撰的《人文素养读本》,虽不能完全反映、但已很好地折射出了马老师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关注。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如何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些严肃的话题已有很久不被我们大多数人记起和提及,人性解放和人文关怀仍在大多数时候被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在面对世俗的权威和威权时,我们越来越难以保持足够的淡定和从容。这点在中国社会的各个细节中都能看到。
对于很多人而言,在纪念马老师的语境下,这些内心底处潜藏已久的一些东西或许会被重新激发出来。关于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虽然答案往往只能自己去寻找,别人也给不了太多的帮助,但只要坚持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行,就一定会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马老师的精神价值就在于,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他会不断地感召和引领我们。
这是一个物质发达而理想破灭的年代,我们中太多人在现实中找到了借口而逐步沦为平庸。我们有几人能依旧身怀理想,又有几人能真正实践自己的理想?马老师的精神力量除了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厚的胸怀,更重要的是,当现实与理想相悖时他那种接近于殉道者的事业激情。我当然不主张每个人都去“殉道”,但我们完全可以反省、追问,自己是否早已迷失,甚至与最初的理想南辕北辙?我们是否知行合一,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着自己的认知?
我们在纪念逝者时,除了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情感需求之外,也在向社会传递着自己的某种心愿和情绪,它们从很多人的内心深处走出来,逐渐汇集成一股正面的能量。希望借这个契机展开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使现状发生一些改变,至少借此影响到更多的人,或者给更多的“黑夜中的独行者”以鼓励和安慰,使其更加坚定信念,不再觉得那么孤独。若能如此,则善莫大焉。
社会文明的进步,很多时候是由一个个事件推进的。如果说某些状况如同一块铁板,那么每一个事件的放大,都将或多或少地撬动一下这块铁板。总会有一天,或许是我们的下一代,会呼吸到更为清新的空气。那么,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即使被“牺牲”掉了,我们的子孙们也会因此过得更为幸福。
我欣喜地了解到,有心之人正着手将纪念马老师的文章汇集成册,也有人正整理他遗留下来的知识资源。我衷心地感谢这些有心人,希望能尽早看到这些成系统的资料公诸于众,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燃尽他的一生默默奉献,对社会贡献了如此之多的智慧价值和精神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