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0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师第一章问答试题总结

[复制链接]

611

主题

12

听众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3-24
积分
23153
精华
1
主题
611
帖子
3368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09: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直线制。它是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1缺乏专业化分工;2要求领导人是全才,不利于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重大问题。 直线制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领导下设职能部门,实行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 特点:1、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权,并承担全部责任;2、职能管理部门是经理的参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只是指导,而非领导关系。 优点: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既能统一指挥,又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弥补领导人员的不足。 缺点: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部门会增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更加复杂和困难,占用领导的时间更多。发展趋势是组织结构会更多地倾向于分权。 3.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它是以成果为中心的。它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 优点:1权力下放,节省领导时间,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去制定战略;2事业部主管自主处理日常工作,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提高企业适应能力;3事业部高度专业化,各事业部组合形成大型联合企业;4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挂钩。 缺点:1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2事业部独立性强,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事业部制适用于经营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适应性强的企业。 4.矩阵制。由职能部门和临时项目小组组成,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 特点:双道命令系统。 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优点:1将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利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2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3使一些临时的、跨部门的工作执行更快;4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恰当的形式。 5.子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如果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母公司必须以其财产对分公司的债务负责。 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从技术的稳定性看,对于较小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简而言之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最为有效。 3.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组织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为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6.环境变化。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力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置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

611

主题

12

听众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3-24
积分
23153
精华
1
主题
611
帖子
3368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6-10-4 09:2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师第一章问答试题总结

部门结构设计的三个原则: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设计结果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在企业规模较小时,这种结构可有效地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结构。事业部制适用于大型企业采用; 3.以关系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只出现在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中,如某些跨国公司。 服务和后勤部门设计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服务和后勤部门的设计必须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结合起来; 2.尽可能把服务部门设置在靠近被服务对象的所在地; 3.注意服务部门的社会化趋势,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的尽量外包;已有的后勤和服务部门可向社会开放。 企业战略的形式及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增大数量战略:行业发展阶段,适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扩大地区战略:企业将产品扩展到其他地区,应建立职能部门结构。 3.纵向整合战略:行业增长后期,竞争激烈时,采用事业部制。 4.多种经营战略:行业进入成熟期,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组织结构调查的内容包括: 1.工作岗位说明书; 2.组织体系图; 3.管理业务流程图。包括: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 如何选择部门结构: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规模的大小:规模较小,宜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规模较大,宜选择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规模特大则可考虑采用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 2.各部门工作的性质:部门工作以利润为中心,可采用事业部制;部门工作以成本为中心或以责任为中心,则适宜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3.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速度:外部环境稳定,对企业的影响的因素比较简单,宜采用职能制结构;反之,则可考虑采用事业部制。 4.企业的技术状况:其复杂程度高低会影响管理层次的数目、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直接工人与间接工人的比例、管理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集权的程度等。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产些企业采用直线制还是直线职能制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状况影响。 5.企业成员的素质状况:成员素质高,往往对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不适应,更愿意接受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事业部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12

听众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3-24
积分
23153
精华
1
主题
611
帖子
3368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6-10-4 09:2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师第一章问答试题总结

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包括: 1.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A)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加强、取消或合并哪些职能; B)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C)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即产生成果的职能,支援性职能和附属性业务。通过分析,要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2.组织决策分析: A)决策影响的时间,仅影响当前一个较短时间,则可下放给较下层的层次或某个部门; B)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如仅涉及某一职能,由最低层次决策;如影响多项职能,应由全面照顾各方面的较高层次来决策; C)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作决策的层次要同决策者所需的知识面、经验、信息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相适应。复杂的战略性决策,需放在较高的层次; D)决策的性质。常规性、重复性决策,可交给较低层次去决定,例外性(重大事件)、非程序性决策由较高层次来决定。 3.组织关系分析。要分析应由哪个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向别的单位提供什么服务,需要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岗位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有: 1.制定更能反映劳动特点和差别的工资、奖励制度,有效地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 2.解决企业在员工招收、作用、晋升、考核中存在的难题,促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3.设计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规范,以便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改进工作设计,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12

听众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3-24
积分
23153
精华
1
主题
611
帖子
3368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6-10-4 09:3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师第一章问答试题总结

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岗位名称的分析。 2.岗位任务的分析:任务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当有足够的相关任务时,一个岗位便产生了; 3.岗位职责的分析:包括对本岗位任务范围的分析,还包括对岗位责任大小、重要程度的分析; 4.岗位关系的分析:各个岗位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5.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 6.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必备条件的分析。 岗位工作设计的改进: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它包括: 1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扩大工作: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人负责几道工序;纵向扩大工作:将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垂直扩大。2工作丰富化。应考虑五个因素:多样化、任务的整体性、明确任务的意义、自主权、反馈。 2.工作满负荷; 3.劳动环境的优化。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自然因素:空气、温湿度、噪声绿化等。 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因事设岗”是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具体还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设置的数目符合最低数量的原则; 2.所有岗位有效配合,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发挥积极效应,与其他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劳动定员的作用: 合理的劳动定员 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是劳动工资计划的基础; 3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 4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 5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劳动定员的原则: 1.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定员必须以经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听众

2375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17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06-6-6
最后登录
2022-10-8
积分
237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82
5
发表于 2006-10-4 15:53:00 |只看该作者

RE:管理师第一章问答试题总结

[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