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8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众达朴信薪酬设计视点—从年功序列制到工龄工资制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18

听众

7231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12-3-3
最后登录
2015-3-17
积分
7231
精华
0
主题
273
帖子
2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0:41: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版权属众达朴信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众达朴信-(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3970)
   年功序列制是日本企业的传统工资制度。这种具有日本特色的薪酬制度在战后日本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对降低流失率,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年功序列制”创造了日本企业的商业辉煌,其简单有效的特点也享誉国内外商界。

   “年功序列”的萌芽可追溯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后期,而最终确立是在二战以后,这其间是纯粹的“年功制”时期。以年为功,即工作年限的增加与薪酬待遇成正比例增长。这种薪酬制度的制定,是由当时战后情况所决定的。战后日本,人民生活困苦,日本企业也处在恢复期,用人条件也以稳定和熟练的操作工为主。于是企业逐步实行了具有严重平均主义倾向的“年功制”。到了上世纪60年代,“年功制”正式进入鼎盛期。年和功相结合,加入“序列制”。序列通俗来讲,就是“按资排辈”。此外,在提拔使用和晋升制度中也规定了必须具备的资历条件,达不到规定的资历就不具备成为晋升候选人的条件。

   进入70年代中期,伴随着严重的石油危机,日本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期,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转变。企业规模停止继续扩大,从而不会每年都雇佣大批新人,也不可能再为老职工提供越来越多的晋升管理岗位,年功序列成为企业人事管理的重大压力。日本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像日产汽车、樱花银行等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不同程度的引入绩效薪酬体系。年功序列制也随着绩效薪酬的引入而逐渐淡出日本的历史舞台。

   总之,年功序列制是在日本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是东方传统观念与当时日本的现实情况巧妙结合的产物,通过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老员工满意度和降低离职率达到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升,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这就塑造了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

   中国的工龄工资制与年功序列制理念基本相同。发展变迁也与日本如出一辙,从建国初期的确立,到发展鼎盛,最后到改革开放,市场薪酬的改革与改良,都经历了波峰波谷,起落收缩的阶段。现在不仅是国有企业,甚至一些私企仍然保留了工龄工资。虽然工龄工资在薪酬结构中占比不高,但其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近年来,工龄工资不但没有消亡,相反企业对工龄工资越来越重视,也在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员工结构设定不同的工龄工资方案。根据作者在众达朴信多年的人力资源咨询项目经验来看,工龄工资主要有三种通用的设计方式。

一、线性型工龄工资

  “线性型”工龄工资(即设定A元/年)是大多数生产制造型企业选择的工资设计方式,A一般在80-150元之间。“线性”工龄工资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计算简单,但它看似公平却没有考虑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的不同,企业按照统一标准分配工龄工资有失公允。另外,对于想拉开内部薪酬差距的企业,“线性”工龄工资的效果不佳。

二、分段型工龄工资

   “分段型”工龄工资是阶段性的贡献激励,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由于入职前三年是员工的不稳定期,一般会把A段设在三年到五年的时段;B段五年到八年;C段为八年以上。个别企业往往会配上职称评定体系,年限作为职称某一评定因素会影响到工龄工资的标准。

三、指数型工龄工资

   “指数型工龄工资”一般在企业应用不多,但是这种形式让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高管眼前一亮。即在年限较短时,工龄工资增长较为平缓,随着年薪增加,转为快速增长,是根据工龄长短而拉开内部工龄工资差距最有效的方式。一般在设计指数型工龄工资时,前三年只计算,不发放。而且增长过快,成本较大,会设有上限。应用这种方式多局限于某些特定的职能序列,比如技术和研发。

   对于当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用工荒”,可以考虑从工龄工资的保障性入手,把工龄工资看成一种保障机制。每年均衡增长,与竞争对手有少许差异就可以相对减少流失率。对于高精尖、知识密集型行业或企业,如:技术、研发、设计、咨询、财务、律师等行业,可以从薪酬激励性入手,把工龄工资看成一种激励机制,而且这类企业很多岗位都要求年限和经验,对于有过往相关经验的人才,更是可以用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加,工龄工资也随之增长较快的曲线来激励核心人才。
总而言之,根据薪酬策略的不同,设计出适合自身企业的工龄工资曲线才能彰显薪酬设计的亮点,达到薪酬激励的核心目的。

1

主题

7

听众

542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2-6-27
最后登录
2013-12-19
积分
54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04
沙发
发表于 2012-7-31 11:17:5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24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2-7-4
最后登录
2013-7-1
积分
24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6
板凳
发表于 2012-7-31 13:56:36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听众

136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07-6-19
最后登录
2019-5-30
积分
1360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78
地板
发表于 2012-7-31 16:11: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zh3721 于 2012-7-31 16:14 编辑

在以上三种工龄工资之外,也有不少企业采取抛物线形工龄设计,目的是留住骨干型员工,减少老员工固定成本压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22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2-8-19
最后登录
2012-9-23
积分
22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
5
发表于 2012-8-22 23:01:23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