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7-27
- 注册时间
- 2012-12-10
- 威望
- 149
- 金钱
- 1785
- 贡献
- 473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407
- 日志
- 7
- 记录
- 0
- 帖子
- 210
- 主题
- 165
- 精华
- 0
- 好友
- 3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12-12-10
- 最后登录
- 2014-7-27
- 积分
- 2407
- 精华
- 0
- 主题
- 165
- 帖子
- 210
|
近几年,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比例畸重,不少人对经济补偿金的计发问题存在争议。以下是HR需牢记的十四个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及问题分享,本文将经济补偿金计发问题中争议较多之处加以归纳,以供所需时参考。8 `3 Q6 _0 d# @9 @& r
一、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A! D6 F1 s. q, [
解答:按照现行规定,劳动者辞职、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辞退和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等情况下,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 f7 G0 W% H9 \% `* WHR需牢记的十四个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及问题" [ i, a& U0 o: O" N) Q# `
二、企业什么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6 @, a; a; \" \- e6 M2 q9 r
解答:按照现行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按照《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具体包括以下12种情况:
, l0 [; U) f9 j(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K" O* W9 V. u5 @8 f) P+ X
(2)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j3 c2 \6 S& @' ]8 v4 V
(3)用人单位提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
! ?1 k' x8 c% y6 ` P: F(4)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9 A- d# Z9 o e
(5)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6 b i0 O+ T& e% f6 w(6)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 r. L! K" t( X5 ?$ W# |: m$ T. C(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B# e6 f) l+ i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K( X9 K/ W- I$ G/ o" [9 K/ E
(9)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 `/ t% U% S0 R& q(10)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 D2 F, C$ E6 \
(11)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的;
& L9 G: z& k4 s' T. \- y$ f(12)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H+ e( h/ ?; }& F& L6 K+ g
三、企业什么情形下需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b% s! _) F+ y$ @
解答:按照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 m. G0 M; t; \5 g# C4 g四、经济补偿金与生活补助费有何区别?
. a; B l3 K6 F" P$ n2 p* K2 c9 h解答:劳办发(1995)50号文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劳部发〔1994〕246号)所指的“生活补助费”是《劳动法》第28条所指经济补偿的具体化,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所指的“经济补偿金”是同一概念。
8 m$ u# t- m8 ]3 l) U* \# i- x) w五、经济补偿金以何为计算基数?
$ n8 Z) r* z& |5 |2 F. V/ Y解答: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 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8 d7 [- s' y4 ~+ N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明确规定,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3条第2项明确规定,补贴包括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 j W, h5 {$ p" g六、哪些不能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2 S O4 ]: \7 ~: c' `; {7 f8 |6 I
解答: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6 y; m3 r2 `2 t
(1)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N3 a: m8 t: I4 r: ^* w' S
(2)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2 w3 c* ]# x( q( T4 m% F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0 ?2 p0 I$ u" h; f9 c7 w" b5 h七、本单位工作年限怎么计发经济补偿金?6 C2 H' q/ c F0 n+ g# e& y
解答: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 P+ ?' t4 j, i2 a7 v6 {/ i9 f3 U八、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有何上限限制?
J6 ?8 v( f g1 @; S8 e$ H. a解答: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第24条或第26条第2款解除劳动合同,即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两种情况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有12个月的上限。
1 R7 t5 a. K$ J3 h其它情况下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没有限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3 r* h& ?) g6 R九、组织调动、企业分立、合并后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U% X0 V3 Z7 a6 A
解答: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33号)中第4条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变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由于成建制调动、组织调动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是否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在行业直属企业间成建制调动或组织调动等,由行业主管部门作出规定,其他调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出规定“。 对企业改制改组中已经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职工被改制改组后企业重新录用的,在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时,职工在改制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不计算为改制后单位的工作年限。
1 R8 u3 }* A D十、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是否作为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f) s, L& A# r
解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37条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随用人单位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国发〔1993〕54号)第5条规定,军队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发。% a# J2 G4 `3 k; K9 }) f
因此,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发法定的经济补偿金时,退伍、转业军人的军龄应当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 W+ B( }0 a. }5 U9 K& W十一、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平均工资有何下限限制?( m. g: M: B4 U$ }: H6 H
解答: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第26条第2、3款或第27条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三种情况如果劳动者本人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须按照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9 G- U# e1 f5 u! m- ~% ^" i9 \4 F其它情况按正常生产情况下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 {9 x9 k2 ]6 s) e% ~十二、劳动者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s# O* h0 U* @& u ?- h+ P
解答:对于获批准出境定居的职工,享受的一次性离职费不属于《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职工获批准出境定居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f5 A( D5 l2 B* v: [1 h
十三、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如何征缴个人所得税?7 F% l; Z. e! Y- n
解答:对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 S# Y4 c `/ ]4 ]% p除上述情况外,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免征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规定。超过该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全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t1 w+ c4 U2 h) R4 [$ h( p
十四、经济补偿金与失业救济金是否可以同时领取?
* C5 ^6 {$ r! o' q2 Q1 ^6 h解答: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劳动者领取了失业救济金而拒付或克扣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机构也不得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由,停发或减发失业救济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