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7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农民工变“香饽饽”企业想尽招数留人 和谐用工关系需共同缔造 ...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6-8
最后登录
2025-1-27
积分
6886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09:43: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已经年过五旬的农民工老张是重庆奉节人,30多年来,他干过的大大小小的工地不下50个,一直从事建筑物外墙粉刷工作,尝遍了酸甜苦辣。近几年,随着大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小儿子读了大学,老张就带上自己的爱人,一同外出打工。 “我本来是不想让她跟我一起出去吃苦的,但现在我们在外面很抢手,工资也很高,基本不会遇到乱七八糟的事。”老张告诉记者。 农民工曾经被留守农民称为“在家吃不饱饭才出去混的穷人”,更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弱势群体。然而如今,不论是在城里还是家乡,农民工都成了被争抢的“香饽饽”,各方都在想方设法留住他们。 老张透露,早年在外打工收入不太高,只够两个儿子读书,最近几年,工资上涨不少,活多的时候,夫妻两人月收入能有上万元。“前年大儿子在重庆买房,我给他付了十几万元首付,现在要攒钱给小儿子买套房。” 另一位常年跟随央企干活的农民工老陈也告诉记者,农民工今非昔比,“以前,工地上一些小领导很看不起我们,到了结工资的时候,总是一拖再拖,但现在,项目上的领导却担心我们不干了。” 老陈称,因为他在这个单位干活时间比较长,很快能和新来的劳务班组的农民工打成一片,若他不干了,要找下家很容易,并且说不准还能带走一大票人。 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多位农民工坦言,现在工地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用人单位对他们也很关心,想方设法留住他们。而关于老生常谈的工资问题,他们则表示,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基本上不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 农民工在工地上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已经和用工方对调了。“重庆市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农民工在大多数人心里属于弱势一方,客观来说,以前农民工的确受过诸多委屈,但这都已经是过去时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又有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保障,解决了这个群体的工资、尊严等问题,在一些施工现场,农民工显得比用工单位还要强势。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用在农民工身上也不为过。”重庆一劳务公司负责人徐鹏向记者倾诉,现在大多数劳务公司、建筑单位等对体力有要求的企业招工很难,年轻人嫌活脏、累,老一批工人年龄越来越大,要招到干活踏实的工人难度不小,“不少农民工也看准了企业难找‘新人’,所以,时不时跟企业谈条件、提要求”。 据徐鹏介绍,他们公司常年和某央企合作,为其提供劳务工人,但前一段时间,在工地上的劳务工人与项目的负责人发生了纠纷,此后处理的结果没能让工人满意,这些工人便“撂挑子”,最终致使该项目总体进度被扰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作为劳务提供方,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对公司的影响不小。” 经走访,记者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若纠纷没有存在原则性的问题,企业内部或上级部门大多将“板子”打在企业或者项目方的身上,而对于农民工一方则是采取将“板子”举高,然后轻轻落下的方式,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多位施工项目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因为一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有限,待工程结束后,又要转战下一个项目,其间工人的流失问题让很多用工企业头疼。为了留住农民工,企业想尽了各种“招数”,其中有“高招”,也有“损招”。 在五花八门的留人手段中,最被农民工排斥的是“压工资”,据江北区一劳务公司的老板程先生透露,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并要求业主方直接将工资发放给农民工,但是在春节期间,还是会存在工人工资不能完全结算清的情况,也就是存在“压工资”的情况。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一个项目还没有完工,而春节之后,很多农民工不会再回到原有工地上干活,压一小部分工资也是为了让农民工留下,但若真说透了,工人一定要走,他们的工资谁也不敢不给。” “我是靠力气吃饭,所以,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谁也别想随便对我指手画脚。”85后农民工许友兵说,现在施工项目这么多,根本不愁没活干,他跟着一众老工人“跳槽”到现在这个工地,就是因为在前一个工地上那些“坐办公室的”不尊重他们。 采访中,记者发现工地上的农民工流动大的原因,除了项目完工之外,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农民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某些工地针对农民工实施的相关福利、关怀措施,在农民工看来,是对他们的“同情”和“可怜”,长此以往,很多农民工只要看准了下家就会立马“跳槽”。 新时代下,农民工对尊严的重视不亚于收入水平,因此企业若能兼顾农民工的工资和尊严需求,留住他们并没有难度。中建隧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留住工人的方式很多,但都应该围绕体现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主人翁”地位进行。 该负责人称,公司在重庆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工程进度一点不能耽误,所以公司上下对待劳务企业和工人都格外上心,并采取了多项保障工人“主人翁”地位的措施,其中,每年都开展的“星级劳务”评选活动得到了众多工人的支持。这项活动把劳务公司对工人的态度列为重要参考,而在评选中取得优胜的劳务公司又能在项目招标中有优势,如此一来,工人们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这项措施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对打造劳务公司、工人与项目的‘命运共同体’有显著的作用。”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能只靠企业单方面发力,农民工本身和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参与进来。”重庆市人社局的专家指出,企业对农民工的各项关怀措施,不能以“上帝视角”来实施,否则会伤害其自尊,最终会适得其反;而农民工本身也不能仗着‘我弱我有理’而无理取闹;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也应该加强对企业和工人的引导,使其相互体谅,不能遇到摩擦都“一棒子”打在农民工或者企业身上。(记者 黄仕强) 「延伸阅读」 农民工居住情况调查:集体宿舍政策破冰 蓝领公寓身份“合法” 快递员、保洁员、环卫工等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在北京将有专门的租房产品——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又称“蓝领公寓”)。近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发展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意见(试行)》。蓝领公寓将不限入住者户籍,主要审核企业情况,房源将集中趸租给用工单位,不面向个人和家庭出租。 在此之前,多人一间的蓝领公寓因极易被认定为“群租房”而少有单位涉及。如今政策出台,蓝领公寓有了“合法”身份,打工者在北京能否住得干净、安全、稳定?带着这些问题,《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来北京打工的第一件事情,是找地方住。有了住的地方,才敢出门打工。”35岁的韩明来自四川广安,是一名搬家工人。为了省钱,他一直和老乡们合租。“不过,即使有了落脚的地方,也难言舒适。” 韩明告诉记者,在北京的15年里,他住过三环的地下室、南城的城中村、五环外的平房。如今,这些租住地逐渐变得规范,他也开始面临无房可住的尴尬。 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发现,在北京建筑工地务工者可以入住活动板房或临时建筑。进入工业企业的打工者,可以住在单位集体宿舍。很多灵活就业的打工者则面临着“住”的难题,这些打工者大都随工作变动,漂来漂去。 “一套房子里住十几个人是正常现象,基本上每个房间里放的都是上下铺。很多时候租住的房间连个窗户也没有,就算白天也要开着灯。”韩明说,除此之外,他更担心的是安全检查,一检查我们就要找新的住处,跟打游击一样。“ 长期以来,很多蓝领和韩明一样,采用了变相群租的方式降低居住成本。快递员张师傅和几个同事合租在南四环旧宫一带,在那里一间房子一个月要2000多元,平摊下来每人只需支付400元月租即可。但他在西城区复兴门附近上班,每天要奔波20多公里上下班。“即便如此,附近的老小区租金仍在上涨,我们租住的已经算很便宜了。”张师傅说,在北京,去年1300元能租到的房子,今年已经上涨到2000元以上了。 “群租房的确安全隐患多,政府出手治理我们也能理解。”韩明说,但随着整治群租房、改造城中村等措施,城市改善面貌同时,客观上也减少了低价住房供给。“我们不得不住得越来越贵,住得越来越远。” 与“蓝领”租赁需求巨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并不太高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在北京蓝领公寓市场做出规模与品牌的专业运营机构仅有安歆公寓、新起点连锁公寓、魔方公寓等,规模最大的安歆公寓,也不过五六万间的体量。 实际上,在政府部门出台集体宿舍意见之前,为了解决职工居住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在试水蓝领公寓。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四平园小区菜市场晋太南胡同9号的一栋小楼,《工人日报》记者看到了目前为数不多的“蓝领”集体宿舍,提供单位是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中心。该中心一队队长王宁介绍说:“环卫职工大多都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我们一队的500多名作业职工中,就有300多人来自外地,他们天没亮就要开始清扫工作,如果住到五六环外,难以保证作业时间和上下班安全。” 在华天饮食公司做肉饼的周师傅也和同事住上了集体宿舍。因为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到店里做早点,住在附近的宿舍里让他免去了路上的奔波。尽管床铺不大,但周师傅觉得,一张整洁舒适的床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带给了他更多的安定感,“基本生活设施都有,出门几分钟就到店面,可以更专心地忙工作。” 但在大多数企业看来,这样的蓝领公寓建设难度颇大。“大城市寸土寸金,如何拿到地是个大问题。”记者注意到,这次北京力推的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关于用地特别明确,这些房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在集体建设用地上规划建设或改建;产业园区配建或将低效、闲置的厂房改建;各区结合区域规划调整需要,将闲置的商场、写字楼或酒店等改建。 “这些建筑分布很广,一旦改建成功,蓝领就可以就近租住。”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体土地租赁房将有一部分用来做单身宿舍。而产业园区配建和对闲置厂房的改建,则更能满足园区内务工人员的住宿需求。 “蓝领公寓的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小企业经营的蓝领公寓,等同于群租房,存在着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时时面临违规风险。”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蓝领公寓人口密度高,对于消防安全的要求会更高,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多人一间的蓝领公寓很容易被认定为群租房,也让不少感兴趣的企业不敢涉足。 “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如今较为突出。在群租房、违建房被禁止后,需要促进职住平衡,在保证居住者生命安全与住有所居需求间达到平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萧鸣政说,通过良性的治理制度,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将能够改善供给不足的局面。 在安歆公寓CEO徐早霞看来,此前企业参与度不高,不仅仅是政策原因,从项目立项到筹建,再到后期运营管理,要求很高,不是谁想来做就能做的。“难度很大,此前也有很多家企业尝试,但做了两三家店后就做不下去了,这太需要团队的运营能力和细节管理了,可能比长租公寓的要求还要高。” 根据《意见》要求,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专门租给用工单位,用于单位职工本人住宿并进行集中管理的租赁房屋,不面向个人和家庭出租。“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只能租给职工本人,不能老婆孩子一起住。”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要求也是考虑到集体宿舍从设计上就不满足一家人居住的条件。 “这次针对集体宿舍的新规定,实现了较大突破,同时在消防安全上严格把关。” 该负责人说,考虑到舒适性等因素,北京的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并未像全国《宿舍建筑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宜8人、最多16人”,而是要求每个居住房间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平方米,且每个居住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应超过8人。一同发布的《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建筑消防安全导则(试行)》,对集体宿舍的耐火等级、配置系统、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都有十分细致的要求。 “之前,蓝领公寓在改造和经营时面临很多障碍,风险和成本都很高。北京市及时出台文件,为其改建提供制度保障,使改建之路走得通、走得顺,同时全面纳入规范化轨道,使这类产品的房屋安全、消防安全以及运营管理的规范性更有保障,让租客的权益也更有保障。” 魔方公寓华北分公司总经理桑旭家说。(记者 彭文卓) 来源:新华网

1

主题

26

听众

4541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6-11-1
最后登录
2021-6-3
积分
4541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0
沙发
发表于 2018-7-19 09:43:03 |只看该作者
城市建设少不了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17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18-7-17
最后登录
2018-11-20
积分
177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0
板凳
发表于 2018-7-19 16:45:46 |只看该作者
对于农民工或者操作线工人来讲,谈招之前要先谈留。而留人无非几条途径,事业留人、发展留人、薪酬留人、环境留人,这里面最实用的是发展、薪酬和环境。发展留人主要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能力提升机制,可能对四五十岁的农民工吸引力不太大,但对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薪酬的话至少要确保不比周边类似企业低,工作量和工作报酬是匹配的,而环境就涉及到对一线操作工人的尊重以及整体工作、饮食和住宿条件的改善。至于招聘,更多的需要从招聘渠道拓展和相关合作方的激励进行多维度的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