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因,能力是果;能力是因,金钱是果——金钱和职位是能力的副产品,能力和水平是知识的副产品!不种因而求果,求而不得;先种因而后求果,水到渠成! 财富向能力加速度流动,只有能力能够拥抱未来——工作回报=工资+能力成长。没有知识的宽度,就不可能有事业的高度。老板的成功从投资企业开始,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从投资自我开始。 知识是时间的函数,即:知识= F(时间)=at;能力是知识的函数,即:能力= F(知识)=bt2;财富是能力的函数,即:财富= F(能力)=ct3。 不要问管理是什么,而要问管理做什么——达成目标才是硬道理。 不要因手段而模糊了目标,这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本意!——管理者必须是目标坚持者。 对上负责是目标,对下负责是手段——这种观念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对于接受着市场淘汰的公司来讲是可以提升效率的。 对感性者而言,花钱是快乐的;对忧虑者而言,挣钱是幸福的。——或许手段和过程是残酷的,但是目标则一定要是人性的。 做好了有什么好处?做坏了有什么坏处?——固定工资是惰性之源:拿固定工资的人才需要做思想工作!固定工资为零的时候,就是创业、为自己打工了。 一旦业绩变成硬道理,管理就简单化了。——管理精细化的刀尖和本质是责任和利益的精细化。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以利为本。管理者不主动谈钱,员工就会被动谈钱。 出租车的表跳,我的心跟着跳;炊事员的手抖,我的心也在抖。奖金不会让人心动,扣款才会让人心痛。有那么几次心痛,他就会真正关心,进而用心!扣款代表“我承诺”、“我打赌”,奖金代表“我尽量”、“我尽力而为”。 企业文化和公司业绩是管理手段的副产品,价值观要通过管理手段才能发生作用——说法和想法要通过做法才产生作用力!这是很多老板厚道、心地善良而其企业文化和业绩却很差的原因。 少谈观念,多谈手段——不要谈安全意识,而要谈安全行为规范;不要谈服务意识,而要谈服务行为准则。 意识(观念)能对自己产生作用力,却未必能对别人产生作用力——尤其当它与利益无关或相违背的时候。 社会道德是国家法律的副产品,企业文化是公司制度的副产品。道德不是宣传出来的,文化不是宣讲出来的。 公司做法决定员工心态。没有责任,哪来责任心?——天下所有的制度,如果不跟钱(利益)挂钩就不叫制度! 钱可能是外在的,但是需要却是内在的。荣誉可以是一张远期支票,但不可以是一张空头支票。 绩效=愿力X能力——如果不愿做事,你就不用去教他如何做事。能力只代表有做好事情的可能性,愿力则需要有做好事情的必要性。 对个人而言,能力是硬道理;对员工而言,业绩是硬道理。用人一技之长双方最合算。 公司是成长的平台,工作是事业的起点。 没有管理能力,就不会有企业驾驭能力——高级管理者也要学习执行力! 无论风筝飞到多高、多远,如果你把拽住风筝的那根线捆在电线杆上,你就一定会发现,风筝会很快跌落地上——这,就是企业动力学原理:无论制度、组织怎样完善,但作为最高管理者的你,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主动是赢家,被动是屈辱。 毛泽东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是在政治挂帅、武装斗争时代;李泽尧说过:选择=权力,这是在经济挂帅、市场竞争时代。 行业是河流,市场是大海;专业是河流,管理是大海;个性是河流,人性是大海。你可以不必踏遍每一条河流,但你却不可以没有见过大海。 人类因为思想而伟大,而概念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概念,思想便没有落脚点,一阵风过去就烟消云散了。 按逻辑思考,循规则行事。 管理=自理+代理:代理少的时候,自理就多;代理不出去的时候,就只好自理! 谈钱有两种谈法:一种是“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另一种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 政策代表管理主体的愿望、出发点、诉求,制度则是对客体(被管理者、约束对象)的约束力。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他很笨,那么简单的制度都订不好,老来才知道他很精明——原来他内心里不希望把制度订好。 R1 z$ Q: P. \
——摘抄自李泽尧老师名言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