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年轻的同事交流,之所以跟他聊聊,是因为他的工作绩效一直不佳。 这位同事去年刚大学毕业,蛮单纯的一个年轻人,对公司相当忠诚,看起来也很敬业,他的个性有些怯懦。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目标感,推一下动一下,因此他的工作绩效一直不高。 但基于他的工作态度不错,任劳任怨,我也是在尽力去帮助他,协助他改善工作绩效。 在这么多年的实际工作历练中,我不得不感慨:在中国,带团队真是相当的不容易。 因为,你不仅得教员工做事,你更得教员工做人,甚至你必须去重建员工的价值观,并且还得令员工发自肺腑的愿意遵循这些价值观。 而我们都知道重建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但倘若一个团队中的员工价值观分歧很大,何谈凝聚力,何谈执行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熬到大学毕业,都二十多岁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自己家庭的影响,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太多的个人经历令他们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想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谈何容易?成本有多高? 更何况,作为管理者,你真诚的要帮助他,帮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工作绩效。个别俗气的员工却很可能还认为你是别有用心,你在给他“洗脑”,目的就是要让他多干活。 说到多干活,其实员工多干活本也无可厚非。 因为企业最终是要靠结果生存,倘若每个人都干不出漂亮的活,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遇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谈什么实现团队整体目标?企业怎么存活?靠什么发展? 因此,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一些大企业在招聘新员工后,都会有“入模子”的训练计划。 目的就是通过密集的、封闭式的训练,让这些新员工迅速成为企业的“自己”人,与企业建立共同的价值观,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让新员工建立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只有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基础上,再来谈具体的工作要求才有可操作性,实施起来也才有执行力。 在与我的年轻同事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这位同事存有两个突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现如今的年轻员工,特别是男性员工身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1、作为一个成年男子,他的个性怯懦,遇到困难喜欢逃避,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都不强。 这种状况在现今很多年轻的男员工身上有一定的普遍性。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家里的宝贝。中国大部分父母的观念是,可以苦了自己,绝不能苦了孩子。 于是,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好吃的,好喝的,都是他们的;万一遇到点什么困难了,也是爸爸、妈妈顶着。孩子们在满满的爱中长大,难免骄纵、任性,他们习惯了依赖他人,习惯了“特殊待遇”。 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无庸置疑就是长大后,当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他们手足无措,他们逃避,他们怯懦。 而对于企业来说,在训练员工的过程中,除了教他们做事,更要不断的鼓励这些年轻的员工坚强。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又是多大的工作量?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而形成的问题,现在就这么扔到企业里了。作为企业,你要用人对吗?那你就好好教育他们吧。 2)孩子们大部分时光是在母亲的伴随下长大,而中国太缺乏优秀的母亲。 男人们承担着养家的重任,他们辛勤的工作,每日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家,实在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与妻儿团聚。 孩子们因此最多的时间是与母亲待在一起,男孩也不例外。他们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母亲是女人,自有女人的柔弱,大多数母亲也有着“慈母”心肠,不知不觉溺爱自己的孩子。 倘若你有空到幼儿园转转,你会发现如今的小男孩有越来越女性化的倾向,他们多愁善感,他们柔弱,他们受到丁点委屈会用哭来抗议,他们不能吃半点亏。 2、这些年轻人容易没有勇气直面困难,为了逃避痛苦,他们会降低对人生的期望值,他们也希望组织不对他们有过于严格的要求,能让他们“自由”发展。 他们在如此年轻的年龄就想悠闲度日,崇尚“淡泊”,他们不愿为了自己的梦想辛苦拼搏,挥汗如雨。相比之下,他们更希望坐在办公室里,舒服的吹着空调。 或者说就算他们心里也有梦想,但一想到随行动而来的痛苦磨砺就害怕了,干脆放弃。他们容易眼高手低,希望天上能掉馅饼下来,正好砸在他们的头上。 可是,企业不是学校,企业也不是慈善机构,追求成果,追求高绩效是企业的目标。 一个不对员工的绩效有高标准的管理者也不是一位称职的管理者。 对此,德鲁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高目标和高绩效”。 他说,“评估员工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永远都应该把焦点放在改善绩效上”。
, f1 J/ u2 Y: S 来源:杨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