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我们现在处于经济危机,大学生是毕业就成为了失业,基本找不到工作,社会上流行的说法基本是:1、危机造成;2、大学生自视过高;3、大学盲目扩招导致的过剩。但是本人经过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根本。 我们的经济危机,是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在世界其他各国也一样如此,好像这应当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如此的困难就有问题了,我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社会的失业率,而且在西方很多地方更加经常的是公司把工资高的老员工裁员而招募大学生的新手,支付更低的工资以缩减成本,同时新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更好。所以我们的危机失业首先针对大学生,要从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的所在。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学生的自视过高,我们已经有大学生去卖肉,而且是北大的,现在也不断的有媒体公开说大学生要放下架子,不是没有工作,很多岗位是招募大学生的,而大学生自己不愿意去,因为工作脏且累,大学生宁可拿2000块以下的工资去当一个白领,也不从事这些工作,而且这2000块的工资,在北京、上海等等的大城市是养不活一个大学生的。 但是我认为鼓励让大学生从事那些本来不需要高等教育的职业,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样不就成为了上大学没有用了吗?我们可能会说大学里面多学习的知识以后会有用的,这些话也只是自欺欺人,如果以后能够学习,那么就以后再学好了,还不用担心忘记了,上大学干嘛啊!我们大学后改行从事其它专业的人群很多,但是有谁是从事不需要大学素质的职业?上大学是要有大学的氛围,有大学的圈子,更主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如果让大家上了大学的人收入和工作条件比没有上大学的有显著的提高,那么就是在以实际行动重新宣传读书无用论,是文革的流毒的沉渣泛起,对于社会危害极大。 我们现在教育改革了,教育也是个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投资,我们花费那么多的费用去上一个大学,最后如果不能在收入上体现上大学的差别,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不公!而对于一个可以不用高等教育的人就能够从事的职业,我们非要变成只有经过了高等教育才能够从事,那么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记得以前很多单位招人都追求高学历,非硕士、博士不能进入,我们的媒体还激烈的抨击了这样的人才浪费,而让我们的大学生去从事文盲就可以干得了的工作,性质有什么不同?大家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立场和角度一定要统一。再往前,我们让读书人去种地,接受劳动再教育,说什么要干一行爱一行,为什么知识分子就不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性质也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不同的说法而已,请谴责大学生就业挑剔的媒体领导想一下当年让自己下乡劳动的情况,不愿意就怎么样受到攻击的。所以本人认为,大学生不从事那些不需要高等教育的职业,本身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不能妖魔化。当然个别大学生为了生存从事一些职业,也是应该的,要是没有饭吃了,要饭当乞丐也可以,因为不被饿死是第一位的,但是把这样的行为变成社会化和社会共识,就有问题。 而最后大家就把矛盾的焦点指向我们的扩招,说法是我们扩招是超前的,社会根本不需要就扩招了,所以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职位,但是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远远低于世界先进的国家,甚至大大的低于同类的国家,印度就普及高等教育比我们要好,我们发展经济,进行产业升级,没有国民的教育基础和人才的积累,怎么能够进行?所以我们扩大高等教育是绝对必要的事情,就中国目前而言,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还是偏低的。 然后我们又说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但是国外的高等教育就很高吗?我们的很多高校的水平比外国的一般大学是不差的,差距是在双方的顶级大学之间,而且有一个问题的关键是有知识不等于有素质,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没有素质。那些愚民的淳朴是无知的淳朴,这样的无知淳朴是没有机会或者没有水平、胆量为非作歹,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一定是人性的暴露,德行很差的,所以素质教育是一个问题,但是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的原因。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没有扩招大家就找到工作了?我们低层次的富裕劳动力更多,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如果没有扩招成为大学毕业生,他们也一样是失业,而且失业的是待业的低素质人才,问题更多,所以扩招也不是我们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们的流行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更深入的说法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这里我们先把浮于表面的假象给揭破,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以后的内容将继续分析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 (2) 另外我们的很多人认为我们大学的培养方向不对,比如现在社会上就是技工比较紧缺,应当多培养技工,但是我们看一下电视连篇累牍的技术培训学校招生的广告,就知道这样的教育一点也不滞后,只是现在上技校的都是农民工,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种地了,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失业,而我们工厂所需要的技工实际上是技师,与我们的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类似的,刚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也是根本无法胜任的。 还有我们说我们的国企裁员困难,造成新进员工的问题,但是这也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我们的国企本身在就业中的比例就不高,大头在社会,更主要的是这次国家的救市,新增的投资和项目基本被国企占据,国企的人才需求还是很高的,国企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要求高素质人才,本来大学生可以做得工作要找研究生,结果就是研究生抢大学生的饭碗,同时由于职位低没有发展性,很快又会离职,国企成为了取得户籍和工作经验的跳板,结果是企业很吃亏的。 如果说这是一个原因的话,那么更多的应当是我们现行的政策,我们让企业减薪不裁员,结果就是隐性的失业,而且这样的政策排斥了竞争,对于人才的发展非常有害,老员工无法减员,新员工当然就不会招收,这样的短期政策是非常手段,这样政策的背景就是老员工是拖家带口的,一旦失业就是政府的负担,低保和失业保险都要给,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是可以压给家庭的,因为家里能够供得起你上一年大学,就养得起你失业在家,大学生在家待业的花费总比上大学的费用要少多了,而且大学生毕业也没有医疗、失业等等的社会保险,大学生申请低保也不可能,这样政府的负担是最低的。 同时以往我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当初对于知青返城的待业,我们采取了更改学制,让小学、中学的学制都从五年变成六年,造成两年没有高中生毕业,很好的解决了知青问题;再有就是在98年经济危机中国失业率大增的情况下我们的高校进行了扩招,把大量的待业青年招收进入了大学,但是现在我们缺乏这样的手段,我们现在进行了研究生的扩招,解决的问题有限,因为我们的研究生的教育能力所能够吸纳的人数非常有限的,因此这个矛盾会显得非常的突出,但是所有这些原因是受当前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是短线行为,这些短线行为在危机过去后就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就业难还有更加深刻的内在原因,而我们的短线影响,对于中国尤其是北京还有另外的情况影响更大,这就是我们有大量的奥运工作人员需要安置,我们为奥运招募了超额的工作人员和志愿人员,因为中国人成本太低了,现在需要安置他们,不仅仅是北京,全国各地的支援人员也不少,他们占据了大量原来政府招收的份额。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难,我们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了,以前积累的大学生也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冲击很大,而现在把这个问题公开化,却与经济危机有关,因为经济危机可以有借口推卸矛盾,把以前的虚报和问题在此时曝光是最好的时机,可以以客观原因转移公众的视线不受指责,但是在这背后,我们对于深层次的原因一定要有所思考,否则我们还会陷入下一次挫折的循环。
% q7 n9 {4 e( i; Q (3) 我们再进一步的分析大学生的问题,我们认为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的眼高手低,这个是普遍现象,但是我们要更加深入的看待眼高手低这个问题,现在中国的产业的问题不是手低而是眼低,我们可以给世界所有的著名品牌进行代工,我们的制造质量已经不低,我们市场上的粗制滥造的产品实际上是为了缩减成本人为造成的,不是不能生产好产品,我们的差距在设计,在眼光,在人的素质的培养上,眼高不一定手高,但是眼低一定是手低!在大学不是工作场所,是培养学生眼界的地方,而学生练手却没有那么多的条件,学生提高实践水平应当在社会而不在大学,在大学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的情况下,除了个别特别有悟性的学生,有谁能够是手高的?如果要把学生培养的手高,要更高的成本,西方管研究生这个单词另外的意思是精通、专家,研究生才要求动手,理科进入实验室文科搞案例,而博士另外的意思是医生,即可以给专业问题进行诊断,而对于本科生,是没有这样的要求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太高,以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六年制没有研究生教育的,后来增加了研究生学制是4年也不分硕士博士,因此对于很多人关于大学生的概念是以前的老概念,现在不成的。我上学的年代是普通大学4年,但是最好的大学是5年,而且我们学校是老师比学生多得多,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毕业了以后可以本科生指导博士做实验。现在普及大学教育让大家眼高,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如果能够让广大的中国人民眼界提高,那才是我们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相比国民的眼界水平的提高,反而是提高动手的能力是简单的,大学就是应当追求一个眼界,让上大学的人有眼界能够放眼世界! 我们的提高动手能力应当放到企业,但是企业培养大学生到一个熟练的员工,成本有多少呢?这样的隐性成本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其中有大量的隐性成本,这样的隐性成本是多少呢?分析这些经济因素,才是最终揭示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