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7-23
- 注册时间
- 2010-6-8
- 威望
- 119
- 金钱
- 35275
- 贡献
- 3347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68867
- 日志
- 7
- 记录
- 0
- 帖子
- 0
- 主题
- 0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10-6-8
- 最后登录
- 2025-7-23
- 积分
- 68867
- 精华
- 0
- 主题
- 0
- 帖子
- 0
|
从80年末开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外资的引入,国外的管理方法——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逐步引入国内。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已经在国内企业得到大力的普及和推广,包括外资、民营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们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培训,也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外的管理方法。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影响国内企业:首先是各大高校翻译出版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给工商管理学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其次,Mercer(美世)、Wason Wyatt(华信惠悦)、Hewitt(瀚威特)和Hay(合益)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纷纷进入中国,为国内企业传输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最后,欧美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其内部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自然应用其母体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这个西化的过程中,受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本身的成熟度,各企业间接受时间,以及企业本身的体制、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其自身发展时间较短,仍然不够成熟,在工具和方法上仍未统一。举绩效管理为例,就有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等不同的方法,有的公司采纳这种,有的公司应用那种。其次,不同的企业之间,由于接受的时间不同,对这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也不同。最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管理体制和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不同,导致实际的管理操作上有很大差异。举例来说,在人员招聘上,虽然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希望通过招聘选对人,但是外企更注重方法工具的完善和招聘成本的控制,而国有企业则非常重视招聘流程的规范性、合法化,总是力图在组织内外树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
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将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理念也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接受。在各企业间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实务的差异后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共同的主题。浙江大学王重鸣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举措与设计,吸引、保留与激励核心员工,以获取持续的竞争力。”
笔者以为,对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内容的充分认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它能帮助企业更加以人为本。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高素质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吸引、保留与激励人才,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却常常会犯工具理性的错误——我们常常花很多精力去追求完善的管理流程、IT系统、工具和方法,这些工作当然是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忙碌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自己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二是更加关注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就是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关键性作用的员工。如核心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价值创造的人才。企业核心员工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