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晋升:放权自主还是上司举荐?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听众

13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13-4-8
最后登录
2013-7-15
积分
135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09:4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现象:我的晋升我做主
    美国大学教授一般以5年为单位,总结自己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书面形式有理有据地推荐自己得到晋升,是自己晋升命运的掌握者。那么能否把这个模式搬到公司呢?Google就这样做了,不仅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而且员工不仅工作努力、热情饱满,而且一直创意不断。
在Google工作的员工,每隔数月,当发现公司内部有更高位置空缺的时候,都可以准备好毛遂自荐的材料提出晋升的要求,不需要领导的批准和暗示。这是公司授权员工的重要手段,鼓励大家自己准备:管理自己的事业。
对于不同性质的岗位,公司会成立临时的审批委员会审阅所有提交上来的与该岗位有关的晋升申请材料,经过认真反复讨论之后决定人选。这些审批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公司不同的部门,大部分不是部门的主管,也不是有关领域的专家,但必须比被评审的员工在技术或管理级别上高出两级,并且必须与被评审的员工素不相识。
通过评审的员工得到顺利晋升,而没有通过的也不是从此就没有希望,相反,以后还可以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提出晋升的要求。这种给与员工充分的自主权,让员工掌握自己事业的走向和命运的方法在Google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大家不仅工作努力、热情饱满,而且一直创意不断,新点子和方法层出不穷。
   

    职业晋升到底谁说了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年轻员工来说,主动离职的决定因素常常不是薪酬,而是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而在多数公司里,职业发展,尤其是晋升机会多为稀有资源,并由领导掌控。
晋升不外乎两大途径,一类为技术途径,就是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不断提升,成为专业中的强手,升至总工程师、资深会计师等。另一类就是管理途径,在管理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职责范畴,在理想的情况下成为总监或公司的总裁。
从数量上来说,技术职称的位置相对要多一些,不是独木桥的模式。但是,管理职称的位置就不是如此了,具有相当的有限性。而且管理人员的提拔需要考虑的指标更加多元,主观成分也更多,更倚赖于上一级领导的评价和推荐。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除了尽量努力工作取得优良绩效之外,一般只能等待领导慧眼识珠,发现自己并且委以重任。
很显然,在这种模式中,员工对自己的晋升没有什么说话权,基本处在被动地位。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美国的大学里,教授晋升的程序基本上是反过来的。
首先,每一个还没有Tenure(终身职位)的教授(称为助理教授)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晋升,这里的一般年限要求是5年,5年到了,自己就需要总结5年来自己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用书面的形式,有理有据地推荐自己得到晋升。
如果有的助理教授工作特别努力绩效也特别优秀的,还可以提前提出晋升的要求(破格提升)。其次,教授晋升没有名额限制,任何人只要符合标准(标准相当明确具体),都可以得到晋升。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领导(比如系主任或者其他资深教授)的推荐,每个人主动承担自己晋升的责任。当然,在提出晋升之后,学校会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一般五人左右)讨论每一个Case,并提出该教授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的建议。
在这个模式中,教授是自己晋升命运的掌握者,扮演的是一个主动的角色。现在,如果我们把学校比作公司,把助理教授比作普通员工,能否将这个模式搬到公司中去使用,让员工也掌握自己晋升或职业发展的主动权呢?此外,掌握了主动权的员工是否会更努力工作,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呢?

    大家对这个话题怎么看呢?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贡献 收起 理由
懒猫琪琪 + 10 + 5 鼓励讨论

总评分: 金钱 + 10  贡献 + 5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