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蠡 于 2013-6-2 16:14 编辑 `- I+ e; C: O! j) o5 ^
5 ]7 A$ F. J$ o, x为了简洁,题目这样写。我们实际要证明的是“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个论断。在《如何理解商品的固有价值和赋予价值》中,我们讨论了证明的前提条件: 1、马克思所说的价值是商品的一种固有价值,不是交换价值,也不是市场交换中的任何赋予价值或其他所谓价值; 2、固有价值定义:产品的固有价值是劳动过程中全部耗费(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力耗费)的等量转换。数学表达为: V(Q)=V(K)+V(L) (1) 我们要证明的结论是: 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力耗费(劳动量)的单纯凝结。这句话感觉不太清晰,我们写得更明确些: 当每个劳动过程的生产资料都是固有价值时,产品的价值量(指固有价值量,也就是马克思所说价值的量,下同)等于生产该产品全部劳动过程所累积的人类劳动量。 证明: 根据固有价值的定义,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量等量转换而来的。当生产资料价值也是固有价值时,它一定是上一个劳动过程的生产资料价值加上劳动力消耗所转换的价值构成的。依此类推,且每个劳动过程的生产资料价值都是固有价值,生产资料归根结底是由阳光、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水源、野生森林、矿产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加上人类劳动而产出的。所以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所以,固有价值的数学表达式(1)就可以变换为: V(Q)=V(S)+∑V(L) (2) 其中:V(S)为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V(L)表示各过程累积的劳动量所转换的价值。 自然资源并不是劳动过程的产品,按照固有价值的定义,其固有价值应该为零。于是,从整个劳动过程看,生产资料耗费最终都归结为劳动力的耗费(劳动量)。即 V(Q)=∑V(L) (3) 由此,产品的价值量是由整个劳动过程(从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累积的劳动量转换而来的。由于只有劳动量的累积,我们可以直接把劳动量作为价值,令V(L)=L,得: V(Q)=∑L (4) 证毕。 正是通过以上对“价值量等于劳动量”的证明,我们才可以从“质”的意义上说,商品价值是劳动形成的;或者如马克思说,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劳动创造了价值”。 正是通过以上对“价值量等于劳动量”的证明,我们才可以从“质”的意义上说,商品价值是劳动形成的;或者如马克思说,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劳动创造了价值”。 单纯从“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劳动其实并没有“创造”价值,因为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量本身就是价值,只不过等量转移到了商品价值上而已,正如生产资料的价值也会等量转移到商品价值上一样。 6 Z# w# F: n- C- l! O6 [, g
备忘: 今后我们说“商品价值”时,一般就是指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特殊情况再加以区分。 ; W; G0 O5 ]& _
( [% F9 u3 w8 O+ m3 Z. p
一起来讨论: 粮食是农民从土地上种出来的,假定不考虑其他生产资料,并且农民种出一石粮食所投入的劳动量平均为100,地租是10。 1、一石粮食的价值是多少?100还是110? 2、一石粮食的固有价值是多少?100还是110? 3、如果把100和110都称为粮食的“价值”,这两个“价值”内涵有什么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