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8
- 注册时间
- 2002-11-16
- 威望
- 1
- 金钱
- 38233
- 贡献
- 31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855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420
- 主题
- 729
- 精华
- 1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11-16
- 最后登录
- 2013-1-8
- 积分
- 38550
- 精华
- 1
- 主题
- 729
- 帖子
- 4420
|
6楼
发表于 2004-12-9 11:5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人力资源发展:性质、时代的挑战、意义和趋势
4、 学习性组织的建立
0 S9 w1 c7 z8 t$ s
, N4 t+ C6 J% r7 ?2 V' M1 k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管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性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 )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2 |" u3 f. U$ r- \+ @7 K% y
9 a& |; i4 ]$ u/ R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并倡导建立学习性组织,托宾认为学习性组织意味着:1 X) y+ ^# y& t" s! @
% S% L: E1 S2 }: F. Z+ B·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
; u9 h2 ?1 H( V& ]. t4 \1 A( L C- ?% Z
·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彼此相互学习;) ~; k: e( z2 r7 M) }
. |; B# [# k# s3 w& L3 `
· 通过学习促进组织的变迁;
* V" d9 n3 J$ f' @1 P9 q- \* M, k7 m+ t, m) g3 }
· 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5 Z4 E! _8 k1 W& D
+ P+ |% c, A7 L3 j· 强调学习上一种投资而非消费。
, P# n& D7 Q! S' E8 s3 f) @4 E2 }5 `0 m1 U1 g9 w' `7 B p, c
在现实中,学习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当今,大学越来越更象是企业,而公司越来越象大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司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规划如此广泛与深入,实际上代表着全国公、私立学校,学院及大学以外的另一个体系。据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公司课程:学习的企业》报告中所讲的:“深深扎根于美国企业界并在全世界广为采用的替代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并在不断发展。”报告中说,公司每年化于教育和培训的钱约为600亿美元,这一份额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大约有800万人在公司内学习,这一数字相当于在高一级学校注册入学的人数。该报告同样列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学习性组织:
9 K4 {- \5 @. R$ k7 u0 a
8 U! g+ H& n6 g& X+ v) h· 在美国,至少有18家公司和协会有权授予学位。+ b1 z$ I# A% ]
' h5 r9 m: l4 s" b6 R# [
· 许多公司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兰德公司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 D8 I! F: s+ v
' F4 A1 L0 A( A1 V) Z9 a· 施乐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拥有400所大学校园。
: ^* n1 j: k+ ?: r' j b9 j+ k
% @3 f1 ] Z$ r* J· “教育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雇员教育方面一年花7亿美元。& E0 J N# s4 E1 h8 t+ J
, N, `5 t) ~2 f5 e5 K) S( o: M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调查表明:大型公司基本上都配有专职教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创造了自己具有创新意义的培训模式:建立个人培训帐户,从工资总额中提取2.5%的资金用于培训,专款专用。这一切反映了知识时代组织发展的趋向。
* n, }3 k2 N! q C5 p
, K8 o8 `( @* e- ?% [7 e3 ^1 O5、 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 [: C! V; {1 t; k& v
5 W Y6 O; e4 v/ N! s# Y2 Y" \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9 w6 n( Q' B% u
3 D; }0 J8 G$ A8 M3 D
· 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管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散于个州和地方政府。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政府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2 W7 Z, {. c; X, n9 j) N" ^% ?
: F9 [) T" O4 S) V0 c% A0 q· 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 S* ^7 O1 O' y
^; m. Y e' N! i3 E# q$ _· 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 v; @+ K, {5 N3 o# o6 j, @/ n
: R8 H: |+ r) r$ P/ C6、 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 M+ b! r1 {0 o! f3 \9 X# p$ v
( z: z5 U; S6 m; g$ w+ M N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 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管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 r/ b7 U( _1 v4 R$ m" z
`6 _3 j3 F& W; B( J7、 培训教育的国际化
. V. y" D2 a: J0 `7 D
( |! M% L# T' u X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国际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缩短。“地球村”的预言(the global village prophecy)正在变为现实。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与电讯技术、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不断促使人们认识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际培训(international training)日益发展。
1 B! l# u3 O5 U; z' _7 R
" c$ C. F2 ]. l国际培训或培训的国际化,反映了培训在下列方面的重要变化:$ k- |! a2 g$ U
* P- `. c. e/ y/ g5 b· 在培训的内容上,强调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训教育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了解自己,表现自己的差异,追求自己的文化,加强自己社会或群体的团结;同时要致力于克服闭关自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从而帮助将事实上的依赖变成有意识的团结。8 e# {0 f( @! O2 w1 i+ F
8 W* \4 U+ o6 e0 D0 \ Q% o: ?· 开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债务转换工作。如联合国所讲的,由于教育与培训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调整计划中经常沦为牺牲品。因此将国际债务转换为人力资源的投资。
, u& Y ], m! M% f8 p) M( Z, K9 W) }$ Q: d" W
· 在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中展开国际合作,在国家之间公正的分享知识,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3 S; B+ b4 Y Y2 _& M# s
8 P' i4 i. W" _5 H9 q( m· 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款项用于人力资源投资。
8 s1 Y& {- `% W8 O+ V% e/ |7 y4 z4 Y) z. ]. I# O
8、 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4 o$ S4 E3 G+ }4 f! p5 v: N. `4 R5 T" C o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