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企业家的正心与经营之道【智本家管理教育集团】

[复制链接]

10

主题

7

听众

1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3-12-16
最后登录
2014-5-15
积分
182
精华
0
主题
10
帖子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5:0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企业家要猜度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同样需要正心,需要控制激情,让心灵保持在纯正专一的状态。

孔子在与自己的弟子,天下第一儒商子贡的教学相长中,提出了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恕道就是商道。要想在商业上成功,企业家就需要内省自己,进入潜在消费者的心灵,猜度其好恶、需求。而要准确地猜度消费者,就需要正心。
《大学》提出士君子修己治人的“三纲八目”,“三纲”是开头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这样的条目修持精进,可以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也可以在企业经营中有所成就。
让我们来看“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段经文强调了正心的重要性。文中的身是指自己。如果自己处在愤怒的情绪中,心灵会受到干扰,而不能保持在正的状态。如果自己处在恐惧的状态下,心灵会受到干扰,而不能保持在正的状态。如果自己特别喜欢某样东西,或者担忧什么事情,心灵也都不能保持在正的状态。【智本家管理教育集团】
心灵不能保持在正的状态,有什么后果?那就是心灵被激情支配,似乎已经不在自己身内了。结果,眼睛虽然睁着,但该看到的东西却没有真看到;耳朵没有被塞着,但该听到的东西没有真听到;嘴里吃着东西,但并没有感受到美妙的滋味。原因很简单,视、听、食只是机械动作,人要看到美丽的景色、听到优美的音乐、尝到美妙的滋味,需要心灵的运作。
正心的关键就是排除激情——过分的情绪。愤怒、恐惧、喜好、担忧都是激情,激情扰乱心灵的运作,甚至于抑制心灵。控制激情,心灵保持在纯正专一的状态,人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真切地接受外部的信号,并在心灵中对此进行加工,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为准确的认知,或者对他人做出正确而得体的回应。
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惑”。孔子所说的惑,准确含义就是人被激情控制。《颜渊篇》记载,孔子与弟子两次讨论“惑”:
第一次,子张问崇德、辨惑,孔子回答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同样一个人,喜欢他的时候,即便他已死,还想让他再活过来;然而,因为某个过节,对他心生怨恨,这个时候,却巴不得这个人立刻死掉。对同一个人,又想让他生,又想让他活,这不就是惑吗?那么,为什么惑?因为爱与恨的激情遮蔽了心灵。
第二次,樊迟问孔子,如何崇德、修慝、辨惑,孔子回答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因为一件小事而怒气勃发,这种激情如此强大,支配了自己的心灵,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自己的亲人,而不顾后果地发作。这难道不就是惑吗?
据此,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自己不再受外界迷惑,而是回到自己内心。他说,到了这个年龄,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激情,不让它们扰乱自己。也就是说,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处境,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孔子的心灵始终保持在纯正专一的状态。以此心灵,他能对局势有准确判断,对他人有准确认知,并做出恰当而得体的回应。正因为心灵保持在这样的纯正专一状态,孔子才能“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隐秘而精微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如果心不正,不能尽心,是不可能知天命的。
企业家的心不正,也不可能在商场上成功。企业家要猜度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同样需要正心,需要控制激情,让心灵保持在纯正专一的状态。
企业家与物打交道,在利字中打滚,最为可怕的激情是不当获利的激情。在这方面,我不能不对主流经济学,尤其是媒体经济学家贩卖的理论,作一反思。
关于人如何交易,《国富论》有这样的解释: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智本家管理教育集团】
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斯密相信,我之所以进行交易,是为了获得我所需要的东西。因此,他人之所以与我交易,乃是因为他想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请注意斯密的次序:每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他通过满足其他人的需要,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过去二十多年来,知识分子为市场经济鼓与呼,大力宣扬这种观点。他们相信,市场的驱动力量就是人的利己心,要让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他自然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经济也就发展了,社会也就变好了。
这样的宣传深入人心。受了这样的鼓惑,很多年轻人具有极为强烈的利己心。他们以为,靠着这样的欲望和欲望驱动的意志,自己能够成功。结果,他们得到的是失败。
失败是必然的。哈耶克早就指出,对于交易活动之启动和展开而言,斯密念念不忘的“利己心”实为多余。哈耶克说:斯密从来没有发明“经济人”这样的概念,利己心也不应当被理解为“只关注一个人自身的即时性需要”,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允许人们去追求他们认为可欲的任何目的”。
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更彻底一些:对于交易活动而言,利己心根本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懂他人的心。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猜度他人的心。正确地猜度他人的心,才能生产出他人希望的产品和服务。此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比斯密更准确地说出了企业家活动的本质。而我是我,别人是别人,猜度他人的唯一办法是“推己及人”,要想准确把握别人的心灵,就要尽可能地排除自己心灵的杂念,尽可能地控制各种激情,让心灵处在纯正专一状态。这其中,最需要控制就是利益驱动的激情,用百分之百的心力去体认潜在消费者的偏好。由此,利益将作为一个结果,自然出现。据说,乔布斯喜欢修禅。修禅的功能就是正心,以便于更为准确地推己及人。盯住自己的利益,把握潜在消费者的心灵的能力必然下降,利益反而不能实现。【智本家管理教育集团】
顺便说一句,当下国内公共知识分子宣传的个人主义,恰恰就是哈耶克在这篇文章中反对的“伪个人主义”。它是一种以孤立的或自足的个人的存在为预设,哈耶克说,这是“最为愚蠢的误解”。在哈耶克看来,真个人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理论”。这一点,对企业家来说,也特别重要。正因为这个原因,企业家应当做君子。(秋风,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A( r; R& ^. o

0 \+ M' ]6 z8 ?4 n+ v- X   
欢迎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管理核力量
原创干货、图书推荐、名家感悟,不定时更新。
【本文由智本家管理教育集团编辑整理】
; k, G1 a1 B( W& ?, L5 _# \
& [1 B; X* Y) n# S$ T( w% {

+ Y, a) d# P' Q* p: }6 s: u! ~6 \
/ u4 o8 i2 r8 ^) l3 p- H2 c$ w$ W6 }) Y0 H/ {

/ V& X5 d  k+ [2 m3 b
9 T1 W) W& f5 z1 A1 y# T: ~( u
! q! f- ?7 Z# f7 j( C( i5 V* }% [* U; H7 o'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