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这么多虐童的新闻被曝光,也没劝住个别“无良幼师”迷途知返。
0 e9 \* t/ k, g9 g* A X+ z: N+ J7 r# P
近日,呼和浩特一幼儿园多名孩子身上惊现针眼。
5 t& X/ ^/ T' V: c& K& o3 |2 O" R幸亏有个家长首先发现孩子身上有针眼痕迹,带孩子及时检查并建立家长群提醒其他家长。 8 Z( t0 M/ ~1 o( Z) A$ t
截至28日上午,共有8名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头部有不明针眼,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的学生。 ) T8 `$ E8 j+ \; s" t ]2 d1 I9 b
经警方介入调查,该幼儿园三名老师涉嫌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罪,已被刑事拘留。 ![]()
1 i: u' z; p- W/ r! c0 A+ g' H+ ^8 }7 s/ k6 Z0 G. Y9 I
& [# \$ r3 `' G! d; S8 U$ R
这些孩子都是没有反抗能力、不会自我照顾、需要大人关爱的幼童。
! |( A8 J& b# _: Z2 H! R涉事幼师不仅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道德责任,给予幼儿照顾和关爱,反而还因为孩子哭闹用上了针扎“刑罚”。 9 g. O) X6 [. R, W% h
是仗着幼童年纪尚小,除了哭闹,不会用语言向家长“告状”么? 5 a7 ^- O8 U5 I' v8 m
如果不是有位家长“眼尖”,不知孩子在幼儿园还要经历多久的灰暗时光。 7 j- L; @5 @. [: y
幼师行业“容嬷嬷”绝对不是个例,更不是现在才出现!
; @4 u& o. c! l去年12月,福州某幼儿园也出现“容嬷嬷”虐童事件。该园保育员蒋某某对中午不爱午睡、喧闹的8位小朋友采用了针扎臀部等部位的体罚行为。
( w( R* [# _; c8 Y- p8 [0 Z2019年轰动全国的焦作幼师投毒案,就在9月28日宣判了,涉事幼师王某被判处死刑! 5 r+ |; E: R, U: ~
. u' [) d8 p4 b k2 s
Y X. C$ g. y) J+ S% R0 ]在回顾之前被曝出来的虐童案件中,我们发现:多数当事“教师”把对生活不满、感情失意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 1 T* L5 ^" p% A, G% _3 C
这说明她们普遍存在无法控制个人情绪、易冲动、心理素质差和缺乏基本的正确行为指导等心理问题。
: i s( A9 X- L5 x0 _6 H5 }& O ~特别是幼师这样的敏感职业,如果幼儿园不小心出现了一个负面新闻,因为某个别教师的“失德”,从而给幼儿园名声带来“灭顶之灾”,何尝不是“一锅老鼠屎,搅坏一锅汤”。
! Q4 `, k* i7 ~# N% l8 n9 [我们的幼师行业是不是应该注重起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呢?
1 [6 A! N, u1 j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必要!
# R- }2 o6 ~2 _# L- C" B- a传统做法是机构组织员工集体到专业医院检查,但是这种做法存在时间浪费、报告书延迟等问题。所以,一般机构由于害怕麻烦便逐渐取消心理检测环节。
: a4 a8 v; v0 O% \9 w4 b0 }目前线上相关的心理健康测评越趋完善与成熟,是最方便、最快捷获得自身心理状况的方式之一。
6 b2 T! X$ r2 |人啊人心理健康评估系统从七个维度综合评估个人整体心理状况以及对各个心理维度进行解析。 ! L1 `/ s$ j7 p% Z6 {5 G P. }
% `. V* c R" T2 |4 D/ [7 I. Q0 R6 O! ] $ o/ \2 M# H1 [0 w0 p9 f& K
员工通过线上做题,机构在操作后台获取并看到报告结果的详细情况。这样做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机构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个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留意并对其进行疏导。
4 e% L |' f- D8 E5 ]& z6 u! F对于机构及时掌握所有员工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疏导,可有效规避类似于“投毒”、“针扎”等负面事件发生。 , J7 g2 ~" Y+ c, d( r
与此同时,在招聘过程中,通过科学方法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状况,能够尽量避免招进“心灵受损”员工,减少机构用人成本中的不必要浪费。 z/ }( z3 M Q3 Z8 n
总结:#心理健康问题#不是酿成了重大事故才想起采取应对措施,因为等到那时一切将不可挽回。
0 S* D/ M- R3 J7 Z5 n- g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不是浪费钱、无用功,而是给机构上了长久发展的保险啊!小编真心希望将来的虐童事件能再少一些,再少一些.......
* J+ p$ D" k1 Y" l2 R2 w- T.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