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小乌龟果果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小乌龟果果-(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9935)
文/张从忠 管理学的开山鼻祖彼得•德鲁克大师曾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开车进了加油站以后,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呢?”现场超过一半的人答道:“开车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当然是加油!”另外一半人,从他老人家略显失望的眼神里看出,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答案。于是,他们又补充了很多答案,如“休息一下”、“买吃的”、“喝水”、“抽烟”、“上厕所”、“打电话”等许多答案,甚至有人连“炒股票”都替德鲁克想到了。只见大师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然后他绕着弯子说道:如果今天在场的人数足够多,我想,一定有人能告诉我正确答案,“开车进了加油站的人,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早一点离开加油站,以继续他的旅程,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德鲁克考问大家的目的是:“管理者有没有目标,有没有前进的眼光,能不能是纷乱的世界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段时间以后,德鲁克的助手又在纽约大学商学院做了一项关于“人生目标”的跟踪调查。起初,他们向参与调查的100名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个学生确认自己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这十个人:“如果你有目标,请你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这次,只有4个学生写出了问题的答案。20年后,当德鲁克的助手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被调查的学生时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4个人,他们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96个没有目标的同龄人,这4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余96人的财富总和!这项研究表明,这4个人之所以有明确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有先见之明,或者说他们有“眼光”。至于,那96个没有把人生目标写在纸上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在干些什么呢?答案是:“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地或间接地、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帮助那4个有眼光的人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所以,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眼光。有眼光,工作就会充满机会,生命就会丰富多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抱怨:“这日子过得真没意思”,那就说明他已经失去了眼光。 一、不做自己不懂的事 有个农夫,由于庄稼种得好,生活过得很惬意。村子里的人都夸他聪明,并有人断言只要他做生意,肯定能发大财。于是农夫的心就痒痒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就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但农夫主意已定,妻子怎么说都不行。见劝说无用,他妻子说:“做生意总得有本钱吧,你明天就把家中的一只山羊和一头毛驴牵进城去卖了吧。”妻子说完就回娘家找来3个人,对他们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 第二天,农夫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妻子找来帮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后。第一个人乘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盹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人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第二个人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都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农夫问那个人哭什么。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一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走到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进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帮他捞上来,自己愿意送他20个金币。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但如果有20个金币到手,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了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岸,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当农夫绝望地回到家里,他惊奇地发现山羊和毛驴竟然还在家中,他的妻子说:“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慌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你连这些最基本的风险都预料不到,又怎么能在商海里征战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种地吧!”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领和能力,就不要轻易涉足;否则,除去失败,还是失败。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小说家,这位文学天才,并非经营之才,他两次经商,均以失败而告终。马克·吐温五十岁的时候,名气很大,所写的不少书成了畅销书,人们争相购阅。出版商们看准这一行情,争相出版他的作品。因此,发财者大有人在。 看到自己的作品赚的钱大部分落入了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得到其中的十分之一,心有感触。于是马克·吐温萌发了自己开办发行自己作品的出版公司的想法。其时,他手头有六部作品即将脱稿。他想若交给出版商,自己最多只能得到3000美元稿酬;如果自己出版至少可得25000美元的收入。马克·吐温并没有建立和管理出版公司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也不懂。他只好请来30岁的外甥韦伯斯特当公司的经理。然后由他出面,贷款购买了20部印刷机,建立了七家装订所,还雇佣了100多名推销员,大张旗鼓地干起来。 马克·吐温自己着手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路很好。第二本书是他的《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该书的主人翁格兰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总司令,还是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伟人。由于美国人对这位前任总统的命运十分关心,所以这本书也成了畅销书,出版不久就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中的42万美元赠给了这位前总统的遗婿,18万美元分给了出版公司,自己留了4万美元。这四万美元用于自己早在1880年开始直接经商研制打字机的最后一笔投资(先后数次共投资19万美元,亦失败。) 马克·吐温被这两次胜利(两书的销路,有必然的偶然胜利)冲昏了头脑,继续扩大出版销售业务,而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得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也是一窍不通。他们两个的关系就是一个门外汉不断向另一个门外汉下达一些稀奇古怪、充满浪漫色彩的指示,而后者无法理解前者指示中的奥秘,双方经常为此争吵不休。到了第三个年头,韦伯斯特感到实在难以再干下去了,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好亲自打理生意,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不用说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出版公司了。最后出版公司勉强维持了十年,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倒闭,马克·吐温为此背上了94000美元的债务。这样,一个成功的文学家成了经商的彻底失败者。凡是想当然、差不多以及不懂得用人,是马克·吐温失败的主因。一个成功者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一个人的专业才干被社会认可以后,并不能说明他能够在陌生的领域里也取得成功。 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托马斯•斯坦利是佐治亚大学的行销学教授,研究富裕阶层已有30年。他曾向一个著名画家问及事事动手与节俭的问题。这位富有的画家住在一幢很大的英式住宅里。教授和画家谈话时,看到一群房屋油漆工正在房子的四周搭脚手架,准备油漆房子。斯坦利问画家,漆这么一幢房子的价钱需要多少?画家报出了一个令教授瞠目结舌的数字。在斯坦利看来,这个数字太大了,成本也太昂贵了。而画家本身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漆一幢房子应该不是难事,如果自己来动手给自己漆房子,是可以节省很多钱的。 于是,他又问画家,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来油漆自己的房子? 画家说:“我做的工作所赚的钱比请一群房屋油漆工来漆房子所付的钱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在漆房子时从梯子上掉下来怎么办?摔死就完了,如果摔残废呢?以后我将不能再轻松地赚钱生活了。”这就是自己“亲自”做产生或是可能产生的得不偿失的后果,“亲自”的成本往往是昂贵而巨大的。所以说,并不是每件事都值得亲自动手,否则便会陷入到“捡芝麻”的困境里。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事都不必要自己去做。最适合的方式是,计算好“首次成本”和“动态周期成本”的价值比后,再来合理安排,以取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才会得大于失。 如果你在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管理的理念、决策、思维等也不是很精湛夯实,应该自己动手多跑多看多做,不但能节约金钱,而且会在亲自动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人们追求经济的目的并不是到了“丰衣足食”的程度便足够。如果在创业中后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等着你去做或决策的事更多,你依然事事躬亲,把脑力和体力浪费在一些并没有产出的事情上,你的财富将无法快速增长,甚至很可能因小失大,把前期积累的财富也给浪费掉。 很多人常常这样,让别人做总是不放心,事必躬亲,结果把自己累病了,钱是省下了一点,可是省下的这么点钱连医药费都不够付,更别提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做导致的损失。他(她)们拼命地捡着“芝麻”,却丢了比芝麻大很多倍的“西瓜”财富。所以,我们要把时间合理地耗费在重点并能产出更大效益的工作上,决不可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捡芝麻。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自己的人力资源,节省出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2012年3月12日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