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7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沟通中的“同理心”

[复制链接]

22

主题

4

听众

90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5-2-13
最后登录
2013-8-13
积分
909
精华
0
主题
22
帖子
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9:4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沟通中的“同理心” ) E7 C) D* ]: M# A' U% y- w$ z% e+ w B" J3 i$ `9 V( F & w! p4 V0 F- _4 b A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沟通中,同理心尤其重要。有个英国谚语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也有说“你坐那个位置看看,也要这样做”,说的也是同理心的概念。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就够了吗?是不是还有更深层面的东西呢?我们把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 ( {+ z% f$ G; [8 {" N! a% p3 m0 R- g; v' h1 N4 i   表层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表层的同理心。深层次的同理心是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对方隐含的成分,才是真正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是深层的同理心。 8 d8 A4 a/ s$ P3 p $ [$ b/ u% h: M v- u9 M' G5 n7 @  你的同事小张,是个很优秀的销售代表,在公司业绩领先。但他最近有点消沉。下班以后,在办公室,他找你聊天。 ( M, y/ K+ n% g( X' [" @. { . s7 A0 A% P9 O! m: p* i2 z( h- u4 O  小张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 2 t: i8 V7 K- V$ _ 9 u+ @. A/ }! f, F3 m. ?. ?" E   这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怎样来回应呢?你是建议他怎么做吗?你是点头倾听吗?你是一起来抱怨销售政策吗?其实表达同样的这句话,其中蕴藏了很多种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无奈、表达建议、征求建议、希望指导等。能听懂他表面的意思是初级水平,关键的是听懂他说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的内容。下面是用不同的方式说“用了一周的时间,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的事实。看看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7 k% V8 a( Y% s a* S L; f1 N; E5 c1 C W% L   小张说:“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客户的销售量还不高。”这样的说法,对方可能表达的是无奈,小张不知道怎样来做这个客户,他已经没有办法了。 ; E2 C! U1 M5 z. B3 F/ ^# ]) l- c" o4 _! D; R' @' {/ i   小张说:“看来是麻烦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对方是想切换这个客户了,可能小张心中已经有后选客户了。 / c0 ^7 ^. u, G0 t + c# `" i4 i. F" f3 _   小张说:“说来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小张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希望和你探讨一下,怎样做这个客户。 ( g' c8 Y, [# _( Y: D 5 t6 [: ` i/ J9 o5 V8 [4 u2 Y  也就是说,对方表达的“信息”是同样的,但是因为表达的语气不同,所以带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给对方回应最多的是“给出建议”。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的时候,你给出了指导的建议。这时小张心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想:“就你厉害,就你能,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业务吗?你又不是销售经理,上个月你的销售额,还没我的高呢,凭什么指导我?”但是他不会和你说的,表面上他会附和你的说法,很可能其中有很多不耐烦。最后的结果是你好心帮他,可是还落下了坏的印象和一个“好为人师”的绰号。真是不划算。 2 p/ Y1 P6 @/ }9 M, T+ @; Q8 { 9 L W2 H R X2 ]4 \( v2 S  当小张在抱怨时,他其实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着,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抱怨。 ) R, ]" O% _4 Y1 \: T* p- i ! l0 |. K5 Q+ J- I  当对方无奈的时候,可能对客户的能力有怀疑。可能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策略,这个时候你只要安慰和一起分析就可以了。 9 h9 ~2 G6 J6 S- N 4 |$ s6 `# F$ w  当对方想切换客户时,可能是对直接切换的信心不足,需要你给他鼓励。这个时候你只要鼓励他,并分享你曾经切换客户的经验就可以了。 8 K5 w# x T$ W& G# T 2 Z: G% C% X [! \   当对方是真正寻求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分析这个市场的情况,给出你的建议。但是要说明,仅仅是你的建议而已。 - Z j! p7 c* j' ^ 8 t. t3 M/ o5 v: U( u  在沟通中,光有表层的同理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层的同理心,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多情况下是让对方懂暗示,让对方“猜”。如果不知道通过“感情成分”和“隐含成分”来了解真实的信息,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9

主题

4

听众

961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4-7
最后登录
2008-3-7
积分
961
精华
0
主题
9
帖子
207
沙发
发表于 2005-5-11 11:30:00 |只看该作者

RE:沟通中的“同理心”

中国人说话就是喜欢绕圈子,无奈' Q, E( l+ Z: v ) j1 `9 ^7 O# W1 C- U) J9 t7 O [em29][em49][em25][em49][em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