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9万。而根据众达朴信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北京地区企业招聘毕业生人数比例下降了5%,2014年仍然呈现下降趋势。愈加庞大的就业群体以及愈渐降低的企业需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将加大。 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就业难度加大,但是市场上企业招工难度却并没有相应减小,反而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而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入手,互相配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区各方面都做出了努力,无论是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还是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 政策支持,鼓励创业
北京地区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颁布相应的政策支持,而这种自主创业也分为在校期间创业和毕业离校后创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可以向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提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表,经所在院校核实可领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且向创业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认定申请,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后,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扶持政策。毕业生创业可以凭毕业证向创业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申请,也可以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并且享受“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难度,同时也鼓励了年轻人自主发展。 另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也出台了不少影响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政府将逐步打破体制的壁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而且也更加重视解决就业歧视的问题,《决定》明确提出要求,“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这些政策的提出,让大学生在创业和就业时多了一层保障。
二、 转换思路,企业招人不再难
对于企业而言,技能一直是招人的重要标准,很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几乎为零,上岗之后需要很长的适应期,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造成很多毕业生工作初期容易跳槽,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企业很多时候并不是很愿意去培养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人。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要想找到专业性的人才确实很有难度,为了应对挑战,北京地区的企业也需要转变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笔者接触过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它们根据发展需求招聘部分应届生,不直接确定岗位,通过储备实习、轮岗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方向和通道,选择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方式培养人才,不仅节省成本,也能让员工尽早发现自身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利于留住员工。当然,这个非定岗的招人方式,企业看重更多的是应聘者的价值观和整体综合素质。另外,面对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精明的企业家从中发现的新的商机,北京已经出现了针对大学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公司,大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就接受实用的技能培训,既能够在找工作时增加筹码,也让企业在招聘时有更多的选择。
三、 学校积极应对,为学生提供便利
为了应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考虑到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学生实习的时间和天气等问题,有的学校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更长的适应期,这也让学生在应聘时增加了一份筹码。同时,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进入校园,给企业和学生提供机会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另外,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更客观地认识,选择就业方向时更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目标,不可好高骛远,仅仅局限于国企、外企和大型企业,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类型的企业也一样能够有好的机遇和发展。
四、 努力提升能力,学生为就业增加筹码
大学生为了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在校期间也在不断的增加筹码,在这个就业艰难的环境,学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了,技能和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们不仅努力去考取各类专业类的从业证书,而且更注重参与实践,找一份好的实习工作成立学生们不错的选择,而且现在大二、大三就已经积极寻求各种机会,很多学生表示,如果能够在发展中企业找到一份实习,可以更好地得到锻炼,因为发展中的企业成长平台更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更多,进入这种企业实习可以有比较清晰的、多元化成长方向,同时这种实习经历也可以给自己的简历添上亮丽的一笔,可以让自己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